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王國
位置 | 東南亞 |
---|---|
首都 | 嘉善都 |
官方語言 | 漢語(南瀛華語) |
認可的語言 |
閩語 客家語 粵語 吳語 他加祿語 |
官方文字 | 正體中文 |
族群 |
漢族92% 西班牙裔3% 法國裔3% 原住民族2% |
宗教 |
民間信仰 基督宗教(公教會、新教會) 伊斯蘭教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 東寧王國國王 | 鄭宏碁 |
• 南寧總督 | 郭孝恪 |
• 內閣首輔 | 蘇海政 |
立法機構 | 南瀛王國國會 |
• 上議院 | 議政院 |
• 下議院 | 立法院 |
現役軍人 | 350,000 |
成立 | 400,000 |
面積 | |
• 總計 | 299,764平方公裡 |
人口 | |
• 2021年普查 | 144,745,252 |
GDP(國際匯率) | 估計 |
• 總計 |
20,472.4兆南瀛元 3,937兆美元 |
• 人均 | 27,199美元 |
日期格式 | 孝德 YY/MM/DD |
道路通行方向 | 左駕 |
互聯網頂級域 | .li |

南瀛王國(英語:Kingdom of The Lam-ing)簡稱南瀛,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巴士海峽與臺灣相望,雙方群島最近的距離為99公里,南隔西里海與印度尼西亞相望,西隔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南瀛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南瀛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約7000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保和群島和岷峨島三大島群(地理區)。其國內人口約14,475萬,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以漢族為主體,另有殖民時期遺留定居的西班牙人。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南瀛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殖民者亦從歐洲帶來了西班牙文化,最後由東寧王國的征服帶來了漢文化,最後形成了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南島民族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西班牙基督教文化,形成豐富多元的文化熔爐。
地理[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已命名的島嶼有2,773個,其中呂宋島(第一大島)、黃岩島(第五大島)、安島、群口島、唐林島、鳳鳴島(第四大島)、保合島、永寧島、羅韶島、歸仁島(第三大島)、岷峨島(第二大島)等11個主要島嶼占總面積的96%。南瀛地形複雜,地貌形態多樣。位於岷峨島的阿波火山海拔2,954米為全國最高點,而南瀛群島以東的南瀛海溝最深處達10,540米。南瀛海岸線曲折,總長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
南瀛以東是颱風發源地之一,每年七月到九月颱風路線多經呂宋島。十月到十二月颱風路線南移,有時也在民答那峨島北部登陸。由於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多地震和火山活動,全境有火山五十多座,其中活火山十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包括馬榮火山、皮圖火山、塔爾火山等。
南瀛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終年有雨,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約2,000-3,000毫米,東部降水量較多。全年平均氣溫為27.6℃。最高平均溫度為33~39℃,最低平均溫度為16.7~20.9℃。除高山地區外,其餘地區常年溫差很小。
