跳至內容

「普盧斯亞歷史」:修訂間差異

增加 168 位元組 、​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普魯士'''是位於東歐平原東日耳曼人國家,根據考古發掘資料,普魯士最晚在末次冰期已經有人類捿息。11世紀,條頓騎士團在此地建立起神權國家。其後的12~13世紀,普魯士國勢都非常的強盛。但在16世紀被波蘭立陶宛聯邦吞併。1648年普魯士獨立。17~19世紀是普魯士的黃金時代,普魯士得到了世界貿易大國的身份、文化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兩次世界大戰后,普魯士崛起,成爲一個超級大國。1960年代,民主派推翻軍政府,開始民主化,劇烈的轉型帶來陣痛和經濟衰退,加劇城鄉差距,以及不少殖民地的獨立,但普魯士至今仍然非常强勢。
'''普盧斯亞'''是位於東歐平原東日耳曼人國家,根據考古發掘資料,普盧斯亞最晚在末次冰期已經有人類捿息。11世紀,條頓騎士團在此地建立起神權國家。其後的12~13世紀,普盧斯亞國勢都非常的強盛。但在16世紀被波蘭立陶宛聯邦吞併。1648年普盧斯亞獨立。17~19世紀是普盧斯亞的黃金時代,普盧斯亞得到了世界貿易大國的身份、文化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兩次世界大戰后,普盧斯亞崛起,成爲一個超級大國。1960年代,民主派推翻軍政府,開始民主化,劇烈的轉型帶來陣痛和經濟衰退,加劇城鄉差距,以及不少殖民地的獨立,但普盧斯亞至今仍然非常强勢。
== 條頓之前(-1190) ==
== 條頓之前(-1190) ==
在羅馬帝國時期,波羅的海被稱作「蘇維匯海」(''Mare Suebicum'')或「薩爾馬提亞海」(''Mare Sarmaticum'')。塔西陀在他公元98年的作品《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中將春季的蘇維匯海(以蘇維匯人命名)稱作是一片汽水海域,在此海冰破散,冰塊漂浮。蘇維匯人後來向西南遷徙,並在萊茵蘭地區定居了一段時間,後來此地被稱作'''士瓦本'''。約達尼斯在他的作品《哥特史》中將這片海域稱作「日耳曼海」(''Mare Germanicum'')。
在羅馬帝國時期,波羅的海被稱作「蘇維匯海」(''Mare Suebicum'')或「薩爾馬提亞海」(''Mare Sarmaticum'')。塔西陀在他公元98年的作品《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中將春季的蘇維匯海(以蘇維匯人命名)稱作是一片汽水海域,在此海冰破散,冰塊漂浮。蘇維匯人後來向西南遷徙,並在萊茵蘭地區定居了一段時間,後來此地被稱作'''士瓦本'''。約達尼斯在他的作品《哥特史》中將這片海域稱作「日耳曼海」(''Mare Germanicum'')。
第10行: 第10行:
在中世紀早期,諾爾斯人(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波羅的海區域建立起了龐大的貿易帝國,此後他們還與南岸的溫德族部落爭奪此區域的控制權,並且利用俄羅斯的河流進行貿易,一直深入到黑海和俄羅斯南部。這一由諾爾斯人統治的時代被稱作維京時期。
在中世紀早期,諾爾斯人(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波羅的海區域建立起了龐大的貿易帝國,此後他們還與南岸的溫德族部落爭奪此區域的控制權,並且利用俄羅斯的河流進行貿易,一直深入到黑海和俄羅斯南部。這一由諾爾斯人統治的時代被稱作維京時期。


波羅的海東岸的地區是歐洲最後皈依基督教的地區之一。條頓騎士團在1190年取得普魯士地區(波羅的海南岸和東岸部分地區)的控制權,並且在此建立了神權國家,即條頓騎士王國。
波羅的海東岸的地區是歐洲最後皈依基督教的地區之一。條頓騎士團在1190年取得普盧斯亞地區(波羅的海南岸和東岸部分地區)的控制權,並且在此建立了神權國家,即條頓騎士王國。


