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景明陵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於 2024年5月3日 (五) 00:52 由
DC
(
對話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
→概況
)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景明陵''',為[[希望帝國]]第五代[[希望帝國君主|皇帝]]高宗[[施厚朗|明章皇帝施厚朗]]和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墓,位於海崎府千代區。該陵園本計劃於明章五年(1941年)始建,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延至明章二十年(1956年)才開始興建。 而由於明安太皇太后尚未崩逝,如今景明陵地宮之中仍有一個放置棺木的空槽,而地宮亦未完全封死,據流出的明樓照片仍顯示地宮僅由一道上鎖鐵門封起,故理論上景明陵仍尚未建成。 == 概況 == 作為皇帝在世時興建的陵墓,景明陵自明章二十年(1956年)始建,至明章三十二年(1968年)基本完工,後又多次添加和維修,令其至今仍是七座已建成的安朝帝皇墓中佔地最大和最華麗的一座,而大部分建築仍獲妥善保存,包括內,外陵宮、內,外神門、神橋、拜殿和丹門等。 且按照明章帝生前留下的御詔,景明陵在明章葬入地宮後成為首座開放外陵宮的帝皇墓,而其外陵宮中設有紀念品、商店和博物館等設施,亦成為景明陵的一大特點,令景明陵成為海崎府的一大旅遊熱點,但亦因而被保守派批評是「對先皇后不敬」,「驚擾先帝安息」。 但由於明安太皇太后南邑謝穎尚未逝世,故至今景明陵的地宮石門仍未關閉,僅以臨時的上鎖鐵門暫時封住,而遊客亦不可自丹門進入地宮所在的內陵宮,否則仍會被懲處。 == 軼事 == === 明安太皇太后是否隨葬 === 自1971年明章帝與明安太皇太后南邑謝穎結婚後,景明陵早已透過修改棺木空槽和將明賢皇后的梓宮稍作遷移的方式,形式三個同樣長度,齊頭的三個棺木空槽。爾後隨着明賢皇后的梓宮重置和明章帝逝世,現今只有右側的空槽尚未填上,留待明安太皇太后的梓宮放置。 但據消息指出,明安太皇太后認為自己是繼后,不宜「以卑動尊」,為自己而打開景明陵地宮,否則便有可能驚擾明章帝和元配明賢皇后,故曾要求葬於別處。此一言論曾引起不少爭論,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安排。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