地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36,289公里。南瀛各島多丘陵,僅呂宋島、岷峨島有較大平原。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岷峨島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的最高峰,海拔2954米;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是南瀛最大的活火山,貝湖是全國最大湖泊。由於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全國地震頻繁。 南瀛周邊海域如蘇祿海,涵蓋在珊瑚大三角範圍當中,有高度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全國海岸線長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森林占地40%以上,礦藏有金、銀、鉻、銅、錳、鐵等。
氣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北部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國各地普遍炎熱、潮濕,全年可分為三個季節,分別為3月至5月炎熱乾燥的熱季,6月至11月的雨季及12月至隔年2月的涼季。5月至10月間的季風吹西南風,11月至4月乾燥的季風吹東北風。氣溫通常介於21℃至32℃間,但隨著不同季節而有些許差異,1月最涼爽,5月為最熱的月份。
海平面溫度約為27℃,熱季與涼季溫差僅為3℃,各月平均溫差則為3℃ - 12℃。全國平均溫度最高為33.2 - 39.9℃,最低為16.7 - 20.9℃,最高及最低氣溫的分布在全國無明顯差別。海拔高的地區則溫度略低,如海拔約1,450米的太平府,平均溫度比嘉善都低7.5℃ - 9.3℃左右。而南瀛一些鄰近臺灣的地區,每逢冬季如果中國大陸有較強的冷鋒南下,一般也會掠過,令巴丹群島甚至呂宋島,氣溫會降至攝氏20度以下。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雨、多颱風。
地質[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位於南瀛海板塊、歐亞板塊南海盆地和巽他板塊之間,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西緣,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南瀛海板塊正以每年約 16 厘米的速度俯衝到移動帶下方年產生數次地震,但其中大多數是屬於無感地震。位於南瀛海溝的加拉泰亞海溝為南瀛最深點,也是世界第三深點。這條海溝位於南瀛海,其島嶼由火山、珊瑚和主要岩層組成。阿波火山位漁岷峨島,海拔高達 2,954 米,第二高點是位於呂宋島的普格山,其海拔2,842 米。南瀛每天大約有 20 次地震被記錄,但大多數都太弱而無法被感覺到。
政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東寧君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君主有部分政治上的權力如批准國會法律、宣布國會解散及開議等各項。第一任國王為明聖祖皇帝 鄭惠昭,現任君主為孝德皇帝 鄭宏禕。
內閣首輔大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為東寧王國最高行政機關,內閣首輔為最高行政領導,也是政府首腦。內閣首輔大臣的選舉先由,通常由最大黨黨魁擔任。新的內閣首府大臣當選後,將前往覲見君主接受任命。
國會[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為東寧王國國最高立法機關,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議政院議員(上議院)與立法院(下議院)議員組成的兩院制度。議政院議員共選出248位,任期為4年,立法院議員共選出465位,任期為4年,每位議員代表其選區內的選民。
最高法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為東寧王國最高司法機關,律法院長為最高司法領導,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違反憲法案件、統一解釋法令及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律法院並不職司審判權,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懲戒法院實行該權力,院本身主掌司法行政及司法預算。
中央民意機構選舉[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王國實施兩院制,由相當於上議院的政議院及相當於下議院的立法院構成。政議院議員設248席,立法院議員設465席,每四年選舉一次,由年滿18歲以上的南瀛國民選舉產生。國會議員可兼任內閣閣員,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亦由國會從國會議員中推選。
