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斯堡市」:修訂間差異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settlement
{{Infobox settlement
|name                  = 柯尼斯堡市
|name                  = 柯尼斯堡市
|official_name          = Königsberg(德語)<br>Twangste (古普魯士語)
|official_name          = Königsberg(德語)<br>Twangste (古普盧斯亞語)
|native_name            =  
|native_name            =  
|nickname              =  
|nickname              =  
第37行: 第37行:
|footnotes              =
|footnotes              =
}}
}}
'''柯尼斯堡'''(德語:Königsberg,意指「國王之山」、古普魯士語:Twangste,譯作「特旺斯特」),又可譯作'''哥尼斯堡''',為普魯士首都柯尼斯堡城邦下轄的一個市,亦是三市內歷史最悠久,且最繁華的市。普魯士多數的中央政府部門總部,以及國會大樓均位於本市。柯尼斯堡以極爲便捷的交通網絡,獨特的美食,優良的港口運輸系統,以及以流經市內的河流普列戈利亞河所引致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而聞名於世。其同時亦是柯尼斯堡首都都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柯尼斯堡'''(德語:Königsberg,意指「國王之山」、古普盧斯亞語:Twangste,譯作「特旺斯特」),又可譯作'''哥尼斯堡''',為普盧斯亞首都柯尼斯堡城邦下轄的一個市,亦是三市內歷史最悠久,且最繁華的市。普盧斯亞多數的中央政府部門總部,以及國會大樓均位於本市。柯尼斯堡以極爲便捷的交通網絡,獨特的美食,優良的港口運輸系統,以及以流經市內的河流普列戈利亞河所引致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而聞名於世。其同時亦是柯尼斯堡首都都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柯尼斯堡市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古普魯士人的定居點,在部落時代稱為「特旺斯特」,同時已有對此地的記載。1222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在該處一帶的部落,並將柯尼斯堡定爲首都,此後各朝代均定為首都。後到共產時期,柯尼斯堡成爲除但澤外又一民主搖籃。而在這期間,雖然柯尼斯堡曾多次受到戰火摧殘,但當地人民總有辦法將其重新興盛起來。
柯尼斯堡市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古普盧斯亞人的定居點,在部落時代稱為「特旺斯特」,同時已有對此地的記載。1222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在該處一帶的部落,並將柯尼斯堡定爲首都,此後各朝代均定為首都。後到共產時期,柯尼斯堡成爲除但澤外又一民主搖籃。而在這期間,雖然柯尼斯堡曾多次受到戰火摧殘,但當地人民總有辦法將其重新興盛起來。


== 歷史 ==
== 歷史 ==


=== 條頓騎士王國 ===
=== 條頓騎士王國 ===
最初,柯尼斯堡的所在位置是由古普魯士人建立的幾處定居點,稱為特旺斯特(Twangste)。1255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古普魯士人薩姆比亞部落,特旺斯特被摧毀。隨後,一個新的要塞在原地建立,稱為柯尼斯堡(Conigsberg),意為國王之山(König: 國王,Berg: 山),以紀念波希米亞國王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捐資興建了本地第一座城堡 - 柯尼斯堡城堡。而圍繞新城堡,沿普列戈利亞河逐漸發展出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三個鎮,距離維斯圖拉潟湖約4.5英里。
最初,柯尼斯堡的所在位置是由古普盧斯亞人建立的幾處定居點,稱為特旺斯特(Twangste)。1255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古普盧斯亞人薩姆比亞部落,特旺斯特被摧毀。隨後,一個新的要塞在原地建立,稱為柯尼斯堡(Conigsberg),意為國王之山(König: 國王,Berg: 山),以紀念波希米亞國王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捐資興建了本地第一座城堡 - 柯尼斯堡城堡。而圍繞新城堡,沿普列戈利亞河逐漸發展出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三個鎮,距離維斯圖拉潟湖約4.5英里。


同時,條頓騎士團亦將柯尼斯堡作為其攻占桑比亞半島和與立陶宛大公國作戰的基地。後在1262年-63年,因不滿條頓武士團強迫其改變宗教信仰,普魯士人發動起義,柯尼斯堡更一度被圍攻,最終在寶劍騎士團的幫助下才得以解困。1286年,阿爾茨塔特獲得特許權,1327年,克奈普霍夫獲得特許權。
同時,條頓騎士團亦將柯尼斯堡作為其攻占桑比亞半島和與立陶宛大公國作戰的基地。後在1262年-63年,因不滿條頓武士團強迫其改變宗教信仰,普盧斯亞人發動起義,柯尼斯堡更一度被圍攻,最終在寶劍騎士團的幫助下才得以解困。1286年,阿爾茨塔特獲得特許權,1327年,克奈普霍夫獲得特許權。


在條頓騎士團國時期,柯尼斯堡是騎士團首領的居住地,也是桑蘭(Samland)教區的主教座堂所在地。桑蘭教區由羅馬教皇特使摩德納的威廉於1243年劃定,是普魯士境內的四個教區之一,由布拉格的亞德伯成為柯尼斯堡大教堂的主保聖人。
在條頓騎士團國時期,柯尼斯堡是騎士團首領的居住地,也是桑蘭(Samland)教區的主教座堂所在地。桑蘭教區由羅馬教皇特使摩德納的威廉於1243年劃定,是普盧斯亞境內的四個教區之一,由布拉格的亞德伯成為柯尼斯堡大教堂的主保聖人。


1340年,柯尼斯堡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因此城市快速發展成波羅的海東南部的重要港口,來自普魯士、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的貨物均在此交易。而1324年-1330年間,作家杜伊斯堡的彼得被指可能正是在柯尼斯堡寫就了其代表作《普魯士編年史》。到1348年,在條頓騎士團戰勝非基督教徒的立陶宛人後,大團長溫里希·馮·克尼普羅德隨即在柯尼斯堡建立起一座熙篤會修道院。學生會先在柯尼斯堡接受教育,然後再前往布拉格大學或萊比錫大學等其它地方進一步深造。
1340年,柯尼斯堡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因此城市快速發展成波羅的海東南部的重要港口,來自普盧斯亞、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的貨物均在此交易。而1324年-1330年間,作家杜伊斯堡的彼得被指可能正是在柯尼斯堡寫就了其代表作《普盧斯亞編年史》。到1348年,在條頓騎士團戰勝非基督教徒的立陶宛人後,大團長溫里希·馮·克尼普羅德隨即在柯尼斯堡建立起一座熙篤會修道院。學生會先在柯尼斯堡接受教育,然後再前往布拉格大學或萊比錫大學等其它地方進一步深造。


