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帝國」:修訂間差異

移除 3,469 位元組 、​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無編輯摘要
(文字取代 - "Buckeun" 取代為 "Northburgh")
DC對話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第73行: 第73行:
}}
}}


'''希望帝國'''(英語:'''Empire of Hinnia''',慶寧語:'''Hinnia Tegake'''),簡稱'''慶寧'''(英語/慶寧語:'''Hinnia'''),是建立於[[慶洲]]內的主權國家,並為世界上面積位居各國前茅的已發達國家。希望帝國東北方與信谷岸共和國接壤,東方與新大谷聯邦共和國接壤,東南緊接半州海峽,並與屬希望的半州道與戶原尼亞共和國相望。希望帝國首都為[[山川都]],而當中由首都山川都、陪都[[海崎府]]、商業中心[[四都府]]及附近一帶地區共同構成的[[大都會區]],南部由銘誠府為首的大銘誠都會圈,以及由明雲府為首的東部明雲地區,均為世界數一數二大的都市圈。
'''希望帝國'''(英語:'''Empire of Hinnia''',慶寧語:'''Hinnia Tegake'''),簡稱'''慶寧'''(英語/慶寧語:'''Hinnia'''),是建立於[[慶洲]]內的主權國家,並為世界上面積位居各國前茅的已發達國家。希望帝國東北方與信谷岸共和國接壤,東方與新大谷聯邦共和國接壤,東南緊接半州海峽,並與慶寧[[半州道]][[戶原尼亞共和國]]相望。希望帝國首都為[[山川都]],而當中由首都山川都、陪都[[海崎府]]、商業中心[[四都府]]及附近一帶地區共同構成的[[大都會區]],南部由銘誠府為首的[[大銘誠都會圈]],以及由明雲府為首的東部明雲地區,均為世界數一數二大的都市圈。


希望帝國是實行單一制、內閣制與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希望帝國君主|帝國君主]]為國家權力中心與國民的象徵,同時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而政治權力則由[[希望帝國國會|帝國國會]]的兩院,以及[[希望帝國首相|帝國首相]]所領導的[[希望帝國內閣|內閣]]掌管。希望帝國同時是三語國家,慶寧語、華語與英語均為官方語言。帝國現時所使用的年號為'''[[彰德]]''',並用於[[帝國年號紀年]]。
希望帝國是實行單一制、內閣制與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希望帝國君主|帝國君主]]為國家權力中心與國民的象徵,同時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而政治權力則由[[希望帝國國會|帝國國會]]的兩院,以及[[希望帝國首相|帝國首相]]所領導的[[希望帝國內閣|內閣]]掌管。希望帝國同時是三語國家,慶寧語、華語與英語均為官方語言。帝國現時所使用的年號為'''[[彰德]]''',並用於[[帝國年號紀年]]。
第83行: 第83行:
文化方面,其作為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因其位處世界東部,因而形成偏東方文化的慶寧文化;在宋,明兩個由中原文明所建立的朝代,亦因而使慶寧文化添上一抹中原風格;後因希望帝國初期崇尚大和文化及西方文化,使慶寧文化有部分風俗有大和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影子。這些均使慶寧文化顯得更為獨特。而在文化傳播方面,希望帝國對各國的文化影響極廣,在各個層面上均有單方面影響他國,又或與他國互相影響,令帝國文化更為多樣。此外,希望帝國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佔大多數人口的慶寧族外,亦有分佈在明城縣,宋江縣,永寧縣的漢族,分佈在東海縣,西陸縣等地的坎森提人,分佈在新原縣的羅州族,以及後來遷入並散居各地的達斯特族等族群。
文化方面,其作為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因其位處世界東部,因而形成偏東方文化的慶寧文化;在宋,明兩個由中原文明所建立的朝代,亦因而使慶寧文化添上一抹中原風格;後因希望帝國初期崇尚大和文化及西方文化,使慶寧文化有部分風俗有大和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影子。這些均使慶寧文化顯得更為獨特。而在文化傳播方面,希望帝國對各國的文化影響極廣,在各個層面上均有單方面影響他國,又或與他國互相影響,令帝國文化更為多樣。此外,希望帝國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佔大多數人口的慶寧族外,亦有分佈在明城縣,宋江縣,永寧縣的漢族,分佈在東海縣,西陸縣等地的坎森提人,分佈在新原縣的羅州族,以及後來遷入並散居各地的達斯特族等族群。


