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巴西帝國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巴西帝國'''(葡萄牙語:'''Império do Brasil''';德語:'''Kaiserreich Der Brazil'''),通稱'''巴西'''(葡萄牙語:'''Brasil''';德語:'''Brazil'''),是南美洲的國家,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占南美洲約一半的領土。人口2.15億。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大部分位於赤道、南回歸線之間,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巴西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接壤。 巴西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首都為巴西利亞,擁有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等大城市。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是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出口國,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現爲[[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大普盧斯亞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完全自治的帝國,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德語與[[普魯士語]],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 == 國名來源 == '''巴西'''一詞出自繁衍於巴西海岸的巴西紅木,巴西紅木在葡萄牙語中稱為pau-brasil,其中brasil意為像炭火一樣紅,由拉丁語''brasa''(「炭火」的意思)與後綴''-il''(來自''-iculum''或''-ilium'')構成。巴西紅木所產生的深紅色染料,引起了歐洲服裝業的重視,並引起了巴西早期的商業性開發。16世紀期間,當地原住民採伐大量的巴西紅木,由歐洲商人(多數來自葡萄牙,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銷往歐洲。 該地區原來在葡萄牙的官方名稱為「Terra de Santa Cruz」(聖十字架之地),而販賣紅木的歐洲商人多稱「Terra do Brasil」(Land of Brazil),這一名稱最終取代了舊的官方名稱。早期水手也稱之為「鸚鵡之地」(Terra di Papaga)。 在巴拉圭官方語言之一的瓜拉尼語中,巴西被稱為「Pindorama」,此名稱由當地人所取,意為「棕櫚之地」。 == 歷史 == 主條目:[[巴西歷史]] 根據考古發掘,起碼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巴西已經有先民生息。 距今約八千多年前,巴西地域產生過獨特的陶器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巴西就有半游牧民族聚居,分佈於亞馬遜河一帶森林,他們主要是從事耕作活動,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遷徙。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併後,葡萄牙成爲西班牙的一部分,建立了伊比利聯盟,隨後在1701年至1715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得勝利,並將巴西劃歸普盧斯亞管轄。1807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葡萄牙,1808年普盧斯亞本土被法軍所佔領,導致普盧斯亞皇室一度遷都到南美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戰爭結束才返回。在此期間為了爭取巴西人民的支持,宣布普盧斯亞與巴西的平等地位,並建立巴西帝國,自封巴西皇帝。1888年5月8日,議會通過無條件廢除奴隸制的法令並簽署《黃金法》,巴西結束奴隸制。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巴西接納了超過500萬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移民,成為僅次於合眾國,人口最多的美洲移民國家。 1930年代,巴西開始工業化,同時處於熱圖利奧·瓦加斯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下,直至1945年才結束。瓦加斯其後成立巴西工黨,於1951-1954年通過民選再度上台。瓦加斯1954年迫於政治壓力自殺後,巴西政局動蕩不安。 1960年,巴西首都由位於海岸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行政首都巴西利亞,以減輕里約熱內盧作為政治和經濟首都的壓力。1964年,巴西發生軍隊政變,推翻巴西(舊)工黨政府,建立了長達21年的反共右翼軍人獨裁統治。 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接替埃內斯托·蓋澤爾,成為巴西最後一任軍人首相,1984年,若昂·菲格雷多在合眾國做心臟手術時,巴西人走上街頭,要求民選產生下任首相。 1985年1月15日,前參議員坦克雷多·內維斯在民主間接選舉中當選首相,但在他就職前突發急病,一個多月後病逝,副首相若澤·薩爾內繼任總統。1989年舉行首次首相直選。 2002年10月27日,盧拉·達·席爾瓦成為巴西歷史上通過民主選舉取得政權的第一位左翼和勞工黨首相,2006年10月29日成功連任。 2010年10月31日,巴西首相選舉第二輪投票,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當選巴西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並且表示要繼承盧拉政府的對內外政策。2014年10月26日以51%成功連任。 2016年5月12日,巴西參議院大比數通過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議案,羅塞夫即時被停職半年,首相職務由副首相特梅爾代理,8月31日,參議院正式以61票贊成,20票反對,彈劾總統羅塞夫,羅塞夫被罷黜首相,但被豁免不用禁止參政八年的規定,結束13年的勞工黨和左翼統治。 2016年8月,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 2018年巴西大選,右翼社會自由黨的雅伊爾·博爾索納羅擊敗左翼勞工黨的哈達,成為20年來巴西首位民選右翼首相。 2022月10日,前首相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在大選第二輪投票中擊敗波索納洛,當選巴西新一任首相。對選舉結果表示不滿的波索納洛支持者於次年1月8日[[2022-2023年巴西政治危機|衝擊]]位於巴西利亞三權廣場的最高法院、國會和普拉納托宮,向盧拉表達不滿。 [[分類:巴西帝國]]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