雖然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遭受慘敗,但在整個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期間,柯尼斯堡一直都處於條頓騎士團的控制之下,並由寶劍騎士團接替了柯尼斯堡的防務,同時參與到被瓦迪斯瓦夫二世軍隊占領過的城鎮的重建中。
雖然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遭受慘敗,但在整個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期間,柯尼斯堡一直都處於條頓騎士團的控制之下,並由寶劍騎士團接替了柯尼斯堡的防務,同時參與到被瓦迪斯瓦夫二世軍隊占領過的城鎮的重建中。


1454年,普魯士人聯盟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並向波蘭尋求援助。克奈普霍夫宣布支持起義軍,但柯尼斯堡的其餘部分則依舊效忠於條頓騎士團。1457年,大團長路德維希·馮·埃利希斯豪森從條頓騎士團總部馬爾堡城堡逃到柯尼斯堡。隨著西普魯士歸屬戰勝的波蘭,十三年戰爭結束,柯尼斯堡成為條頓騎士團國的新首都,而條頓騎士團則成為波蘭王國的附庸。
1454年,普盧斯亞人聯盟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並向波蘭尋求援助。克奈普霍夫宣布支持起義軍,但柯尼斯堡的其餘部分則依舊效忠於條頓騎士團。1457年,大團長路德維希·馮·埃利希斯豪森從條頓騎士團總部馬爾堡城堡逃到柯尼斯堡。隨著西普盧斯亞歸屬戰勝的波蘭,十三年戰爭結束,柯尼斯堡成為條頓騎士團國的新首都,而條頓騎士團則成為波蘭王國的附庸。


=== 普魯士王國 ===
=== 普盧斯亞王國 ===
1648年普魯士宣告獨立,柯尼斯堡因此而成為普魯士的首都。
1648年普盧斯亞宣告獨立,柯尼斯堡因此而成為普盧斯亞的首都。


作為王國首都,柯尼斯堡是普魯士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擁有相當的自主權、獨立的議會和貨幣,市民主要使用德語。城市因出口小麥、木材、大麻、皮毛和瀝青等商品而迅速繁榮起來。
作為王國首都,柯尼斯堡是普盧斯亞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擁有相當的自主權、獨立的議會和貨幣,市民主要使用德語。城市因出口小麥、木材、大麻、皮毛和瀝青等商品而迅速繁榮起來。


但好境不常,在1709年9月至1710年4月間,柯尼斯堡爆發瘟疫和其他疾病,結果共有9,368人死亡,約占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1724年6月13日,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正式併入柯尼斯堡。至1800年,柯尼斯堡城市周長約為5英里,人口約六萬,其中包括一支約七千人的駐軍,是當時普魯士人口最多的城市。
但好境不常,在1709年9月至1710年4月間,柯尼斯堡爆發瘟疫和其他疾病,結果共有9,368人死亡,約占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1724年6月13日,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正式併入柯尼斯堡。至1800年,柯尼斯堡城市周長約為5英里,人口約六萬,其中包括一支約七千人的駐軍,是當時普盧斯亞人口最多的城市。


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中,1806年普魯士王國被拿破崙·波拿巴擊敗,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及其王室成員從柏林逃往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使柯尼斯堡成為歐洲抵抗拿破崙的政治中心之一。為了激發普魯士中層階級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道德聯盟(League of Virtue)」於1808年4月在柯尼斯堡成立,但在1809年12月被法國人解散。惟其精神理想被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雅恩帶到了柏林並得到傳承。
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中,1806年普盧斯亞王國被拿破崙·波拿巴擊敗,普盧斯亞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及其王室成員從柏林逃往普盧斯亞的柯尼斯堡,使柯尼斯堡成為歐洲抵抗拿破崙的政治中心之一。為了激發普盧斯亞中層階級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道德聯盟(League of Virtue)」於1808年4月在柯尼斯堡成立,但在1809年12月被法國人解散。惟其精神理想被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雅恩帶到了柏林並得到傳承。


而在普魯士第一共和國期間,柯尼斯堡繼續為其首都以及普魯士共和國憲法的草寫地。
而在普盧斯亞第一共和國期間,柯尼斯堡繼續為其首都以及普盧斯亞共和國憲法的草寫地。


1819年時,柯尼斯堡擁有63,800名人口。
1819年時,柯尼斯堡擁有63,800名人口。
第71行: 第71行:
後來在輿論的躁動下,柯尼斯堡成為了1848年革命時的革命聖地之一,並成功推翻了當時保守的瓦特可斯亞-哈布斯堡王朝。
後來在輿論的躁動下,柯尼斯堡成為了1848年革命時的革命聖地之一,並成功推翻了當時保守的瓦特可斯亞-哈布斯堡王朝。


在規模龐大的普魯士東部鐵路的幫助下,柯尼斯堡與布雷斯勞、托倫、因斯特堡、蒂爾西特和皮勞成功相連。後在1860年,隨著連接柏林和聖彼得堡的鐵路完工,柯尼斯堡的商業得以迅速發展。1900年,電氣化鐵路完工後,往來於柯尼斯堡與克萊佩達、波列斯克、澤列諾格拉茨克、蒂爾西特和但澤之間的定期火車開通。1901年,通往皮勞的運河建成,柯尼斯堡與俄羅斯的穀物交易得以迅速增長。但是,如同當時的普魯士城市一樣,柯尼斯堡的經濟總體還是在下滑。1900年,柯尼斯堡的人口增至188,000人,其中包括9,000名駐軍。而到了1914年,柯尼斯堡在大量猶太人湧入城市的情況下,人口漲至246,000人。
在規模龐大的普盧斯亞東部鐵路的幫助下,柯尼斯堡與布雷斯勞、托倫、因斯特堡、蒂爾西特和皮勞成功相連。後在1860年,隨著連接柏林和聖彼得堡的鐵路完工,柯尼斯堡的商業得以迅速發展。1900年,電氣化鐵路完工後,往來於柯尼斯堡與克萊佩達、波列斯克、澤列諾格拉茨克、蒂爾西特和但澤之間的定期火車開通。1901年,通往皮勞的運河建成,柯尼斯堡與俄羅斯的穀物交易得以迅速增長。但是,如同當時的普盧斯亞城市一樣,柯尼斯堡的經濟總體還是在下滑。1900年,柯尼斯堡的人口增至188,000人,其中包括9,000名駐軍。而到了1914年,柯尼斯堡在大量猶太人湧入城市的情況下,人口漲至246,000人。