地方民意機構選舉[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王國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布政使司(布政司),二級行政區為:都、府、縣,三級行政區為:郡、廳、道,四級行政區為:街、町,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省、布政使司(布政司)為虛級單位,不設置議會。
都、府、縣行政區議員,每4年選舉一次,與都、府、縣長選舉同時舉行,無任期限制。
郡、廳、道行政區代表,每4年選舉一次,與郡、廳、道長選舉同時舉行,無任期限制。
街、町為郡、廳、道政府派駐機構,不設置議會。
政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依據南瀛王國政黨法所指,政黨即是以政治理念為目標,向南瀛王國內政部民政司登記在案,並可以在各級選舉中推派參選人之政治團體稱之為政黨。依據憲法規定,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目前的執政黨為進步黨,在立法院也是第一大黨,國民力量黨為最大在野黨。
政黨清單如下:
進步黨
國民力量黨
向上動力黨
民主社會黨
青年黨
民眾黨
工黨
綠黨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遠古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數十萬年前,在舊石器時代南瀛已經有早期的人類活動。約一萬年前,南瀛原住民的祖先才定居於此。226年(東吳黃武五年),東吳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也曾到過今天南瀛境內的呂宋島、岷峨島。事實上,南瀛境內也曾出土過公元三世紀的中國瓷器。 唐、宋時期,漢人與南瀛原住民有貿易往來。
蘇祿蘇丹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380年(明洪武十二年),伊斯蘭傳教士首先把伊斯蘭教傳入南瀛的岷峨島。
1390年(明洪武廿二年),來自蘇門答臘的米南加保人在南瀛建立了蘇祿蘇丹國。
1405年(明永樂三年),鄭和下西洋,巡蒞南瀛群島。鄭和奉永樂帝詔書封旅菲僑領許柴佬爲呂宋總督,統攬該地區的財、軍、文大權二十年之久。
西班牙殖民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521年(明嘉靖元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南瀛地。
1542年(明嘉靖廿一年),西班牙人以王子腓力二世之名,將此群島命名為「Las Filipinas(菲利浦尼斯)。
156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宿霧島被西班牙人所占領。
1571年(明隆慶五年),西班牙人侵占呂宋島,建馬尼拉城。
1594年(明萬曆廿一年),西班牙人公告馬尼拉成為菲律賓群島的首都。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利浦尼斯開始。
東寧王國時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745年(明熙治八年),東寧王國發兵攻佔呂宋島等島嶼,改菲利浦尼斯為焉南,設立焉南都護府。
1746年(明熙治九年),東寧王國統一飛利浦尼斯全境。
1880年(明聖章卅年),東寧王國為維護東南亞勢力範圍與欲殖民印度支那的法國爆發明法戰爭。
1884年(明永孝元年),惠宗皇帝崩,鏖戰四年的明軍已經略顯疲態,巴士海峽一役中明海軍徹底被法軍擊潰並斷絕與焉南都護府的聯繫,而在焉南督軍的文承親王鄭方理則被當地督護力勸登基,但基於法理上最後擔任攝政。
1885年(明永孝二年),懷宗皇帝與內閣首輔以身殉國。而在焉南,嘉善戰役的決定性勝利阻絕了法陸軍的攻擊
1887年(明永孝四年),焉南都護府以維護法統之名宣布將不會停止與法國的戰爭,但在國際外交上,法國與焉南則是達成事實上的停戰協議。
1888年(明永孝五年),焉南督護府以明政府名義與法國簽訂正式停戰協議,法國租借
1918年(明永孝三十五年),法國在一戰戰敗投降,台灣獨立結束法屬臺灣的統治,東寧民主國成立。
1920年(明永孝三十七年),國會修憲宣布改變政體為君主立憲制,東寧復國。
1921年(明敦德元年),鄭惠昭於承天府祭天登基,改元敦德,復立東寧王國。
1937年,日本開啟全面侵華戰爭與南進戰爭,以紅梅聯合共和國與沖繩為跳板對東寧展開攻勢,
1939年攻佔台北府,軍隊勢力擴展到中部,承天府告急,
1941年,東寧轉進台灣島東部與中央山脈持續苦戰,
1943年,隨著希望帝國與主權聯邦加入對日戰局,情況逐漸好轉,
1944年初,明聖祖偏安至明屬焉南,
1944年末,在合眾國支持下明軍佔領沖繩、紅梅等地,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戰後東寧領有明屬焉南、明屬琉球等地