== 條頓騎士王國(1190-1510) ==
== 條頓騎士王國(1190-1510) ==
1226年,波蘭東北部的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請求騎士團幫助保衛他的邊境並征討波羅的海普魯士地區的原住民(古普魯士人),並允許騎士團駐紮在庫爾默蘭,這一事件也被認為是「北方十字軍東征」的一部分。1226年,條頓騎士團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達成協議,獲得普魯士境內的所有貴族特權。1234年,條頓騎士團贏得瑟格納戰役的勝利,教廷控制普魯士全境,將之租借給條頓騎士團,但直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才最終征服普魯士,迫使普魯士人改宗天主教。其間,1237年4月合併利沃尼亞的寶劍騎士團,並於1241年初開始進軍諾夫哥羅德公國。
1226年,波蘭東北部的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請求騎士團幫助保衛他的邊境並征討波羅的海普盧斯亞地區的原住民(古普盧斯亞人),並允許騎士團駐紮在庫爾默蘭,這一事件也被認為是「北方十字軍東征」的一部分。1226年,條頓騎士團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達成協議,獲得普盧斯亞境內的所有貴族特權。1234年,條頓騎士團贏得瑟格納戰役的勝利,教廷控制普盧斯亞全境,將之租借給條頓騎士團,但直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才最終征服普盧斯亞,迫使普盧斯亞人改宗天主教。其間,1237年4月合併利沃尼亞的寶劍騎士團,並於1241年初開始進軍諾夫哥羅德公國。


自1190年塞班大王建立起神權國家條頓騎士王國,直到1510年被波蘭立陶宛聯邦吞併以來,歷經四個王朝,一共管治320年。
自1190年塞班大王建立起神權國家條頓騎士王國,直到1510年被波蘭立陶宛聯邦吞併以來,歷經四個王朝,一共管治320年。
第75行: 第75行:
|-
|-
| rowspan="5" |瓦特可斯亞王朝
| rowspan="5" |瓦特可斯亞王朝
|普魯士里希一世
|普盧斯亞里希一世
|1382-1410
|1382-1410
|
|
第91行: 第91行:
|
|
|-
|-
|普魯士里希二世
|普盧斯亞里希二世
|1470-1472
|1470-1472
|
|
第108行: 第108行:
|(衛國者)
|(衛國者)
|-
|-
|普魯士里希三世
|普盧斯亞里希三世
|1489-1510
|1489-1510
|(護城者)
|(護城者)
第117行: 第117行:
|(波蘭國王)
|(波蘭國王)
|}
|}
在條頓騎士團管治期間,建立多座城堡,例如 [[柯尼斯堡市]],[[托倫市]]等,對日後普魯士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在條頓騎士團管治期間,建立多座城堡,例如 [[柯尼斯堡市]],[[托倫市]]等,對日後普盧斯亞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1242年4月5日,1萬2千名十字軍和條頓騎士團部隊(包括丹麥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地的騎士和民兵)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指揮的1萬5千至1萬7千人的諾夫哥羅德公國軍隊展開楚德湖戰役,條頓騎士團以重騎兵作為前鋒和作戰主力,其後是步兵,兩翼和後方有重裝騎兵,俄軍則以輕騎兵和裝備弓箭、標槍的輕步兵配置在中央,諾夫哥羅德公國的精銳重裝步兵在兩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親衛隊和貴族騎兵隊作為預備隊埋伏在左翼後側。最終條頓騎士團的重裝騎兵由於行動不便以及冰層開裂等原因遭到慘敗,損失超過1萬人,再無能力向俄國腹地進軍。楚德湖戰役也被稱作冰湖大戰。
1242年4月5日,1萬2千名十字軍和條頓騎士團部隊(包括丹麥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地的騎士和民兵)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指揮的1萬5千至1萬7千人的諾夫哥羅德公國軍隊展開楚德湖戰役,條頓騎士團以重騎兵作為前鋒和作戰主力,其後是步兵,兩翼和後方有重裝騎兵,俄軍則以輕騎兵和裝備弓箭、標槍的輕步兵配置在中央,諾夫哥羅德公國的精銳重裝步兵在兩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親衛隊和貴族騎兵隊作為預備隊埋伏在左翼後側。最終條頓騎士團的重裝騎兵由於行動不便以及冰層開裂等原因遭到慘敗,損失超過1萬人,再無能力向俄國腹地進軍。楚德湖戰役也被稱作冰湖大戰。
第127行: 第127行:
1346年,條頓騎士團從丹麥人手中奪取愛沙尼亞,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全部出海口。
1346年,條頓騎士團從丹麥人手中奪取愛沙尼亞,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全部出海口。