1881年柯尼斯堡開啟了普魯士第一條電車網絡,1895年電氣化,1901年電氣化完成。
1881年柯尼斯堡開啟了普盧斯亞第一條電車網絡,1895年電氣化,1901年電氣化完成。


=== 第三共和國與阿米高時期 ===
=== 第三共和國與阿米高時期 ===
1920年普魯士第三共和國建立,柯尼斯堡因為未受戰火摧殘而持續發展。
1920年普盧斯亞第三共和國建立,柯尼斯堡因為未受戰火摧殘而持續發展。


1937年柯尼斯堡電車達到鼎盛時期,全長289公里。
1937年柯尼斯堡電車達到鼎盛時期,全長289公里。
第85行: 第85行:
1944年,盟軍轟炸柯尼斯堡,城市遭受重創,大火燃燒了幾天幾夜。城市歷史中心,特別是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被完全摧毀,位於其間的大教堂、城堡和大學均未能倖免。
1944年,盟軍轟炸柯尼斯堡,城市遭受重創,大火燃燒了幾天幾夜。城市歷史中心,特別是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被完全摧毀,位於其間的大教堂、城堡和大學均未能倖免。


在蘇聯紅軍於1944年10月進入之前,柯尼斯堡的許多人逃離城市,尤其是當蘇聯人在內梅爾斯多夫和貢賓嫩進行屠殺的消息傳來時。1945年1月13日,由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率領的蘇聯軍隊到達柯尼斯堡並形成包圍直至月底,但普魯士人的一次成功突圍使得大量平民得以逃離。
在蘇聯紅軍於1944年10月進入之前,柯尼斯堡的許多人逃離城市,尤其是當蘇聯人在內梅爾斯多夫和貢賓嫩進行屠殺的消息傳來時。1945年1月13日,由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率領的蘇聯軍隊到達柯尼斯堡並形成包圍直至月底,但普盧斯亞人的一次成功突圍使得大量平民得以逃離。


1月21日,在蘇聯紅軍的普魯士新一輪攻勢中,來自斯圖托夫集中營的波蘭和匈牙利猶太人被當時普魯士集中到柯尼斯堡。其中的七千多人被迫前往桑比亞半島,並最終在帕爾姆尼肯被處死。
1月21日,在蘇聯紅軍的普盧斯亞新一輪攻勢中,來自斯圖托夫集中營的波蘭和匈牙利猶太人被當時普盧斯亞集中到柯尼斯堡。其中的七千多人被迫前往桑比亞半島,並最終在帕爾姆尼肯被處死。


4月9日,在紅軍的強烈攻勢下,柯尼斯堡指揮官兼任普魯士第二任元首馮格勒凱恩率領殘餘部隊向蘇軍投降。此時,城市中的軍民死亡已達42,000人,而被俘的則超過90,000人。拉施的地下指揮所在戰後被保留,並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館。
4月9日,在紅軍的強烈攻勢下,柯尼斯堡指揮官兼任普盧斯亞第二任元首馮格勒凱恩率領殘餘部隊向蘇軍投降。此時,城市中的軍民死亡已達42,000人,而被俘的則超過90,000人。拉施的地下指揮所在戰後被保留,並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館。


而在二戰後,柯尼斯堡大約有12萬人倖存,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留下來的德國人中,大部分在1949年前死於疾病、刑訊和飢餓。
而在二戰後,柯尼斯堡大約有12萬人倖存,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留下來的德國人中,大部分在1949年前死於疾病、刑訊和飢餓。
第100行: 第100行:
柯尼斯堡也建成健全的交通網絡,但與此同時電車卻大幅縮小路程,在1960年代末只剩下102公里。
柯尼斯堡也建成健全的交通網絡,但與此同時電車卻大幅縮小路程,在1960年代末只剩下102公里。


公路網的發達造成了普魯士汽車數量和汽車業的興盛,卻造成了柯尼斯堡此後50餘年的空氣污染。
公路網的發達造成了普盧斯亞汽車數量和汽車業的興盛,卻造成了柯尼斯堡此後50餘年的空氣污染。


1969年曼弗雷德逝世後,普魯士民主派開始了但澤之花革命,柯尼斯堡也響應此次革命,最後此事被警方以驅散方式平定。
1969年曼弗雷德逝世後,普盧斯亞民主派開始了但澤之花革命,柯尼斯堡也響應此次革命,最後此事被警方以驅散方式平定。


米夏埃爾當上總書記後,開啓大恐怖和大躍進時代,各地建設開始停頓,唯獨柯尼斯堡卻繼續發展。
米夏埃爾當上總書記後,開啓大恐怖和大躍進時代,各地建設開始停頓,唯獨柯尼斯堡卻繼續發展。
第375行: 第375行:
== 經濟 ==
== 經濟 ==


