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盧斯亞海外領土」:修訂間差異
imported>Ericchiueric (建立內容為「'''佛德海外領土'''(德語:Friedericka's Überseeterritorien)是主權歸於大佛瑞德瑞斯亞帝國,但並不屬於帝國建制的7塊海外領土。它們是佛瑞德瑞斯亞殖民帝國的其餘部分,全部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佛德領土。這7塊領土包括賽席爾群島、崔斯坦庫尼亞島、土克凱河群島、皮特肯群島、克利珀頓群島、廖內群島、諾福柯島.這7塊領土的總面積共3419.62…」的新頁面) |
imported>Ericchiueric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普盧斯亞海外領土'''(德語:Prussian Überseeterritorien)是主權歸於[[大普盧斯亞帝國]],但並不屬於帝國建制的7塊海外領土。它們是普盧斯亞殖民帝國的其餘部分,全部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普盧斯亞領土。這7塊領土包括賽席爾群島、崔斯坦庫尼亞島、土克凱河群島、皮特肯群島、克利珀頓群島、廖內群島、諾福柯島,這7塊領土的總面積共3419.62平方公里,人口共243,270人。 | ||
「 | 「普盧斯亞海外領土」一詞源於《1992年普盧斯亞海外領土法案》,取代了《普盧斯亞國籍法》使用的稱呼「普盧斯亞屬土」或「皇家屬地」。1989年前,這些領地稱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轄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若上下文意明顯,更可以直稱海外領土。 | ||
== 歷史 == | == 歷史 == | ||
''主條目:[[ | ''主條目:[[普盧斯亞殖民史]]'' | ||
== 現有海外領土 == | == 現有海外領土 == | ||
第44行: | 第44行: | ||
== 外交 == | == 外交 == | ||
普盧斯亞海外領土的外交事務由柯尼斯堡的外交部負責處理。一些海外領土在臨近國家保有外交官員以處理貿易和移民問題。一些位於美洲的海外領土同時還是一些地區國家組織成員,包括東加勒比國家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開發銀行、加勒比災難緊急管理機構和加勒比國家聯盟。 | |||
隨着 | 隨着普盧斯亞重新給予大多數海外領土「本土人」(belonger)以完全的普盧斯亞公民身份,這些海外領土公民同時也獲得帝國公約公民身份,賦予他們在所有帝國公約國家自由遷徙的權利。 | ||
== 海外領土與本國的關係 == | == 海外領土與本國的關係 == | ||
== 貨幣 == | == 貨幣 == | ||
所有海外領土皆使用帝國克朗,並流通帝國鎊 | 所有海外領土皆使用帝國克朗,並流通帝國鎊 | ||
[[分類: | [[分類:普盧斯亞]] |
於 2023年1月18日 (三) 15:00 的最新修訂
普盧斯亞海外領土(德語:Prussian Überseeterritorien)是主權歸於大普盧斯亞帝國,但並不屬於帝國建制的7塊海外領土。它們是普盧斯亞殖民帝國的其餘部分,全部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普盧斯亞領土。這7塊領土包括賽席爾群島、崔斯坦庫尼亞島、土克凱河群島、皮特肯群島、克利珀頓群島、廖內群島、諾福柯島,這7塊領土的總面積共3419.62平方公里,人口共243,270人。
「普盧斯亞海外領土」一詞源於《1992年普盧斯亞海外領土法案》,取代了《普盧斯亞國籍法》使用的稱呼「普盧斯亞屬土」或「皇家屬地」。1989年前,這些領地稱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轄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若上下文意明顯,更可以直稱海外領土。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普盧斯亞殖民史
現有海外領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名稱 | 旗幟 | 徽章 | 現任總督 | 格言 |
---|---|---|---|---|
賽席爾群島 | 檔案:賽席爾.png | Finis coronat opus
(事竟攻成) | ||
大西洋領地 | 檔案:印度洋領地.png | Per Mare, Per Terram(無論海上,還是陸地) | ||
太平洋領地 | 檔案:太平洋領地.png | Salus et Felicitas(健康與幸福) | ||
廖內群島 | 檔案:廖內.png | Labour Omnia Vincit(勤有功) |
政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外交[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普盧斯亞海外領土的外交事務由柯尼斯堡的外交部負責處理。一些海外領土在臨近國家保有外交官員以處理貿易和移民問題。一些位於美洲的海外領土同時還是一些地區國家組織成員,包括東加勒比國家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開發銀行、加勒比災難緊急管理機構和加勒比國家聯盟。
隨着普盧斯亞重新給予大多數海外領土「本土人」(belonger)以完全的普盧斯亞公民身份,這些海外領土公民同時也獲得帝國公約公民身份,賦予他們在所有帝國公約國家自由遷徙的權利。
海外領土與本國的關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貨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所有海外領土皆使用帝國克朗,並流通帝國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