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何文紳
(章節)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生平 == === 早年生活和教育 === 何文紳出生於中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怡和何氏家族,父親何萬山為中國首富,掌有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而母親則是英國貴族三文治爵士(Sir James Sandwich, 21st Baronet)的千金。何氏家族在政界和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響力。何文紳自幼便受到中西文化的雙重薰陶,這對他日後的世界觀和商業頭腦產生了深遠影響。 五歲時,他因風水師建議被父親送往香港,繼續接受教育。由於何文紳自小受中國文化薰陶,因此他以中國人自居。幼年入讀私塾,學習四書、三史、八股文,稍長接受西方教育,轉讀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何文紳學業成績優異,於1882年以優等成績畢業,為他日後的輝煌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期間,何文紳認識了日後成為中華民國國父,當時名為孫帝象的孫中山,並成為好友,為日後支持其革命事業埋下伏筆。 畢業後,何文紳赴英國繼續深造,在'''牛津大學'''攻讀法律。他在學期間表現出色,並於1899年進入倫敦的'''林肯律師學院''',接受訟務律師的專業培訓。1900年,何文紳正式取得大律師資格,成為當時少數取得這一資格的華人之一。 === 職業生涯和成就 === 1900年,何文紳返回香港,迅速在法律界嶄露頭角。他以卓越的辯才、深厚的法律知識和商業智慧聞名,並成為當時香港最著名的大律師之一,擁有自己的律師行'''何文紳大律師行'''('''Robert Hoare Chambers''')。何文紳專精於公司法和訴訟,並參與了許多對香港商業環境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案件。 1915年,何文紳被任命為'''御用大律師''',成為香港最早獲此殊榮的華人大律師,這標誌著他在殖民地法律界打破了種族壁壘,樹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隨後,何文紳更被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這是一個從未有華人能夠獲得的榮譽,充分體現了他不僅在香港,還在英國法律及政治界的廣泛影響力。 === 商業事業 === 在法律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何文紳展現出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因為其在香港上流社會的獨特地位,人際網絡廣闊,不論英資華資公司皆會主動向他接觸,希望何文紳加入他們的公司。因此何文紳很快便成為當時香港的頂尖企業家和投資家之一,曾加入香港電話、香港電燈等公司董事局。1918年,何文紳與陳澤熹爵士、鄭豪韋爵士和梁光津爵士創立華業銀行一事最為人津津樂道。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香港銀行業大多以英資為主,何文紳於1918年與三大家族成立'''華業銀行'''('''Chinese Commercial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並於德輔道中興建銀行總部,為華資企業提供資金。 === 率領粵系軍閥 === 1920年代,隨著父親何萬山的去世,何文紳繼承了家族的事業。何文紳意識到軍事力量的重要性,立即著手進行廣東的軍事現代化改革。何氏家族動用怡和和太古洋行的資源,從歐洲、英國等地購買了大量現代化武器,並聘請來自德國的退役軍官訓練軍隊。何文紳的廣東軍在短短數年內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現代化部隊,在南方軍閥勢力中無人能敵。 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創立黃埔軍校,何文紳為此捐助了60萬鎊,協助孫中山籌建軍校,並為培養黨軍提供了大量支持。何氏家族在國民黨內部的影響力因此進一步提升,並成為國民黨革命事業的重要金主之一。 1925年1月1日,孫因病發住進協和醫院治療,1月20日以後,病勢嚴重,不能飲食,經西醫診斷為肝癌末期,救治無效。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逝世。孫中山死後,何文紳表示支持國民政府北伐。