在共產政權倒臺後,普魯士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成效並不明顯,1998年,時任首相布麗安娜•沃爾頓提出[[「波羅的海的香港」計劃,]]把柯尼斯堡列為經濟特區,鼓勵外商投資,新投資者可以享有6年豁免利得稅的優惠,並且開發洛姆斯島和南部,成立新的CBD和創科區,還致力促進與歐盟合作,並建成一個國際的機場,令這個柯尼斯堡城成為普魯士當中十個城市連繫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地方。
在共產政權倒臺後,普盧斯亞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成效並不明顯,1998年,時任首相布麗安娜•沃爾頓提出[[「波羅的海的香港」計劃,]]把柯尼斯堡列為經濟特區,鼓勵外商投資,新投資者可以享有6年豁免利得稅的優惠,並且開發洛姆斯島和南部,成立新的CBD和創科區,還致力促進與歐盟合作,並建成一個國際的機場,令這個柯尼斯堡城成為普盧斯亞當中十個城市連繫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地方。


柯尼斯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這裏的港口有關。作爲普魯士數一數二的不凍港,現在每年處理至少800萬噸貨櫃。海事商業港口局計劃擴大當地貨倉,並興建新的貨櫃碼頭。當地不少普魯士商人亦開始在沿海興建不少豪宅。為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普魯士當局還計劃,重建柯尼斯堡的歷史風貌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即[[柯尼斯堡市中心再發展計劃]]。
柯尼斯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這裏的港口有關。作爲普盧斯亞數一數二的不凍港,現在每年處理至少800萬噸貨櫃。海事商業港口局計劃擴大當地貨倉,並興建新的貨櫃碼頭。當地不少普盧斯亞商人亦開始在沿海興建不少豪宅。為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普盧斯亞當局還計劃,重建柯尼斯堡的歷史風貌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即[[柯尼斯堡市中心再發展計劃]]。


== 文化 ==
== 文化 ==
第384行: 第384行:
1736年,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以柯尼斯堡的橋和島嶼為基礎解決了「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並由此產生了新的數學分支——拓撲學和圖論。
1736年,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以柯尼斯堡的橋和島嶼為基礎解決了「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並由此產生了新的數學分支——拓撲學和圖論。


柯尼斯堡大多數市民使用的語言是古普魯士語。柯尼斯堡最受歡迎的食物是[[柯尼斯堡肉丸]]。
柯尼斯堡大多數市民使用的語言是古普盧斯亞語。柯尼斯堡最受歡迎的食物是[[柯尼斯堡肉丸]]。


位於國王大街的藝術學院收藏有逾400幅的畫品,其中約50幅由義大利大師創作,此外還有一些早期荷蘭畫家的作品。在國王門,樹有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一世、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和腓特烈一世的站像。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曾在柯尼斯堡天文台擔任台長。
位於國王大街的藝術學院收藏有逾400幅的畫品,其中約50幅由義大利大師創作,此外還有一些早期荷蘭畫家的作品。在國王門,樹有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一世、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和腓特烈一世的站像。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曾在柯尼斯堡天文台擔任台長。


柯尼斯堡城堡是柯尼斯堡最著名的建築,曾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和普魯士公爵的居住地,其附屬的教堂也是腓特烈一世和威廉一世加冕的地方。
柯尼斯堡城堡是柯尼斯堡最著名的建築,曾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和普盧斯亞公爵的居住地,其附屬的教堂也是腓特烈一世和威廉一世加冕的地方。


1544年,第一代普魯士公爵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建立柯尼斯堡大學後,柯尼斯堡逐漸成為教育的中心。
1544年,第一代普盧斯亞公爵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建立柯尼斯堡大學後,柯尼斯堡逐漸成為教育的中心。


許多支持宗教改革的德語和波蘭語出版物在柯尼斯堡印刷。
許多支持宗教改革的德語和波蘭語出版物在柯尼斯堡印刷。


柯尼斯堡曾經擁有柯尼斯堡足球俱樂部和普魯士-桑蘭柯尼斯堡足球俱樂部。
柯尼斯堡曾經擁有柯尼斯堡足球俱樂部和普盧斯亞-桑蘭柯尼斯堡足球俱樂部。


== 教育 ==
== 教育 ==
第438行: 第438行:
== 交通 ==
== 交通 ==
[[檔案:Kaliningrad 05-2017 img76 Khrabrovo Airport.jpg|縮圖|柯尼斯堡埃柏森洛林國際機場]]
[[檔案:Kaliningrad 05-2017 img76 Khrabrovo Airport.jpg|縮圖|柯尼斯堡埃柏森洛林國際機場]]
[[柯尼斯堡埃柏森洛林國際機場]]為普魯士第三大國際機場,僅次於[[但澤團結工會國際機場]]和[[波茲南國際機場]]位於柯尼斯堡北部24公里,同時服務綠城和柯尼斯堡,該機場主要連接柯尼斯堡到普魯士其他城市,而且還提供航班到世界其他城市,未來將透過[[柯尼斯堡埃伯森洛林機場|改建]]以及[[柯尼斯堡新國際機場發展計劃|另闢新址]]發展航空業和將航域細緻化。
[[柯尼斯堡埃柏森洛林國際機場]]為普盧斯亞第三大國際機場,僅次於[[但澤團結工會國際機場]]和[[波茲南國際機場]]位於柯尼斯堡北部24公里,同時服務綠城和柯尼斯堡,該機場主要連接柯尼斯堡到普盧斯亞其他城市,而且還提供航班到世界其他城市,未來將透過[[柯尼斯堡埃伯森洛林機場|改建]]以及[[柯尼斯堡新國際機場發展計劃|另闢新址]]發展航空業和將航域細緻化。


中央火車站稱為柯尼斯堡中央火車站。火車提供班次可以到達馬爾堡,柏林,巴黎,倫敦,華沙,皮勞,莫斯科,聖彼得堡,明斯克,哈爾科夫,阿納帕和艾勞等各大城市。
中央火車站稱為柯尼斯堡中央火車站。火車提供班次可以到達馬爾堡,柏林,巴黎,倫敦,華沙,皮勞,莫斯科,聖彼得堡,明斯克,哈爾科夫,阿納帕和艾勞等各大城市。
第445行: 第445行:


