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希望帝國」:修訂間差異
imported>Mcnet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Ericchiueric 無編輯摘要 |
||
第9行: | 第9行: | ||
== 影響 == | == 影響 == | ||
[[分類:希望帝國]] |
於 2022年11月16日 (三) 14:44 的最新修訂
本條目部分內容純為虛構,請勿將虛構事件當真。 閱讀者可能無法獲取相當或正確的歷史資訊,或被誤導虛構為正史,請在閱讀前先足備充分的歷史知識。 |
希望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原為日本盟友,直到1937年南京大屠殺後,希國政府以不符合人道主義為由正式宣布採取中立立場,因此二戰時受到日本帝國試圖報復,但因希國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軍火因此所受傷害不大。
起因[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望帝國和日本帝國為建立邦交多年的盟國,兩國的文化亦互相影響。希國政府亦由親日派掌權。直到1937年南京大屠殺後一週,國會大選後大權轉移到中立派手上,中立派以日本嚴重侵害人命,繼續合作不符合人道主義為由,成功說服希皇陛下,並於1938年1月正式宣布採取中立立場,並譴責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的行為。此舉引起日本政府不滿,兩國邦交正式斷裂,直到1950年才重新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