1350年,萊茵王朝絕嗣,格哈德二世立薩克森王朝的卡爾一世為條頓騎士王國國王,但遭到貴族反對,1350年8月,格哈德二世病逝,卡爾一世登基,但在2個月後被推翻,進入了為期32年的大混亂時期,直到普魯士里希一世統一普魯士地區,建立瓦特可斯亞王朝。
1350年,萊茵王朝絕嗣,格哈德二世立薩克森王朝的卡爾一世為條頓騎士王國國王,但遭到貴族反對,1350年8月,格哈德二世病逝,卡爾一世登基,但在2個月後被推翻,進入了為期32年的大混亂時期,直到普盧斯亞里希一世統一普盧斯亞地區,建立瓦特可斯亞王朝。


1410年7月15日,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進行格林瓦爾德戰役,條頓騎士團敗北,包括普魯士里希一世在內的全部指揮官陣亡。
1410年7月15日,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進行格林瓦爾德戰役,條頓騎士團敗北,包括普盧斯亞里希一世在內的全部指揮官陣亡。


1466年結束13年戰爭的《第二次托倫和約》規定,騎士團除賠款600萬葛羅琛以外,還要割讓西普魯士予波蘭王國。雖然東普魯士仍由騎士團統治,但必須臣服於波蘭國王,並成為波蘭的附庸。
1466年結束13年戰爭的《第二次托倫和約》規定,騎士團除賠款600萬葛羅琛以外,還要割讓西普盧斯亞予波蘭王國。雖然東普盧斯亞仍由騎士團統治,但必須臣服於波蘭國王,並成為波蘭的附庸。


1510年,條頓騎士王國正式吞併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從此,[[普魯士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波立管轄期]]開始。
1510年,條頓騎士王國正式吞併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從此,[[普盧斯亞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波立管轄期]]開始。


條頓騎士王國除了建立城堡外,還遺留了許多文化特色,包括現行普魯士條頓十字勳章,著名的德意志鐵十字,世界文化遺產馬爾堡城堡和[[托倫市]]等。
條頓騎士王國除了建立城堡外,還遺留了許多文化特色,包括現行普盧斯亞條頓十字勳章,著名的德意志鐵十字,世界文化遺產馬爾堡城堡和[[托倫市]]等。


== 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1510-1648) ==
== 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1510-1648) ==
<blockquote>主條目:[[普魯士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blockquote>在條頓騎士王國亡國後,波蘭立陶宛聯邦(簡稱波立)便開始對普魯士的管治。
<blockquote>主條目:[[普盧斯亞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blockquote>在條頓騎士王國亡國後,波蘭立陶宛聯邦(簡稱波立)便開始對普盧斯亞的管治。


魯士地區被分為「王室普魯士」(波蘭語:Prusy Królewskie)和「波美熱尼亞」(波蘭語:Pomorze Gdańskie)。
盧斯亞地區被分為「王室普盧斯亞」(波蘭語:Prusy Królewskie)和「波美熱尼亞」(波蘭語:Pomorze Gdańskie)。