在世界政治上,希望帝國在20世紀中期曾是九大列強之一,而現時仍是一支世界顯著,並影響深遠的政治力量,更在科研能力和製造業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導地位。-->
在世界政治上,希望帝國在20世紀中期曾是九大列強之一,而現時仍是一支世界顯著,並影響深遠的政治力量,更在科研能力和製造業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導地位。
 
== 國家象徵 ==
== 國家象徵 ==
=== 國名 ===
=== 國名 ===
第104行: 第103行:


後來,無論是哪個由慶寧族人所建立的朝代,均會將榮菊融合進其代表旗幟,成為慶寧族一大特徵。希望帝國建立後,更正式將榮菊立為國花,並以其為基礎,設計出帝國國徽。
後來,無論是哪個由慶寧族人所建立的朝代,均會將榮菊融合進其代表旗幟,成為慶寧族一大特徵。希望帝國建立後,更正式將榮菊立為國花,並以其為基礎,設計出帝國國徽。
 
-->
== 歷史 ==
== 歷史 ==
{{Main|希望帝國歷史}}
{{Main|希望帝國歷史}}


==政==
== 地理 ==
== 治 ==
=== 內政 ===
{{Main|希望帝國政府|希望帝國君主|希望帝國首相|希望帝國內閣|希望帝國國會|希望帝國最高法院}}
{{Main|希望帝國政府|希望帝國君主|希望帝國首相|希望帝國內閣|希望帝國國會|希望帝國最高法院}}
{{Seealso|文檔:希望帝國憲法|文檔:希望帝國內閣組織法|文檔:希望帝國國會組織法|文檔:希望帝國政黨法|文檔:希望帝國法院組織法}}
{{Seealso|文檔:希望帝國憲法|文檔:希望帝國內閣組織法|文檔:希望帝國國會組織法|文檔:希望帝國政黨法|文檔:希望帝國法院組織法}}
第127行: 第128行:
而在最高法院之下,則包括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兩者組成亦由《法院組織法》規定。而現行法制下,全國共設十二所高等法院,六十座地方法院。
而在最高法院之下,則包括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兩者組成亦由《法院組織法》規定。而現行法制下,全國共設十二所高等法院,六十座地方法院。


==行政區==
=== 行政區劃 ===
{{Main|希望帝國行政區劃}}
{{Main|希望帝國行政區劃}}
[[File:2021年12月帝國國土行政區劃表暨全國地圖.png|500px|thumb|right|帝國國土行政區劃表暨全國地圖]]
[[File:2021年12月帝國國土行政區劃表暨全國地圖.png|500px|thumb|right|帝國國土行政區劃表暨全國地圖]]
第141行: 第142行:


而在景祥政變後,由於首都海崎遭受嚴重破壞,加上為革新帝國形象,新國會因而通過將國會及政府遷至山川,自此山川府改稱[[山川都]],為行政及立法首都。而海崎都則改為[[海崎府]],由於朝廷及最高法院仍留在海崎府,而根據憲政慣例朝廷所在地即為首都,因此海崎府仍為法律上首都。由於外國駐慶寧大使都使用駐海崎朝廷(Ambassador to the Court of Tashukodum)名義,因此各大使及大使館仍在海崎府。
而在景祥政變後,由於首都海崎遭受嚴重破壞,加上為革新帝國形象,新國會因而通過將國會及政府遷至山川,自此山川府改稱[[山川都]],為行政及立法首都。而海崎都則改為[[海崎府]],由於朝廷及最高法院仍留在海崎府,而根據憲政慣例朝廷所在地即為首都,因此海崎府仍為法律上首都。由於外國駐慶寧大使都使用駐海崎朝廷(Ambassador to the Court of Tashukodum)名義,因此各大使及大使館仍在海崎府。
{| class="wikitable mw-collapsible" width=100% style="text-align:center;"
{{希望帝國一級行政區劃列表}}
| colspan="9" align="center" class="nowrap" |'''希望帝國一級行政區劃'''


|-
== 外交 ==
| colspan="9"|[[File:Administrative_division_of_Empire_of_Hinnia.png|center|700px]]
<!--希望帝國外務部負責執掌希望帝國的對外事務,並隸屬於希望帝國首相。在景祥政變前,希望帝國已與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建立邦交關係。而在景祥政變後,希望帝國也積極增強與各國的邦交關係,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務部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國民使用。
 
|-
!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5px;"|
! style="align:center; width:100px;"| 中文名稱
! style="align:center; width:100px;"| 英文名稱
! style="align:center; width:10px;"| 簡稱
! style="align:center; width:40px;"| 首府
! style="align:center; width:40px;"| 人口
! style="align:center; width:40px;"| 面積
! style="align:center; width:60px;"| 下轄區劃
! style="align:center; width:40px;"| 地理大區
 
