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烏爾萊金屬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於 2022年7月14日 (四) 16:12 由
imported>維尼
所做的修訂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檔案:KvR.jpeg|替代文字|縮圖|鉺萊金屬的發現者(於1954年拍下)]] 鉺萊金屬(英語:Urlaium),[[香康共和國|香康]]譯烏爾萊,化學元素簡稱'''Ur''',由奧地利化學家卡爾.馮.萊恩霍西在1956年意外在實驗室分離金屬時獲得,並以萊恩霍西逝去的妻子姓氏烏萊(拉丁文姓氏)為名。 此金屬因其性質常被用於軍工、精密機械、人工器官以及生物改造等方面。 == 分布 == 鉺萊金屬自1956年首次被發現後目前已知分佈於黑海、高加索、[[東正教北海宗聖皇國]]、[[芬蘭]]、[[波羅的海]]、[[大奧地利合眾國|奧地利]]北部、[[秘魯]]少許、少部分分佈於[[空野帝國|空野]]、和野等地區。 == 合金與特性 == 鉺萊金屬自身特性耐熱、堅硬、可導電。但其十分容易與其他金屬化合。與鐵化合被稱為「莫斯利鋼」,這種鋼相較普通的鋼來說更耐熱、耐腐蝕、且不容易與現存於地球的所有物質進行反應,也耐撞擊與可吸收能量,硬度更大,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更輕,其中以85%的鉺萊配上15%的鐵可將效果發揮至最大;與金化合可抵抗電波、電磁波、極端壓力、極端溫度、輻射;與銅化合則是電與熱的極良導體,可以吸收能量與強大彈性特質;與鎳化合與人體可相容,也是優良電熱導體。當鉺萊金屬與錳化合,將產生一種名為「伊達爾氣」的氣體,此氣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放射性與高度汙染,曾經在阿爾及利亞南部實驗室的氣體洩漏造成了當地數十人死亡與數個村莊覆滅。 == 用途 == 鉺萊金屬與其合金常被用在軍工產品上,如盔甲、頭盔、護甲、載具裝甲、精密儀器、實驗器材等,因其萊鎳合金溫和的特性也常被用於人工器官上,尤其是在代替神經傳導上,據研究表明,可對人類的反應力提升78%。 生物改造方面,鉺萊金屬被指出對人體無害但植入人體不同部位會有不同反應,目前有關單位正以動物代替人類進行該項實驗。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