=== 軍政(1510-1575) ===
=== 軍政(1510-1575) ===
魯士地區被波立聯邦吞併後,開始軍政時期,並進行波蘭化程序,即歸化普魯士人為波蘭二等公民,傳播波蘭語。
盧斯亞地區被波立聯邦吞併後,開始軍政時期,並進行波蘭化程序,即歸化普盧斯亞人為波蘭二等公民,傳播波蘭語。


軍政時期,普魯士地區設有總督一職(波蘭語:Gubernator generalny),通常由王朝嫡系貴族擔任。
軍政時期,普盧斯亞地區設有總督一職(波蘭語:Gubernator generalny),通常由王朝嫡系貴族擔任。


在此期間,大力推行波蘭語教育,使得古普魯士語和德語變成只流行於平民層面的語言。
在此期間,大力推行波蘭語教育,使得古普盧斯亞語和德語變成只流行於平民層面的語言。


1575年,安娜女皇登基後,開始了民政時代。
1575年,安娜女皇登基後,開始了民政時代。


=== 民政(1575-1674) ===
=== 民政(1575-1674) ===
民政時代開始後,普魯士地區自治性提升,統治地區的領導人也從總督改為省長(波蘭語:Voivode)
民政時代開始後,普盧斯亞地區自治性提升,統治地區的領導人也從總督改為省長(波蘭語:Voivode)


民政時期普魯士自由風氣興盛,也透過海上貿易,成為波立聯邦除了首都和西里西亞地區外最富有的地區。
民政時期普盧斯亞自由風氣興盛,也透過海上貿易,成為波立聯邦除了首都和西里西亞地區外最富有的地區。


民政時代歷經99年,為整個管轄期最長的一個時代,歷經6代國王。
民政時代歷經99年,為整個管轄期最長的一個時代,歷經6代國王。


1676年楊三世登基,同時期的波立聯邦,雖處於中興時期,但內憂外患逐漸增多,為了防止普魯士地區也受此影響再度爆發獨立浪潮,楊三世決定再次軍政時期。
1676年楊三世登基,同時期的波立聯邦,雖處於中興時期,但內憂外患逐漸增多,為了防止普盧斯亞地區也受此影響再度爆發獨立浪潮,楊三世決定再次軍政時期。


=== 再次軍政(1674-1704) ===
=== 再次軍政(1674-1704) ===
1674,軍政再次開始,總督再次設立。
1674,軍政再次開始,總督再次設立。


1700年,大北方戰爭爆發,初時波立聯邦節節勝利,但後來俄羅斯大舉反攻,讓普魯士人看到獨立的希望。
1700年,大北方戰爭爆發,初時波立聯邦節節勝利,但後來俄羅斯大舉反攻,讓普盧斯亞人看到獨立的希望。


1704年,普魯士在大北方戰爭中從波立手中獨立,建立普盧斯亞王國,結束波立時代。
1704年,普盧斯亞在大北方戰爭中從波立手中獨立,建立普盧斯亞王國,結束波立時代。


=== 影響 ===
=== 影響 ===
波立聯邦在條頓騎士王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普魯士地區的基建,與此同時,受益於漢薩同盟,普魯士地區繼續發達,成為波立聯邦第三富有的地區。
波立聯邦在條頓騎士王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普盧斯亞地區的基建,與此同時,受益於漢薩同盟,普盧斯亞地區繼續發達,成為波立聯邦第三富有的地區。


除此之外,波立聯邦也帶進了波蘭文化進入普魯士地區,讓普魯士地區民族構成多了立陶宛和波蘭兩個民族,民族構成更加多元化。
除此之外,波立聯邦也帶進了波蘭文化進入普盧斯亞地區,讓普盧斯亞地區民族構成多了立陶宛和波蘭兩個民族,民族構成更加多元化。