1946年,因應焉南督護府公民表決,成立南瀛王國,仍奉東寧為正朔。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每月平均 | |
---|---|---|---|---|---|---|---|---|---|---|---|---|---|
日均氣溫(°C) | 25.3 | 25.3 | 26.1 | 27.0 | 27.3 | 26.8 | 26.5 | 26.5 | 26.3 | 27.3 | 26.0 | 25.5 | 26.3 |
日均雨量(mm) | 147.8 | 99.4 | 97.2 | 93.3 | 188.4 | 235.9 | 286.6 | 273.1 | 269.4 | 273.7 | 257.7 | 226.7 | 204.1 |
備註 |
經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政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中央政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國與東寧王國相同,為君主立憲下的議會制政治體制,採用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均源於南瀛君主。南瀛國與東寧王國為共主聯盟,並尊東寧國為正朔,東寧王陛下為國家元首。由於南瀛國與東寧王國君主是同一人,君主通常並不居住在南瀛,因此總督成為東寧王在南瀛的代表,並行使君主的相關職權。
總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總督在憲政慣例下只擁有象徵式權力,如代表南瀛國君主行使三軍總司令的職權、任命獲議政院多數信任的政黨領袖為總理、按總理建議任命內閣成員和各省省督及授勛、出席不同的公眾活動如接待外國政要和探訪弱勢社群等,但職責沒有什麽真正的政治權力。總督的所有決定,如御准法案、解散國會以進行大選,皆須聽從內閣首輔的建議。總督人選和任期實際上皆由內閣首輔決定,往往僅循例批准之。儘管上述保留權力由民選政府監督,反之,總督可視為是防止政府、內閣成員濫權的最後防綫。
行政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為南瀛國最高行政機關,內閣首輔為最高行政領導,也是南瀛國的政府首腦。內閣首輔由國會議員(議政院及立法院)中選出,因此多由國會多數黨或是聯合政府成員政黨的黨揆出任。內閣首輔大臣的選舉先由議政院投票,再由立法院投票,若議政院和立法院的選舉結果不同,則以議政院的選舉結果作為最終結果。新的內閣首府大臣當選後,將前往總督府接受總督任命。
國會[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為南瀛國最高立法機關也是權力中樞,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議政院議員(上議院)與立法院(下議院)議員組成的兩院制度。議政院議員共選出248位,任期為4年,立法院議員共選出465位,任期為4年,每位議員代表其選區內的選民。
最高法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為南瀛國最高司法機關,律法院長為最高司法領導,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違反憲法案件、統一解釋法令及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律法院並不職司審判權,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懲戒法院實行該權力,院本身主掌司法行政及司法預算。
地方政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國行政區劃與東寧王國相同,共分為四級行政區:
一級行政區:省、布政使司(布政司)
二級行政區:都、府、縣
三級行政區:郡、廳、道
四級行政區:街、町
一級、二級、三級行政區設置有議會,為地方立法機關,並負責議決地方政府之規章、預算、特別稅課、臨時稅課及附加稅課、市財產之處分、提案事項,預算決算之審核,級接受人民請願。
四級行政區不設置議會。
軍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地理南瀛國國防軍簡稱南瀛軍,是南瀛國的武裝部隊,也是主要防衛組織。由於南瀛國奉東寧王國為正朔,南瀛軍統帥為東寧國皇帝陛下,並由總督代行職權,由國防部管轄三軍。目前常備部隊65萬人,學生、入伍、受訓、住院調療及留職停薪5萬人,以及文職、聘僱3萬人,列管後備軍人400萬人,共分為陸軍(含特戰兵)、海軍(含陸戰隊)、空軍、憲兵,及不分兵種之政戰。
年度預算:11,726億南瀛元(2,255億美元)