== 軍事 ==
== 軍事 ==
[[檔案:Kaliningrad 05-2017 img50 Oberpostdirektion building.jpg|縮圖|普魯士海軍總部]]
[[檔案:Kaliningrad 05-2017 img50 Oberpostdirektion building.jpg|縮圖|普盧斯亞海軍總部]]
柯尼斯堡曾經是普魯士軍事化最重的地區,其軍事設施及密度亦是全歐洲最多最高的。前蘇聯波羅的海軍區總部曾經設在此地。柯尼斯堡現在還作為普魯士海軍的總部,為但澤,綠城和波茲南提供空軍基地及海軍空軍基地。
柯尼斯堡曾經是普盧斯亞軍事化最重的地區,其軍事設施及密度亦是全歐洲最多最高的。前蘇聯波羅的海軍區總部曾經設在此地。柯尼斯堡現在還作為普盧斯亞海軍的總部,為但澤,綠城和波茲南提供空軍基地及海軍空軍基地。


== 知名地標 ==
== 知名地標 ==
第492行: 第492行:


== 傳媒 ==
== 傳媒 ==
1950年,隨著第一家電臺——普魯士國立電臺開播,現在已有約10家公司在進行傳播行業。
1950年,隨著第一家電臺——普盧斯亞國立電臺開播,現在已有約10家公司在進行傳播行業。


# 國立電臺(國有)
# 國立電臺(國有)

於 2023年1月4日 (三) 15:45 的修訂

柯尼斯堡市
城邦市
Königsberg(德語)
Twangste (古普盧斯亞語)
漁港一處的德國風格建築;柯尼斯堡大教堂;勝利廣場;波羅的海人紀念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海員文化館
漁港一處的德國風格建築;柯尼斯堡大教堂;勝利廣場;波羅的海人紀念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海員文化館
柯尼斯堡市旗幟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link
柯尼斯堡市官方圖章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link
國家 模板:Country data Friederickia
所屬行政區劃 柯尼斯堡城邦
政府
 • 市長 托瑪拉克·提爾森
面积
 • 总计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areadisp
 • 陸地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areadisp
 • 密度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densdisp
邮政编码 KF-001-001-XX
網站 www.konigsberg.kf

柯尼斯堡(德語:Königsberg,意指「國王之山」、古普盧斯亞語:Twangste,譯作「特旺斯特」),又可譯作哥尼斯堡,為普盧斯亞首都柯尼斯堡城邦下轄的一個市,亦是三市內歷史最悠久,且最繁華的市。普盧斯亞多數的中央政府部門總部,以及國會大樓均位於本市。柯尼斯堡以極爲便捷的交通網絡,獨特的美食,優良的港口運輸系統,以及以流經市內的河流普列戈利亞河所引致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而聞名於世。其同時亦是柯尼斯堡首都都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柯尼斯堡市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古普盧斯亞人的定居點,在部落時代稱為「特旺斯特」,同時已有對此地的記載。1222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在該處一帶的部落,並將柯尼斯堡定爲首都,此後各朝代均定為首都。後到共產時期,柯尼斯堡成爲除但澤外又一民主搖籃。而在這期間,雖然柯尼斯堡曾多次受到戰火摧殘,但當地人民總有辦法將其重新興盛起來。

歷史

條頓騎士王國

最初,柯尼斯堡的所在位置是由古普盧斯亞人建立的幾處定居點,稱為特旺斯特(Twangste)。1255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古普盧斯亞人薩姆比亞部落,特旺斯特被摧毀。隨後,一個新的要塞在原地建立,稱為柯尼斯堡(Conigsberg),意為國王之山(König: 國王,Berg: 山),以紀念波希米亞國王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捐資興建了本地第一座城堡 - 柯尼斯堡城堡。而圍繞新城堡,沿普列戈利亞河逐漸發展出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三個鎮,距離維斯圖拉潟湖約4.5英里。

同時,條頓騎士團亦將柯尼斯堡作為其攻占桑比亞半島和與立陶宛大公國作戰的基地。後在1262年-63年,因不滿條頓武士團強迫其改變宗教信仰,普盧斯亞人發動起義,柯尼斯堡更一度被圍攻,最終在寶劍騎士團的幫助下才得以解困。1286年,阿爾茨塔特獲得特許權,1327年,克奈普霍夫獲得特許權。

在條頓騎士團國時期,柯尼斯堡是騎士團首領的居住地,也是桑蘭(Samland)教區的主教座堂所在地。桑蘭教區由羅馬教皇特使摩德納的威廉於1243年劃定,是普盧斯亞境內的四個教區之一,由布拉格的亞德伯成為柯尼斯堡大教堂的主保聖人。

1340年,柯尼斯堡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因此城市快速發展成波羅的海東南部的重要港口,來自普盧斯亞、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的貨物均在此交易。而1324年-1330年間,作家杜伊斯堡的彼得被指可能正是在柯尼斯堡寫就了其代表作《普盧斯亞編年史》。到1348年,在條頓騎士團戰勝非基督教徒的立陶宛人後,大團長溫里希·馮·克尼普羅德隨即在柯尼斯堡建立起一座熙篤會修道院。學生會先在柯尼斯堡接受教育,然後再前往布拉格大學或萊比錫大學等其它地方進一步深造。

雖然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遭受慘敗,但在整個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期間,柯尼斯堡一直都處於條頓騎士團的控制之下,並由寶劍騎士團接替了柯尼斯堡的防務,同時參與到被瓦迪斯瓦夫二世軍隊占領過的城鎮的重建中。

1454年,普盧斯亞人聯盟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並向波蘭尋求援助。克奈普霍夫宣布支持起義軍,但柯尼斯堡的其餘部分則依舊效忠於條頓騎士團。1457年,大團長路德維希·馮·埃利希斯豪森從條頓騎士團總部馬爾堡城堡逃到柯尼斯堡。隨著西普盧斯亞歸屬戰勝的波蘭,十三年戰爭結束,柯尼斯堡成為條頓騎士團國的新首都,而條頓騎士團則成為波蘭王國的附庸。

普盧斯亞王國

1648年普盧斯亞宣告獨立,柯尼斯堡因此而成為普盧斯亞的首都。

作為王國首都,柯尼斯堡是普盧斯亞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擁有相當的自主權、獨立的議會和貨幣,市民主要使用德語。城市因出口小麥、木材、大麻、皮毛和瀝青等商品而迅速繁榮起來。

