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MK-105戰鬥機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於 2023年1月31日 (二) 23:23 由
imported>亨利代
所做的修訂
(
→研發歷史
)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MK-105「雷霆I」戰鬥機,'''是[[奧斯特奇亞合眾國]]航空器生產商[[梅塞施密特公司]]研發製造的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由於其性價比優異,儘管[[奧斯特奇亞皇家空軍|皇家空軍]]已經獵裝第五代戰鬥機,仍然將其進行各種改進以繼續服役。 == 研發歷史 == === 立案 === 1980年代,帝國公約由大普魯斯亞帝國為首,攜手[[伊比利亞]]、[[奧斯特奇亞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帝國|法國]]一起開啟了[[EF-2000颱風戰鬥機]]的研發計畫。由於研發過程的意見不同,導致法國決定退出並自行研發飆風戰鬥機。由於此事件,讓奧斯特奇亞合眾國政府發覺EF-2000的技術分配額絕大多數都在普國手中,顯失公平。但由於已經投入資金,且事關帝國公約的團結,於是仍然參與著EF-2000的發展計劃。但為了讓本國軍工業實力能夠更大幅度成長,遂以「開發輔助EF-2000的支援戰鬥機」為名,開啟了此次研發計畫。 === 發展 === 1985年,概念機生產出來,分別由梅塞施密特公司與空中巴士公司生產,分別為N1與N2,並在1986年試飛。試飛期間,空中巴士生產的N2運用大量先進但不穩定的科技,使的N2表現出眾但是維護價格與生產成本高昂,而N1表現雖略遜一籌卻成本得宜,甚至在兩機模擬空戰時成功佔到近戰優勢。而在之後的超密集飛行測試中,N2飛行員操作失靈導致N2墜毀,N1則是順利完成測試,最終軍方決定選擇梅塞施密特公司的N1作為新戰鬥機的基礎。 挑選航空發動機方面,則是由巴伐利亞發動機公司生產的BMW 514和容克斯公司生產的JUMO 810進行競爭。原本想要等待歐洲發動機公司生產的EJ200來當作新戰鬥機的引擎,但考量到大普魯斯亞對於核心技術的吝嗇,使的國防部決定支持國內參與開發EJ200的廠商自行開發一款能力與EJ200相等的發動機。最後,國防部挑選了JUMO 810作為發動機,但在日後的Mk-105衍生型號又同時採用了BMW 514,以防止因為其中一款發動機故障導致所有使用Mk-105的飛行聯隊停飛。 [[分類:奧斯特奇亞合眾國]]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