波蘭文化也後來影響了普魯士,比如波蘭的傳統食物等。
波蘭文化也後來影響了普盧斯亞,比如波蘭的傳統食物等。


史學家認為,雖然波立聯邦為普魯士地區帶來了屈辱,但同時帶來興盛和財富。
史學家認為,雖然波立聯邦為普盧斯亞地區帶來了屈辱,但同時帶來興盛和財富。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名字
!名字
第259行: 第259行:


====殖民史(1868-)====
====殖民史(1868-)====
<blockquote>''主條目:[[普魯士殖民史]]''</blockquote>普魯士殖民步伐較歐洲其他國家遲,於1868年開始官方殖民。
<blockquote>''主條目:[[普盧斯亞殖民史]]''</blockquote>普盧斯亞殖民步伐較歐洲其他國家遲,於1868年開始官方殖民。


在往後52年間,普魯士在全世界進行大規模殖民。
在往後52年間,普盧斯亞在全世界進行大規模殖民。


1920年,一戰過後,普魯士開始停止殖民並發展現有殖民地。
1920年,一戰過後,普盧斯亞開始停止殖民並發展現有殖民地。


二戰後,開始大規模進行自治化和本土化,起用本土官員。
二戰後,開始大規模進行自治化和本土化,起用本土官員。
====輝煌10年(1923-1933)====
====輝煌10年(1923-1933)====
<blockquote>''主條目: [[輝煌10年]]''</blockquote>一戰結束,普魯士以戰勝國姿態勝出,開啟輝煌10年時代。
<blockquote>''主條目: [[輝煌10年]]''</blockquote>一戰結束,普盧斯亞以戰勝國姿態勝出,開啟輝煌10年時代。


在這期間,普魯士經濟得以長足發展,包括殖民地。
在這期間,普盧斯亞經濟得以長足發展,包括殖民地。


政治上也呈現了多姿多彩的政黨政治,逐步走向民主化。
政治上也呈現了多姿多彩的政黨政治,逐步走向民主化。
第275行: 第275行:
1933年經濟衰退,輝煌10年正式結束。
1933年經濟衰退,輝煌10年正式結束。


輝煌十年結束後,普魯士國防軍發動政變,建立了爲期56年的軍政府時代。
輝煌十年結束後,普盧斯亞國防軍發動政變,建立了爲期56年的軍政府時代。
==二戰(1939-1945)==
==二戰(1939-1945)==
1939年,因為法國閃電入侵萊茵蘭和荷蘭,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39年,因為法國閃電入侵萊茵蘭和荷蘭,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起初法國以閃電戰攻勢併吞萊茵蘭和荷蘭,劍指萊茵河和普魯士本土地區。
起初法國以閃電戰攻勢併吞萊茵蘭和荷蘭,劍指萊茵河和普盧斯亞本土地區。


以法國為首的軸心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日本)從東西兩方侵略同盟國(普魯士,奧地利,英國,中國)。
以法國為首的軸心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日本)從東西兩方侵略同盟國(普盧斯亞,奧地利,英國,中國)。


1941年,在日本攻擊珍珠港,美國對軸宣戰後,情勢扭轉。
1941年,在日本攻擊珍珠港,美國對軸宣戰後,情勢扭轉。
第319行: 第319行:
1989年,隨著中共滅亡,共產陣營解體,冷戰結束。
1989年,隨著中共滅亡,共產陣營解體,冷戰結束。
==現代(1989-)==
==現代(1989-)==
踏入現代,普魯士仍積極投入國際事務,比如阿富汗内戰,緬甸内戰,肯瑪蘭内戰等。
踏入現代,普盧斯亞仍積極投入國際事務,比如阿富汗内戰,緬甸内戰,肯瑪蘭内戰等。


而普魯士的經濟雖然在踏入千禧後發展逐漸遲緩,但仍在世界前十經濟體内。
而普盧斯亞的經濟雖然在踏入千禧後發展逐漸遲緩,但仍在世界前十經濟體内。
匿名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