但好境不常,在1709年9月至1710年4月間,柯尼斯堡爆發瘟疫和其他疾病,結果共有9,368人死亡,約占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1724年6月13日,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正式併入柯尼斯堡。至1800年,柯尼斯堡城市周長約為5英里,人口約六萬,其中包括一支約七千人的駐軍,是當時普盧斯亞人口最多的城市。

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中,1806年普盧斯亞王國被拿破崙·波拿巴擊敗,普盧斯亞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及其王室成員從柏林逃往普盧斯亞的柯尼斯堡,使柯尼斯堡成為歐洲抵抗拿破崙的政治中心之一。為了激發普盧斯亞中層階級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道德聯盟(League of Virtue)」於1808年4月在柯尼斯堡成立,但在1809年12月被法國人解散。惟其精神理想被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雅恩帶到了柏林並得到傳承。

而在普盧斯亞第一共和國期間,柯尼斯堡繼續為其首都以及普盧斯亞共和國憲法的草寫地。

1819年時,柯尼斯堡擁有63,800名人口。

後來在輿論的躁動下,柯尼斯堡成為了1848年革命時的革命聖地之一,並成功推翻了當時保守的瓦特可斯亞-哈布斯堡王朝。

在規模龐大的普盧斯亞東部鐵路的幫助下,柯尼斯堡與布雷斯勞、托倫、因斯特堡、蒂爾西特和皮勞成功相連。後在1860年,隨著連接柏林和聖彼得堡的鐵路完工,柯尼斯堡的商業得以迅速發展。1900年,電氣化鐵路完工後,往來於柯尼斯堡與克萊佩達、波列斯克、澤列諾格拉茨克、蒂爾西特和但澤之間的定期火車開通。1901年,通往皮勞的運河建成,柯尼斯堡與俄羅斯的穀物交易得以迅速增長。但是,如同當時的普盧斯亞城市一樣,柯尼斯堡的經濟總體還是在下滑。1900年,柯尼斯堡的人口增至188,000人,其中包括9,000名駐軍。而到了1914年,柯尼斯堡在大量猶太人湧入城市的情況下,人口漲至246,000人。

1881年柯尼斯堡開啟了普盧斯亞第一條電車網絡,1895年電氣化,1901年電氣化完成。

第三共和國與阿米高時期

1920年普盧斯亞第三共和國建立,柯尼斯堡因為未受戰火摧殘而持續發展。

1937年柯尼斯堡電車達到鼎盛時期,全長289公里。

1939年,柯尼斯堡人口達到372,164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4年,盟軍轟炸柯尼斯堡,城市遭受重創,大火燃燒了幾天幾夜。城市歷史中心,特別是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被完全摧毀,位於其間的大教堂、城堡和大學均未能倖免。

在蘇聯紅軍於1944年10月進入之前,柯尼斯堡的許多人逃離城市,尤其是當蘇聯人在內梅爾斯多夫和貢賓嫩進行屠殺的消息傳來時。1945年1月13日,由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率領的蘇聯軍隊到達柯尼斯堡並形成包圍直至月底,但普盧斯亞人的一次成功突圍使得大量平民得以逃離。

1月21日,在蘇聯紅軍的普盧斯亞新一輪攻勢中,來自斯圖托夫集中營的波蘭和匈牙利猶太人被當時普盧斯亞集中到柯尼斯堡。其中的七千多人被迫前往桑比亞半島,並最終在帕爾姆尼肯被處死。

4月9日,在紅軍的強烈攻勢下,柯尼斯堡指揮官兼任普盧斯亞第二任元首馮格勒凱恩率領殘餘部隊向蘇軍投降。此時,城市中的軍民死亡已達42,000人,而被俘的則超過90,000人。拉施的地下指揮所在戰後被保留,並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館。

而在二戰後,柯尼斯堡大約有12萬人倖存,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留下來的德國人中,大部分在1949年前死於疾病、刑訊和飢餓。

共產時期

1945年,共產政權建立,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曼弗雷德總書記執政期間,大力推動現代化建設,赫魯曉夫樓等公屋在各地開花盛放。

柯尼斯堡也建成健全的交通網絡,但與此同時電車卻大幅縮小路程,在1960年代末只剩下102公里。

公路網的發達造成了普盧斯亞汽車數量和汽車業的興盛,卻造成了柯尼斯堡此後50餘年的空氣污染。

1969年曼弗雷德逝世後,普盧斯亞民主派開始了但澤之花革命,柯尼斯堡也響應此次革命,最後此事被警方以驅散方式平定。

米夏埃爾當上總書記後,開啓大恐怖和大躍進時代,各地建設開始停頓,唯獨柯尼斯堡卻繼續發展。

1989年,柯尼斯堡發生民主革命,共產政權被推翻,王國建立。

現代

隨著共產政權倒臺,柯尼斯堡得到長足的發展,1998年,隨著「波羅的海的香港」計劃的提出,柯尼斯堡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人流,人口也快速上升。