空軍[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空軍部隊在平時警戒監視南瀛國空域,對進入領空內的飛行進行辨識與引導的工作,必要的時候採取對驅離的措施。另有防空部及其下轄之防空飛彈營、連負責國內之防空警備及防砲營負責空軍機場的防空任務。空軍沒有兵科分別,只有專長區分。目前共計空軍:100,000人
軍官專長:飛行、領航、步兵、砲兵、政戰、飛彈
士官專長:飛行、領航、步兵、砲兵、政戰、飛彈
陸軍[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部隊為捍衛國家領土及主權之完整,平時以戍守及從事基本戰力與應變作戰能力訓練為主,及依狀況協力維護重要基地廠、庫設施安全,適切支援地區重大災害防救工作;戰時聯合海、空軍,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目前共計陸軍:200,000人。
戰鬥官科:步兵、裝甲兵、航空兵
戰鬥支援兵科:政戰、砲兵、工兵、通信、化學、運輸
勤務支援官科:兵工、軍醫、經理、財務
一般勤務:軍法、行政、測量
海軍[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海軍部隊平時執行海上偵巡、外島運補與護航等任務;戰時反制敵人海上封鎖與水面截擊,聯合陸、空軍遂行聯合作戰。陸戰隊平時執行海軍基地防衛、戍守指定外島。目前共計海軍:130,000人
戰鬥軍官兵科:海軍不分科、陸戰隊
戰鬥支援軍官兵科:航空、政戰
技術勤務軍官兵科:補給、軍醫、工程、電信、測量、行政、軍法、主計、
士官長兵科:補給、軍醫、工程、電信、測量、行政、軍法、主計、航空、政戰、陸戰隊
海軍艦艇士官兵科:
兵器兵科:魚雷、水雷、飛彈、砲械、聲納、水中機械、射控
輪機兵科:機械、油(汽)機、損管、鍋爐、油水管理、電機、建築
通信兵科:電子、譯電、電信、有線電信、信號、雷達
航海兵科:航海、帆纜、氣象、測量
其他兵科:政戰、航空、醫務
行政兵科:照相、行政、駕駛、軍樂、印刷
補給兵科:補給、食勤、事務
陸戰隊[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陸戰隊部隊負責兩棲作戰、登陸作戰、反登陸作戰、奪島作戰、臺灣本島、外島、離島守備、軍事設施防衛等任務,並有海軍陸戰隊學校培養陸戰隊幹部,在戰爭時也有快速反應及戰力保存的功能。
人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地理分區 | 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 |
呂宋島 | 嘉善都 | 638.55 | 18,930,000 |
宋平縣 | 4,199.72 | 380,985 | |
南定縣 | 4,502.33 | 354,366 | |
太平府 | 2,769.08 | 5,960,683 | |
朱鳶縣 | 2,618.01 | 357,498 | |
龍編縣 | 3,282.04 | 349,570 | |
平道縣 | 2,389.43 | 328,200 | |
九貞縣 | 3,418.75 | 609,588 | |
安順縣 | 4,095.28 | 824,139 | |
崇平縣 | 5,450.59 | 3,163,190 | |
日南縣 | 9,514.75 | 1,287,434 | |
長寧縣 | 12,414.93 | 1,697,050 | |
九德縣 | 3,975.67 | 497,432 | |
浦陽縣 | 3,323.47 | 283,828 | |
越裳縣 | 3,133.41 | 295,750 | |
嘉寧府 | 1,372.98 | 4,516,314 | |
懷驩縣 | 2,783.69 | 3,708,890 | |
承化縣 | 5,689.69 | 2,310,134 | |
新昌縣 | 2,001.22 | 2,537,709 | |
嵩山縣 | 3,053.60 | 1,503,456 | |
珠綠縣 | 3,645.83 | 649,615 | |
烏雷縣 | 3,119.72 | 2,908,454 | |
柔遠羈縻府 | 1,297.60 | 6,344,829 | |
龍池縣 | 1,823.60 | 3,382,193 | |
華清縣 | 8,926.01 | 3,350,459 | |
寧海縣 | 1,175.80 | 2,315,098 | |
盆山縣 | 2,574.91 | 1,734,678 | |
長山縣 | 2,320.07 | 629,699 | |
其常縣 | 5,266.80 | 2,068,244 | |
安樂縣 | 1,511.50 | 381,879 | |
郡口縣 | 4,151.80 | 908,920 | |
文諒縣 | 2,141.45 | 828,655 | |
黃岩群島 | 文陽縣 | 2,486.10 | 548,192 |
武容縣 | 5,865.70 | 525,354 | |
武郎縣 | 4,238.40 | 908,339 | |
巴萬縣 | 14,649.73 | 12,173,834 | |
保和群島 | 長上縣 | 1,817.90 | 451,314 |
