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自由民主黨
(章節)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成立 ===<!-- 自由民主黨由均由分裂自保守民主黨的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共同組成,並被視為「[[新黨熱潮]]」的結束。 2006年帝國國會選舉前,分裂自社會民主黨及慶寧民主聯盟在派的三個政黨(公民力量、新社會民主聯盟、國民民主運動)宣佈組成選舉聯盟「公民行動」,最終取得221席,位居第二大派;而右派政黨則因內部立場分歧而未有進一步聯合,總席次下降至255席。儘管於中間派政黨(如改革黨)及獨立人士的支持或信任供給下,右派得以由最大黨慶寧保守黨趙仁雲 ,以應對左派的崛起。因此在2010年時,民主黨和自由黨先行組成選舉聯盟「帝國,向前!」,但未能在2014年帝國國會選舉時取回第一大黨地位,令兩黨宣佈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正式合併。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中道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保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後自1973年隨慶寧民主聯盟成立並成為第二大在野黨而轉變成為穩定的三黨政治狀態。 此情況一直維持到1998年明章金融風暴的發生,而由彭德泰領導下的保民黨因支持加強對帝國經濟操控的政策,而引來其「政治師傅」趙仁啟一派的不滿,導致以保民黨為首的右翼陣營陷入分裂,其中趙仁啟一派黨員出走成立慶寧保守黨,以謝之榮、魏偉倫、鄭泳鉉為首的黨内少壯派則出走成立民主黨、慶寧自由黨等政黨。而保民黨最後亦在2003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從上屆選舉的346席暴跌至43席,失去多數黨地位,進而使得希望帝國政壇打破「長期體制」的三極政黨,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 2016年5月9日,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宣佈合併為自由民主黨,並出戰來屆的帝國國會選舉,以「自由民主,帝國為上」為口號。但在2018年,時任女皇施文慶便宣佈解散帝國國會,並取締所有政黨,以擁護君權至上政策。而此使得本來已不滿政府的政黨深知單靠示威已不再可能改變帝國,故決定開展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並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 === 政變時期 === 在4月12日,原自民黨,社會黨和其餘數個參政黨派集結在施德賢的光城宮家邸,以交流活動為名,商談細節。最終革命者決定策劃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而就在正在商討日期之時,其中一名成員謝之佑傳出消息,指女皇將在5月初時開展前往各殖民地探視,並因而要帶走軍隊主力,使各地政府的軍力僅足以保衛自身,而不能主動攻擊,而情況以山川府為甚。時臨時領袖施德賢同意,並表示應儘快策動政變,以免錯失良機。而成員同日亦在討論後指出要在山川府開展革命,並定於5月1日。 5月1日,山川起義發生。起義後,希望臨時政府便以山川府政府大樓為臨時辦公場所,並分別以山川府議會大樓及山川司法廳為立法及司法機關的辦公場所。又公佈一連串措施,包括重劃行政區劃,正式開始制憲等。而同時,起義領袖亦表示將召開大型會議,以討論臨時政府的選舉,會上議定將會在情況許可下舉行選舉,以選出臨時國會及臨時政府主席,以免在短時間內舉行過多選舉。 6月下旬時,希望臨時政府宣佈舉行選舉。自民黨在此時宣佈重組,並由施德賢帶領,最終勝出國會選舉,在219席中取得162席,超過安定多數,而其本人亦當選政府主席。在就職典禮上,他承諾會在短期內完成改革法令大綱,同時亦表示在臨時政府有更多成員加入時,再次舉行大選,務求還政於民。 10月15日,希望民主國正式成立後,總統施文榮宣佈將正式與革命軍的「希望臨時政府」商討合併之事,以集中兵力,又再次要求女皇退位,否則便強攻入皇居。而「希望臨時政府」聞訊,主席施德賢亦表示願意合併,並預定10月下旬合併,然後舉行新一屆臨時政府主席和臨時國會選舉。但選舉未及舉行,四都親王施文哲就率領四都騎士團攻打希望民主國的總部,聯合宮家軍潰敗。政府總部內大量高官亦被殺。而「希望臨時政府」因而出兵,最終戰勝。同時臨時政府亦向女皇下最後通牒,要求其在20日前退位,否則便會在不惜一切代價的情況下,亦要強行攻下四都府。又表示女皇若願意退位,臨時政府願意和其舉行和談,以商討國家的未來去向和政體,並給予其優待條件。 11月18日上午,女皇在電視直播上頒佈「女皇退位詔書」,宣佈正式退位,象徵臨時政府正式接管全國。而由自民黨領導的臨時政府在下午便同樣在電視直播上公告「和平宣言」,宣佈將於翌日迅速召開全國大會及公投,以決定國家未來的去向和政體,而全部均會以國民的「共同利益」為先。 11月25日,在經過一星期的全國大會後,各大代表討論出多個提議,並決定依照臨時政府的提議,以公投形式選出最終結果。而在兩天後的公投結果顯示二元君主立憲制獲得最多支持,在全國大會同意之下,由希望臨時政府主席,前光城親王施德賢正式登基為帝,繼承帝國皇統和五信物,同時改年號為彰德,這亦象徵了長達將近7個月的景祥政變正式劃上句號。-->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