同時城區也向西和南開拓,開發洛姆斯島和南部,並努力發展創科產業,文化產業,服務業,金融業等。

截至2019年人口普查,柯尼斯堡達到了3,513,950人,為國内最大城市。

柯尼斯堡也與俄羅斯一起承辦2018年世界杯,獲得全世界的讚賞。

氣候

加里宁格勒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2.7
(54.9)
15.6
(60.1)
23.0
(73.4)
31.7
(89.1)
30.6
(87.1)
33.5
(92.3)
36.3
(97.3)
36.5
(97.7)
31.2
(88.2)
26.4
(79.5)
19.4
(66.9)
13.3
(55.9)
36.5
(97.7)
平均高温 °C(°F) 0.7
(33.3)
1.5
(34.7)
5.6
(42.1)
12.3
(54.1)
18.0
(64.4)
20.5
(68.9)
23.0
(73.4)
22.6
(72.7)
17.6
(63.7)
12.1
(53.8)
5.6
(42.1)
1.9
(35.4)
11.8
(53.2)
日均气温 °C(°F) −1.5
(29.3)
−1.1
(30.0)
2.0
(35.6)
7.3
(45.1)
12.5
(54.5)
15.5
(59.9)
18.1
(64.6)
17.6
(63.7)
13.1
(55.6)
8.4
(47.1)
3.3
(37.9)
−0.3
(31.5)
7.9
(46.2)
平均低温 °C(°F) −3.8
(25.2)
−3.5
(25.7)
−1.1
(30.0)
2.9
(37.2)
7.5
(45.5)
10.9
(51.6)
13.6
(56.5)
13.1
(55.6)
9.3
(48.7)
5.2
(41.4)
1.1
(34.0)
−2.5
(27.5)
4.4
(39.9)
历史最低温 °C(°F) −32.5
(−26.5)
−33.3
(−27.9)
−21.7
(−7.1)
−5.4
(22.3)
−3.1
(26.4)
0.7
(33.3)
4.5
(40.1)
1.6
(34.9)
−2.0
(28.4)
−11.2
(11.8)
−18.7
(−1.7)
−25.6
(−14.1)
−33.3
(−27.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8
(2.7)
49
(1.9)
51
(2.0)
36
(1.4)
54
(2.1)
78
(3.1)
76
(3.0)
96
(3.8)
74
(2.9)
82
(3.2)
82
(3.2)
72
(2.8)
818
(32.2)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23.0 20.0 19.0 15.0 13.1 16.0 15.0 17.0 17.0 19.1 21.0 22.0 217.2
平均降雨天数(≥ 0.2 mm) 14 13 14 14 14 16 15 16 17 18 18 16 185
平均降雪天数(≥ 0.2 cm) 15 15 10 3 0 0 0 0 0 1 7 13 64
平均相對濕度(%) 85 83 78 72 71 74 75 76 81 83 86 87 79
月均日照時數 34.1 61.6 120.9 171.0 254.2 264.0 257.3 229.4 159.0 96.1 39.0 24.8 1,711.4
数据来源 1:Pogoda.ru.net[1]
数据来源 2:Hong Kong Observatory [2]

政治

行政區劃

領導

議會

人口

截至2019年人口普查,柯尼斯堡達到了3,513,950人,為國内最大城市。

檔案:Konigsberg population.png
柯尼斯堡人口(1850-)
柯尼斯堡人口
人口 年份
1,500 1255
3,800 1300
5,800 1400
11,570 1500
23,150 1600
46,840 1700
37,472 1710
60,800 1800
63,800 1810
89,800 1850
96,680 1860
102,890 1870
156,780 1880
178,650 1890
208,978 1900
246,000 1910
289,630 1920
353,160 1930
365680 1940
120,000 1945
489,980 1950
548,280 1960
783,980 1970
802,800 1980
950,800 1989
1,085,600 1999
1,156,000 2009
1,202,000 2019

經濟

在共產政權倒臺後,普盧斯亞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成效並不明顯,1998年,時任首相布麗安娜•沃爾頓提出「波羅的海的香港」計劃,把柯尼斯堡列為經濟特區,鼓勵外商投資,新投資者可以享有6年豁免利得稅的優惠,並且開發洛姆斯島和南部,成立新的CBD和創科區,還致力促進與歐盟合作,並建成一個國際的機場,令這個柯尼斯堡城成為普盧斯亞當中十個城市連繫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地方。

柯尼斯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這裏的港口有關。作爲普盧斯亞數一數二的不凍港,現在每年處理至少800萬噸貨櫃。海事商業港口局計劃擴大當地貨倉,並興建新的貨櫃碼頭。當地不少普盧斯亞商人亦開始在沿海興建不少豪宅。為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普盧斯亞當局還計劃,重建柯尼斯堡的歷史風貌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即柯尼斯堡市中心再發展計劃

文化

柯尼斯堡是數學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和達維德·希耳伯特、物理學家古斯塔夫·基爾霍夫、作家E·T·A·霍夫曼和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的出生地。

柯尼斯堡肉丸

1736年,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以柯尼斯堡的橋和島嶼為基礎解決了「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並由此產生了新的數學分支——拓撲學和圖論。

柯尼斯堡大多數市民使用的語言是古普盧斯亞語。柯尼斯堡最受歡迎的食物是柯尼斯堡肉丸

位於國王大街的藝術學院收藏有逾400幅的畫品,其中約50幅由義大利大師創作,此外還有一些早期荷蘭畫家的作品。在國王門,樹有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一世、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和腓特烈一世的站像。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曾在柯尼斯堡天文台擔任台長。

柯尼斯堡城堡是柯尼斯堡最著名的建築,曾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和普盧斯亞公爵的居住地,其附屬的教堂也是腓特烈一世和威廉一世加冕的地方。

1544年,第一代普盧斯亞公爵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建立柯尼斯堡大學後,柯尼斯堡逐漸成為教育的中心。

許多支持宗教改革的德語和波蘭語出版物在柯尼斯堡印刷。

柯尼斯堡曾經擁有柯尼斯堡足球俱樂部和普盧斯亞-桑蘭柯尼斯堡足球俱樂部。

教育

今天,柯尼斯堡有 21 所高等教育機構(連同其他城市的大學分支機構),其中國有:

  1. 柯尼斯堡法學院(KCL)
  2. 柯尼斯堡警察特殊學院(KPSC)
  3. 伊曼紐爾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EKBSSU)。康德的名字是在 2005 年該市成立 750 週年前夕給出的,前身爲柯尼斯堡都市大學(KMU)
  4. 柯尼斯堡國立大學 (KSU)
  5. 波羅的海國家漁業艦隊學院 (BFFSA)。
  6. 柯尼斯堡高等海洋工程學校 (KVIMU)。
  7. 柯尼斯堡科技大學 (KTU)。
  8. 國立邊境研究所(NTR)
  9. 柯尼斯堡波羅的海海軍學院(KBSNC)
  10. 阿爾伯德工業大學(AIU)

私有:

