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慶寧歷史」:修訂間差異
→上古時期(上元2000年前)
imported>Marcus A Ho |
imported>Marcus A Ho |
||
第8行: | 第8行: | ||
當中有兩族最為強勁,分別為賴族及周族,兩族爭鬥不斷,最終周族勝出,首領周啟並用三年時間一統其餘氏族,登基為帝,開創了希望大陸大一統帝國統治全境的先河。 | 當中有兩族最為強勁,分別為賴族及周族,兩族爭鬥不斷,最終周族勝出,首領周啟並用三年時間一統其餘氏族,登基為帝,開創了希望大陸大一統帝國統治全境的先河。 | ||
==='''晉朝(上元508年至上元1028年)(公元前1418年至公元前898年)'''=== | ==='''[[晉朝]](上元508年至上元1028年)(公元前1418年至公元前898年)'''=== | ||
上元508年,周啟統一各氏族,並祭天為帝,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定都文寧<ref>今山川都豚丘區附近,確切位置已不可考</ref>,是為晉朝,自稱晉太祖。 | 上元508年,周啟統一各氏族,並祭天為帝,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定都文寧<ref>今山川都豚丘區附近,確切位置已不可考</ref>,是為晉朝,自稱晉太祖。 | ||
第39行: | 第39行: | ||
明宗在位第二十二年,以盧比為首民變部隊攻入京城,明宗被俘,不久被殺,晉朝滅。盧比登基為帝,開展義朝。 | 明宗在位第二十二年,以盧比為首民變部隊攻入京城,明宗被俘,不久被殺,晉朝滅。盧比登基為帝,開展義朝。 | ||
==='''義朝(上元1028年至上元1592年)(公元前898年至公元前408年)'''=== | ==='''[[義朝]](上元1028年至上元1592年)(公元前898年至公元前408年)'''=== | ||
上元1028年,盧比攻入晉京城文寧,並軟禁晉明宗,不久殺害其。後又在文寧祭天,登基為帝,並改文寧為義天,是為高祖。 | 上元1028年,盧比攻入晉京城文寧,並軟禁晉明宗,不久殺害其。後又在文寧祭天,登基為帝,並改文寧為義天,是為高祖。 | ||
第85行: | 第85行: | ||
==前中世紀時期(上元2000年至3000年)== | ==前中世紀時期(上元2000年至3000年)== | ||
==='''弘朝(上元2008年至2201年)(公元8年至公元201年)'''=== | ==='''[[弘朝]](上元2008年至2201年)(公元8年至公元201年)'''=== | ||
上元2008年,西朝被時農民軍推翻,農民軍擁時任領袖劉易珍為帝,建立弘朝,定都明城<ref>今山川都雙湖區</ref>。唯劉易珍僅在位一年便逝世,諡成祖,死前未有立太子,群臣便擁立三子劉成邦為帝,稱明帝。 | 上元2008年,西朝被時農民軍推翻,農民軍擁時任領袖劉易珍為帝,建立弘朝,定都明城<ref>今山川都雙湖區</ref>。唯劉易珍僅在位一年便逝世,諡成祖,死前未有立太子,群臣便擁立三子劉成邦為帝,稱明帝。 | ||
第100行: | 第100行: | ||
康帝死後,諡中宗,其子劉泰弘繼位,稱簡帝,其在位二十三年,被時任軍督江成奪位,弘朝滅亡。 | 康帝死後,諡中宗,其子劉泰弘繼位,稱簡帝,其在位二十三年,被時任軍督江成奪位,弘朝滅亡。 | ||
==='''江朝(上元2201年至2246年)(公元201年至246年)'''=== | ==='''[[江朝]](上元2201年至2246年)(公元201年至246年)'''=== | ||
江成奪位後,建立江朝,自稱仁帝,不遷都。在位32年,多施仁政,使江朝國勢達到頂峯,故死後諡仁宗。 | 江成奪位後,建立江朝,自稱仁帝,不遷都。在位32年,多施仁政,使江朝國勢達到頂峯,故死後諡仁宗。 | ||
江成死後,其孫江言斌繼位,意圖削瀋,結果因戰略失誤,加上臣子不順,故終時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攻入皇宮而滅,江言斌下落不明,江朝滅亡,國祚僅45年。而李濤自立為帝,開展前景朝。 | 江成死後,其孫江言斌繼位,意圖削瀋,結果因戰略失誤,加上臣子不順,故終時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攻入皇宮而滅,江言斌下落不明,江朝滅亡,國祚僅45年。而李濤自立為帝,開展前景朝。 | ||
==='''前景朝(上元2246年至2555年)(公元246年至555年)'''=== | ==='''[[前景朝]](上元2246年至2555年)(公元246年至555年)'''=== | ||
李濤在篡江朝之皇位後,自立為帝,改明城為慶寧,是為太祖。又向大中京帝國稱臣,成為其藩屬國,以獲其保護。太祖在位三十年期間,國家大約承繼前朝江仁宗之勢。 | 李濤在篡江朝之皇位後,自立為帝,改明城為慶寧,是為太祖。又向大中京帝國稱臣,成為其藩屬國,以獲其保護。太祖在位三十年期間,國家大約承繼前朝江仁宗之勢。 | ||
第132行: | 第132行: | ||
英宗少時繼位,但皇叔暨丞相李昌不服,起兵造反,英宗被逼禪讓與李昌,僅在位兩年,前景朝滅。 | 英宗少時繼位,但皇叔暨丞相李昌不服,起兵造反,英宗被逼禪讓與李昌,僅在位兩年,前景朝滅。 | ||
==='''後景朝(上元2555年至2918年)(公元555年至918年)'''=== | ==='''[[後景朝]](上元2555年至2918年)(公元555年至918年)'''=== | ||
英宗禪讓與李昌後,李昌為帝,是為泰宗,其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使國家在各個方面均達致前所未有的高峯。 | 英宗禪讓與李昌後,李昌為帝,是為泰宗,其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使國家在各個方面均達致前所未有的高峯。 | ||
第171行: | 第171行: | ||
後來攻入京城的郭江感其忠烈,為其厚葬。厚葬後即位為帝,開創衛朝。 | 後來攻入京城的郭江感其忠烈,為其厚葬。厚葬後即位為帝,開創衛朝。 | ||
==='''衛朝(上元2918年至3182年)(公元918年至1182年)'''=== | ==='''[[衛朝]](上元2918年至3182年)(公元918年至1182年)'''=== | ||
上元2918年9月,郭江攻入京城,景哀宗投井自殺,郭江於自立為帝,建立衛朝,自稱衛太祖,並遷都海景<ref>今海崎市杉宮區</ref>。 | 上元2918年9月,郭江攻入京城,景哀宗投井自殺,郭江於自立為帝,建立衛朝,自稱衛太祖,並遷都海景<ref>今海崎市杉宮區</re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