|-
| 001
| 海崎府
| Commandery of Tashukodum
| 崎
| 海崎區
| 6,890,920
|
| 17大區4市2廳
| 京州
 
|-
| 002
| 山川都
| Capital Metropolis of Yamagawa
| 川
| 山川區
| 16,333,260
|
| 15大區3市3廳
| 京州
 
|-
| 003
| 平川府
| Commandery of Flatavon
| 平
| 平川區
|
|
| 11大區1市3廳
| 京州
 
|-
| 004
| 紅霧府
| Commandery of Claretfog
| 紅
| 花塚區
| 24,690,200
|
| 9大區6市2廳
| 京州
 
|-
| 005
| 瀛洲府
| Commandery of Seaholme
| 瀛
| 松江區
|
|
| 16大區8市9廳
| 瀛洲
 
|-
| 006
| 高宗直轄市
| Municipality of Kojong
| 高
| 中央區
|
|
| 11大區6廳
| 京州
|-
|007
|永治縣
|County of Evereign
|治
|永治市
|
|
|11市6廳
|瀛洲
|-
|008
|杉知縣
|County of Sprucegill
|知
|杉知市
|
|
|10市7廳
|京州
|-
|009
|御海省
|Province of Kingsloch
|御
|江州市
|
|
|16市12廳
|瀛洲
|-
|010
|圓墩省
|Province of Enton
|墩
|圓墩市
|
|
|19市25廳
|瀛洲
|-
|011
|京原省
|Province of Kingseun
|原
|京奉市
|
|
|18市21廳
|京州
|-
|012
|雲城府
|Commandery of Winsington
|雲
|雲城區
|
|
|12大區3市3廳
|京州
|-
|013
|下雲城縣
|County of Lowinsington
|六
|六星市
|
|
|6市6廳
|京州
|-
|014
|玉關縣
|County of Jadesgate
|關
|北關市
|
|
|7市11廳
|京州
|-
|015
|山灣縣
|County of Mountsbay
|山
|松原縣
|County of Stoweun
|松
|
|京州
|-
|016
|北原府
|Commandery of Northburgh
|堯
|東幌區
|40,670,000
|
|1大區5市
|京州
|-
|017
|四都府
|Commandery of Shido
|景
|咸美頓區
|47,490,000
|
|
|京州
|-
|018
|松原縣
|County of Stoweun
|松
|
|
|
|
|京州
|-
|019
|亞瑟府
|Commandery of Arthuria
|亞
|
|27,560,000
|
|
|京州
|-
|020
|永寧縣
|County of Winsning
|寧
|
|
|
|
|京州
|-
|021
|橋濱縣
|County of Bridgersbay
|濱
|
|
|
|
|
|-
|022
|柏原府
|Commandery of
|柏
|
|
|
|
|
|-
|023
|水戶直轄市
|Municipality of
|水
|
|
|
|
|
|-
|024
|南戶直轄市
|Municipality of
|清
|清水區
|
|
|
|
|-
|025
|信陽縣
|County of
|陽
|
|
|
|
|
|-
|026
|靜川縣
|County of
|
|
|
|
|
|
|-
|027
|永崇縣
|County of
|崇
|
|
|
|
|
|-
|028
|竹仁縣
|County of
|仁
|
|
|
|
|
|-
|029
|美義縣
|County of
|義
|
|
|
|
|
|-
|030
|太泓縣
|County of
|泓
|
|
|
|
|
|-
|031
|下槲德縣
|County of
|
|
|
|
|
|
|-
|032
|槲德縣
|County of
|
|
|
|
|
|
|-
|033
|長川省
|Province of
|
|
|
|
|
|
|-
|034
|下北江縣
|County of
|
|
|
|
|
|
|-
|035
|北江府
|Commandery of
|蒼
|天水區
|
|
|
|
|-
|036
|清海縣
|County of
|
|
|
|
|
|
|-
|037
|櫻和縣
|County of
|
|
|
|
|
|
|-
|038
|北山縣
|County of
|
|
|
|
|
|
|-
|039
|北杉和道
|Canton of
|
|
|
|
|
|
|-
|040
|上關湖縣
|County o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交==
希望帝國外務部負責執掌希望帝國的對外事務,並隸屬於希望帝國首相。在景祥政變前,希望帝國已與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建立邦交關係。而在景祥政變後,希望帝國也積極增強與各國的邦交關係,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務部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國民使用。