武安縣 | 2,522.00 | 471,088 | |
柔遠縣 | 2,594.64 | 804,952 | |
唐林縣 | 5,433.67 | 2,298,430 | |
武峨縣 | 7,802.50 | 1,354,995 | |
扶耶縣 | 4,820.95 | 1,394,329 | |
梁山縣 | 5,088.40 | 3,356,137 | |
保和府 | 315.00 | 3,622,611 | |
羅韶縣 | 6,868.73 | 1,917,121 | |
潭湍縣 | 4,640.73 | 405,114 | |
綠水縣 | 3,692.93 | 632,379 | |
歸化縣 | 6,048.00 | 780,481 | |
賓陽縣 | 1,798.61 | 429,573 | |
岷峨島 | 安德縣 | 7,301.00 | 1,047,455 |
思陵縣 | 4,484.21 | 1,050,668 | |
樊德縣 | 3,481.28 | 669,840 | |
中村府 | 1,414.70 | 3,877,234 | |
金滿縣 | 8,293.80 | 1,415,226 | |
河陽縣 | 3,745.50 | 1,652,937 | |
平皋縣 | 3,011.40 | 676,395 | |
武德縣 | 2,055.20 | 602,126 | |
曲周縣 | 4,479.77 | 736,107 | |
新安縣 | 3,426.97 | 1,516,332 | |
宜陽縣 | 4,327.43 | 1,948,930 | |
廣平縣 | 5,679.64 | 658,958 | |
弘農府 | 1,632.91 | 6,832,991 | |
清淵縣 | 9,008.90 | 2,479,747 | |
平恩縣 | 4,094.11 | 1,238,707 | |
南和縣 | 3,935.95 | 1,015,289 | |
易陽縣 | 5,298.34 | 912,095 | |
修武縣 | 3,766.58 | 581,655 | |
獲嘉縣 | 9,989.52 | 2,800,653 | |
穀城縣 | 1,972.93 | 585,088 | |
陽翟縣 | 4,932.70 | 692,250 | |
安城縣 | 1,103.50 | 446,579 | |
西平縣 | 3,872.89 | 1,145,429 | |
思善縣 | 4,871.60 | 1,273,933 | |
蘇祿縣 | 1,600.40 | 924,731 | |
南頓縣 | 1,087.40 | 490,715 | |
總計 | 308,134.90 | 144,745,252 |
行政區劃[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沿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662年(永曆十六年),鄭成功發兵西屬菲利普尼斯,建立起了屬於中華文化圈的第一個殖民地–焉南都護府,並設置三個省份:呂宋州、保和州、岷峨州。1880年,東寧王國為維護東南亞勢力範圍與欲殖民印度支那的法國爆發衝突,明法戰爭爆發,1884年隨著明惠宗逝世,鏖戰四年的明軍已經略顯疲態,1884年中在巴士海峽一役中明海軍徹底被法軍擊潰並斷絕與焉南都護府的聯繫,而在焉南督軍的文承親王鄭方理則被當地督護力勸登基,但基於法理上最後擔任攝政。1885年,新京破,永孝皇帝與內閣首輔以身殉國,而在焉南,佳善戰役的決定性勝利阻絕了法陸軍的攻擊,在1885年之後,焉南都護府以維護法統之名宣布將不會停止與法國的戰爭,但在國際外交上,法國與焉南則是達成事實上的停戰協議。1920年法軍戰敗,東寧王國獨立,新任聖祖皇帝感念督護府軍民,同意讓督護府獨立,「南瀛國」遂獨立建國。建國之始維持三省一市:呂宋省、保和省及岷峨省及嘉善特別市,2000年行地方制度法立法通過,行政區劃組織架構確認為五級行政區,但仍成為地理區域的「三地方」劃分概念。
組織架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南瀛國行政區劃與東寧王國相同,依據南瀛憲法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如下:
一級行政區為:省/布政使司(布政司)/都
二級行政區為:縣(省轄)/府(省轄)/道(布政司轄)
三級行政區為:郡/市
四級行政區為:街/町/區
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區劃現況[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目前南瀛國的行政區劃,共有一都(嘉善都),十七省。全國共設置八十一縣、四府及、羈縻府。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 |
嘉善都 | 638.55 | 18,930,000 | |
宋平縣 | 4,199.72 | 380,985 | |
