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香港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於 2022年10月6日 (四) 13:47 由
imported>Marcus A Ho
所做的修訂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香港聯合特別區'''(英語:'''United Special Region of Hong Kong'''),通稱香港(英語:Hong Kong),雅稱香江,是個全球城市,亞太地區、大中華地區、主要城市之一。處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西隔珠江與澳門、珠海市相望,北沿深圳河接深圳市。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地處西太平洋沿岸各國中心,又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香港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根據香港基本法及帝華聯合聲明規定,界限街以南主權由帝國聯邦政府持有,界限街以北主權由中國政府持有。總督為香港首長,對外代表香港,對內負責外交及香港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之行政權,由帝國聯邦任命;總理為政府首腦,由香港市民選出並由中國總統任命。總督及總理分別為帝國聯邦駐港部隊及中國駐港部隊三軍總司令。 == 歷史 == === 前途問題 === 1980年代,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約屆滿期限逼近,帝國聯邦開始與華國商討香港前途問題。根據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主權屬於帝國聯邦,新界租約則於1997年到期。1982年9月23日:蔣經國總統,香港代表鄧蓮如,和帝國聯邦皇帝馬克斯十八世在維多利亞城港督府會晤,帝國聯邦以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主權為前提與華國開始商討香港前途問題。 會談得出的結論為,新界主權將回歸華國,並共同維持香港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的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也不變;香港由香港人自己管理,組織地方政府,作為華國的特別行政區,於界限街以北掛華國國旗,界限街以南掛帝國聯邦旗。 帝國聯邦及華國簽訂《帝華聯合聲明》,規定香港之生活方式在1997年後保持不變,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將享有高度自治權。1984年12月19日,帝華兩國元首及香港代表在香港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帝華兩國政府在香港互換批准書,帝華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 聯合特別區時期 === 1997年7月1日,在英皇卡斯帕一世及王儲卡斯帕王子、首相東尼·布萊爾和胡耀邦等見證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內舊香港旗伴緩緩降下,香港聯合特別區旗徐徐升起,香港正式迎來民主時期。國軍從深圳進駐新界,接替駐港英軍,履行防務職責。鄧連如就任第一任聯合特別區總督,陳方安生就任首任香港聯合特別區旗總理。 <nowiki>*</nowiki>注:本頁面所有資料純屬虛構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