兩廣革命根據地統一,奠定基礎發動北伐戰爭,同時加大收編南方各省降部,何應欽、譚延闓、程潛、吳鐵城、唐生智等中國近代著名人物,均於此時加入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直至1926年7月,國民政府共收編擴充國民革命軍至八個軍。同時,在與其他軍閥的角逐中,何文紳深刻認識到,單純依靠軍事無法穩固權力,還必須掌控廣東的經濟命脈。於是,何文紳在廣州設立了“廣東金融管理局”,壟斷了當地的銀行業、稅收和金融業,為軍事擴張提供了穩定的財源。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五事件,何氏家族通過中華協進會的名義支持蔣介石清黨,進一步鞏固了家族在國民黨內的地位。 在1930年代初,何文紳又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秘密情報網絡,稱為廣東情報部。這一情報部利用何氏家族在香港、新加坡以及上海等地的商業據點,收集來自各地的軍事、經濟與政治情報。情報網的滲透能力迅速增強,不僅在廣東內部運行良好,還滲透至國民黨的高層,甚至在南京政府內部安插了家族間諜。 廣東情報部成為何氏家族權力的一個重要支柱。當時,廣東情報部在各大港口設有秘密情報站,僱用許多商人、船員、港口工人作為情報員,收集有關軍事裝備進口、外國勢力動態以及其他軍閥行動的情報。何氏家族因此能在多次重大政治事件中迅速做出應對,包括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部署的預判,甚至提前得知張學良與蔣介石合作的意圖。這一情報優勢使得何文紳在軍閥競爭中始終保持先機。 在南京政府與各地軍閥的不斷衝突中,何文紳開始將粵軍擴展至廣東以外的地區,包括福建、湖南等地。他依靠其龐大的財力,招募了大量兵員,並派出訓練精良的軍官團隊,控制了南方的幾個重要城市。此時的何文紳被各地稱為南方大元帥之稱,並開始利用軍事力量與國民政府博弈,爭取廣東的自治權。 在經濟上,何文紳利用怡和行和太古洋行的網絡,將廣東的對外貿易壟斷在家族手中,對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的貿易加以嚴格控制。同時,何氏家族開始進軍製糖、造船和煤礦等產業,並設立了大量工廠,僱用大批工人。這一系列工業化的舉措,使何氏家族在1930年代中期成為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何文紳還於1935年成立了粵省第一銀行,並進一步發展金融業,甚至開始發行自己的貨幣“粵元”,以鞏固家族在經濟上的主導地位。粵省第一銀行的成立,使得何氏家族的金融影響力從廣東擴展到周邊省份,並為日後的抗日戰爭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持。 ==== 抗日戰爭中的貢獻與犧牲 (1937年-1945年) ====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何文紳立即宣佈粵軍加入國民革命軍參戰,並投入家族龐大的資金和物資支持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爭。抗戰初期,何氏家族捐獻大量物資,包括糧食、武器和醫療設備。何文紳親自帶領粵軍參加戰鬥,駐守廣東一帶,對日軍展開頑強抵抗。 ==== 香港與重慶的秘密基地 ==== 在香港淪陷前,何氏家族提前將部分資產轉移到重慶,以支援抗日戰爭。何文紳在重慶成立“粵軍戰時辦事處”,專門負責從國外採購物資並將之運往重慶,並協助國民政府進行軍備的採購和分發。戰時辦事處成為抗日戰爭期間何氏家族的戰略中心,其利用怡和行和太古洋行的商業網絡,建立了一個跨國的資金轉移網絡,從歐洲、美洲購買武器與戰爭物資,支持前線的作戰需求。 戰爭期間,何文紳還設立了一支秘密船隊,專門運送戰爭物資到達中國沿海及內陸地區。這支船隊在日軍的嚴密封鎖下,多次成功突破防線,將物資送達廣州、福建甚至重慶一帶。據說,這支秘密船隊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共進行了數百次運輸任務,保障了前線軍隊的供給。 ==== 何志成的犧牲與家族的愛國情懷 ==== 在抗日戰爭的高峰期,何文紳的幼弟何志成自願參加了對日軍的突襲行動。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何志成不幸陣亡。何文紳為悼念其弟,捐出巨額資金修建了一座戰爭紀念碑,以表彰在戰爭中犧牲的國軍士兵,並獻身於家族的愛國事業。 ==== 戰爭資金鏈與海外支援 ==== 為確保抗戰期間的資金流動不被日軍封鎖,何氏家族建立了以合眾國、英國和慶寧為據點的秘密資金鏈。他們利用多家海外銀行與貿易公司,通過複雜的資金轉移系統,將資金隱密地轉至中國,為國民政府提供了穩定的財政支持。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