主條目:佛外合作辦學

  1. 柯尼斯堡理工大學
  2. 柯尼斯堡啓迪大學
  3. 柯尼斯堡友愛專業學院
  4. 柯尼斯堡工業大學
  5. 柯尼斯堡民族大學
  6. 柯尼斯堡-莫斯科理工大學
  7. 柯尼斯堡-清華大學
  8. 哈佛柯尼斯堡分校
  9. 多倫多大學柯尼斯堡分校
  10. 柯尼斯堡國際大學
  11. 慈愛大學
  12. 京都大學柯尼斯堡分校
  13. 柯尼斯堡中央體育大學

同樣在國立西北公共行政和國民經濟學院在柯尼斯堡有一個分支機構。

柯尼斯堡市内283所中學和589所小學。

除此之外也有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機構:柯尼斯堡地區音樂學院。 S. V. Rachmaninova、國立城市發展學院、國立海洋漁業學院等; IKBFU I. Kant 包括柯尼斯堡技術學院、公共建築學院。此外,還有一個學員軍團 - KSH“安德魯第一號學員海軍軍團”(APKMK)。

2019 年 8 月,納希莫夫海軍學校的一個分校開始建設。開學時間定於2020年9月1日,學生人數將超過560人。

交通

柯尼斯堡埃柏森洛林國際機場

柯尼斯堡埃柏森洛林國際機場為普盧斯亞第三大國際機場,僅次於但澤團結工會國際機場波茲南國際機場位於柯尼斯堡北部24公里,同時服務綠城和柯尼斯堡,該機場主要連接柯尼斯堡到普盧斯亞其他城市,而且還提供航班到世界其他城市,未來將透過改建以及另闢新址發展航空業和將航域細緻化。

中央火車站稱為柯尼斯堡中央火車站。火車提供班次可以到達馬爾堡,柏林,巴黎,倫敦,華沙,皮勞,莫斯科,聖彼得堡,明斯克,哈爾科夫,阿納帕和艾勞等各大城市。

目前市中心位於勝利廣場的區域火車站,可以到達綠城和勞斯陳,並每天一次開至蒂爾西特。在1881年,柯尼斯堡已開始使用有軌電車,一直運行至今。而在1975年無軌巴士系統亦投入服務。

軍事

普盧斯亞海軍總部

柯尼斯堡曾經是普盧斯亞軍事化最重的地區,其軍事設施及密度亦是全歐洲最多最高的。前蘇聯波羅的海軍區總部曾經設在此地。柯尼斯堡現在還作為普盧斯亞海軍的總部,為但澤,綠城和波茲南提供空軍基地及海軍空軍基地。

知名地標

名人

  •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年-1764年),數學家
  • 尤拉(1707年-1783年),著名數學家
  • 伊曼紐爾·康德(1724年-1804年),哲學家。巧合的是,他正好是出生於哥尼斯堡建城那一年。
  • 范妮·萊瓦爾德(Fanny Lewald)(1811年-1889年),女性主義者和作家
  • E·T·A·霍夫曼(1776年-1822年),作家
  • 戈特希爾夫·哈根(Gotthilf Hagen)(1797年-1884年),物理學家
  •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1824年-1887年),物理學家
  • 魯道夫·柯尼希(Rudolf König)(1832年-1901年),天文學家
  • 奧托·瓦拉赫(1847年-1931年),化學家
  • 大衛·希爾伯特(1862年-1943年,Wehlau),數學家
  • 赫爾曼·閔可夫斯基(1864年-1909年),數學家
  • 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Erich von Drygalski)(1865年-1949年),探險家
  • 歐根·桑多(Eugen Sandow)(1867年-1925年),第一位現代健美家,生於哥尼斯堡當地
  • 阿諾爾德·佐默費爾德(1868年-1951年),物理學家
  • 阿格涅·米蓋爾(1879年-1964年),作家
  • 漢娜·阿倫特(1906年-1975年),政治理論家
  • 格爾哈德·巴克霍隆(Gerhard Barkhorn)(1919年-1983年),德國二戰王牌飛行員
  • 利婭·拉賓(Leah Rabin)(1928年-2000年),作家,同時也是前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之妻
  • 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1938年-),歷史學家
  • 有許多前蘇聯時代的太空人居住在柯尼斯堡,他們包括了:
    • 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34年-2019年 ),史上第一位進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
    • 維克托·帕察耶夫(Viktor Patsayev)(1933年-1971年),太空人
    • 尤里·羅曼年科(Yuri Romanenko)(1971年-),太空人
    • 亞歷山大·維克托連科(Alexander Viktorenko)(1947年- ),太空人
  • 奧列格·加茲曼諾夫(Oleg Gazmanov),俄國流行歌手
  • 柳德米拉·普京娜,2000-2008年以及2012-2013年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期間為該國第一夫人,2013年與普京正式對外宣布離婚。其幼時生長於柯尼斯堡。
  • 謝爾蓋·斯涅戈夫(Sergey Snegov),科幻小說作家

傳媒

1950年,隨著第一家電臺——普盧斯亞國立電臺開播,現在已有約10家公司在進行傳播行業。

  1. 國立電臺(國有)
  2. 衛星電視臺(衛視)
  3. 芬達斯電視臺(芬視)
  4. 民衆電視臺(民視)
  5. Friu TV
  6. 寬頻電視臺(寬視)
  7. 歐洲電視(歐視)
  8. 廣播電視臺(廣視)
  9. 民衆之聲
  10. 立場電臺

國際交流

姐妹城市

柯尼斯堡的姐妹城市如下:

  • 白俄羅斯 巴拉諾維奇
  • 德國 不來梅港
  • 白俄羅斯 布列斯特
  • 意大利 卡利亞里
  • 意大利 卡塔尼亞
  • 意大利 弗利
  • 白俄羅斯 戈梅利
  • 荷蘭 格羅寧根
  • 瑞典卡爾馬
  • 德國 基爾
  • 立陶宛 克萊佩達
  • 波蘭 羅茲
  • 美國 諾福克
  • 波蘭 奧爾什丁
  • 立陶宛 帕內韋日斯
  • 波蘭 拉齊布日
  • 立陶宛 希奧利艾
  • 波蘭 扎布熱
  • 德國 蔡茨
  • 亞美尼亞 葉里溫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1. 模板:Cite web
  2. Climatological Norms of Kaliningrad [1] 模板:Wayback. Retrieved on: August 2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