南定縣 | 4,502.33 | 354,366 | |
太平府 | 2,769.08 | 5,960,683 | |
朱鳶縣 | 2,618.01 | 357,498 | |
龍編縣 | 3,282.04 | 349,570 | |
平道縣 | 2,389.43 | 328,200 | |
九貞縣 | 3,418.75 | 609,588 | |
安順縣 | 4,095.28 | 824,139 | |
崇平縣 | 5,450.59 | 3,163,190 | |
日南縣 | 9,514.75 | 1,287,434 | |
長寧縣 | 12,414.93 | 1,697,050 | |
九德縣 | 3,975.67 | 497,432 | |
浦陽縣 | 3,323.47 | 283,828 | |
越裳縣 | 3,133.41 | 295,750 | |
嘉寧府 | 1,372.98 | 4,516,314 | |
懷驩縣 | 2,783.69 | 3,708,890 | |
承化縣 | 5,689.69 | 2,310,134 | |
新昌縣 | 2,001.22 | 2,537,709 | |
嵩山縣 | 3,053.60 | 1,503,456 | |
珠綠縣 | 3,645.83 | 649,615 | |
烏雷縣 | 3,119.72 | 2,908,454 | |
柔遠羈縻府 | 1,297.60 | 6,344,829 | |
龍池縣 | 1,823.60 | 3,382,193 | |
華清縣 | 8,926.01 | 3,350,459 | |
寧海縣 | 1,175.80 | 2,315,098 | |
盆山縣 | 2,574.91 | 1,734,678 | |
長山縣 | 2,320.07 | 629,699 | |
其常縣 | 5,266.80 | 2,068,244 | |
安樂縣 | 1,511.50 | 381,879 | |
郡口縣 | 4,151.80 | 908,920 | |
文諒縣 | 2,141.45 | 828,655 | |
總計 | 118,582.28 | 75,398,939 |
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 |
長上縣 | 1,817.90 | 451,314 |
武安縣 | 2,522.00 | 471,088 |
柔遠縣 | 2,594.64 | 804,952 |
唐林縣 | 5,433.67 | 2,298,430 |
武峨縣 | 7,802.50 | 1,354,995 |
扶耶縣 | 4,820.95 | 1,394,329 |
梁山縣 | 5,088.40 | 3,356,137 |
保和府 | 315.00 | 3,622,611 |
羅韶縣 | 6,868.73 | 1,917,121 |
潭湍縣 | 4,640.73 | 405,114 |
綠水縣 | 3,692.93 | 632,379 |
歸化縣 | 6,048.00 | 780,481 |
賓陽縣 | 1,798.61 | 429,573 |
總計 | 80,683.99 | 32,074,243 |
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 |
安德縣 | 7,301.00 | 1,047,455 |
思陵縣 | 4,484.21 | 1,050,668 |
樊德縣 | 3,481.28 | 669,840 |
中村府 | 1,414.70 | 3,877,234 |
金滿縣 | 8,293.80 | 1,415,226 |
河陽縣 | 3,745.50 | 1,652,937 |
平皋縣 | 3,011.40 | 676,395 |
武德縣 | 2,055.20 | 602,126 |
曲周縣 | 4,479.77 | 736,107 |
新安縣 | 3,426.97 | 1,516,332 |
宜陽縣 | 4,327.43 | 1,948,930 |
廣平縣 | 5,679.64 | 658,958 |
弘農府 | 1,632.91 | 6,832,991 |
清淵縣 | 9,008.90 | 2,479,747 |
平恩縣 | 4,094.11 | 1,238,707 |
南和縣 | 3,935.95 | 1,015,289 |
易陽縣 | 5,298.34 | 912,095 |
修武縣 | 3,766.58 | 581,655 |
獲嘉縣 | 9,989.52 | 2,800,653 |
穀城縣 | 1,972.93 | 585,088 |
陽翟縣 | 4,932.70 | 692,250 |
安城縣 | 1,103.50 | 446,579 |
西平縣 | 3,872.89 | 1,145,429 |
思善縣 | 4,871.60 | 1,273,933 |
蘇祿縣 | 1,600.40 | 924,731 |
南頓縣 | 1,087.40 | 490,715 |
總計 | 108,868.63 | 37,272,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