當前希望帝國除了同由彰德今上皇帝陛下兼任元首,同為[[泛慶寧民族國家聯盟]]成員國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外,亦與以下18個國家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合供22國,如左列示:
當前希望帝國除了同由彰德今上皇帝陛下兼任元首,同為[[泛慶寧民族國家聯盟]]成員國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外,亦與以下18個國家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合供22國,如左列示:
第678行: 第157行:
*{{Flagicon|Enton}} [[圓墩帝國]]
*{{Flagicon|Enton}} [[圓墩帝國]]
*{{Flagicon|Fuwa}} [[戶和帝國]]
*{{Flagicon|Fuwa}} [[戶和帝國]]
*{{Flagicon|Moriyama}} [[森山大公國]]<!--
*{{Flagicon|Moriyama}} [[森山大公國]]
*{{Flagicon|Shankan}} [[香康共和國]]
*{{Flagicon|Shankan}} [[香康共和國]]
*{{Flagicon|Moejigen}} [[萌次元民國]]<!--
*{{Flagicon|Moejigen}} [[萌次元民國]]<!--
第694行: 第173行:


而在各邦交國之中,希望帝國在國際上最為親密的盟友為戶原尼亞共和國。兩國在各方而均有合作,包括軍事,經濟等。
而在各邦交國之中,希望帝國在國際上最為親密的盟友為戶原尼亞共和國。兩國在各方而均有合作,包括軍事,經濟等。
== 軍事 ==
{{Main|希望帝國皇家軍隊|希望帝國皇室禁衛軍}}
希望帝國自立國而來便已是軍事大國,更曾一度成為世界上軍事力量最為強盛之國家,並擁有極多服役軍仕。雖然時至今天,皇家軍隊人數已並非排名第一,但仍然是有着世界第3大的現役軍人人數和第2大預備役隊伍的國家,在不少國家也有海外基地。
除此之外,近年皇家軍隊在科技方面狠下「重本」,使皇家軍隊有再次漸露頭角的趨勢。亦因科技方面的大筆開支,令希望帝國成為全球國防開支排名第三的國家,僅次於合眾國和奧國。
皇家軍隊由四種軍種所組成,分別為陸軍、海軍、空軍,以及星際軍,並以希望帝國皇帝為元帥(三軍統帥),但其權力大多由國防大臣(軍兵種元師)及國土統一大臣(上將)代行,惟在國家緊急狀態實行的時候,皇帝仍是唯一擁有最終決定權的軍隊指揮官。
皇家軍隊也實行義務役徵兵制,20到30歲之間身體健康、無殘疾的帝國男女性均需要服義務兵役,一般服役期限為六個月,而如果因先天、宗教、道德等因素而不願服兵役者,則可以參加與服役期相等的公共服務。
而在皇家軍隊之外,希望帝國亦有一支皇室禁衛軍,作為保護希望帝國皇帝,以及帝國皇室的武裝力量,指揮官亦是皇帝。同時,禁衛軍也可以在國家緊急狀態實行的時候投入戰場上。
== 經濟 ==  
== 經濟 ==  
=== 基建和交通 ===
=== 基建和交通 ===
第718行: 第210行:
=== 國營事業 ===
=== 國營事業 ===
=== 創新科研 ===
=== 創新科研 ===
== 社會 ==
=== 教育 ===
希望帝國建立時,仍延續明代時的廣設學校政策,在各州設立不同等級的學校,當中可分為初學、府學、州學,以及當時的四所大學,並以學習新時代科學,以及古時的文學為主。而考生如想升學,則必需透過專屬的考試,方可升學,但由於當時上學仍需要付學費,而中央政府也並未大規模作出資助,至使不少在農村生活的適齡學童因窮困而未能上學。
直至19世紀中期進行的安顯改革,時任皇帝施明慶為了進一步使希望帝國擠身世界強國,故先後連發十三道詔令,對希望帝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一連串重大改革。當中包括了正式將原初學、府學、州學的三級制改革為小學及中學,又宣佈免去小學六年及中學六年的學費,並強制全國學童最低必須接受六年小學,及三年中學,共九年的義務教育。同時,也進一步制定了有關升學試的制度,並以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出題的「大學資格認證試」,簡稱「資格試」,取代了以往由各大學自行出題和籌辦,並無統一標準的各地大學入學試。
而在明章帝施厚朗在位期間,則進一步改革了學生們需要就讀的科目,包括了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同時亦新增了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出題的「全國統一基礎能力認證試」,簡稱「基礎試」,令小學不再直升中學。
時至今日,希望帝國已進一步提供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當中包括了六年小學,及六年中學。如果要從小學升上中學,則需要在小學五、六年級的上、下學期分別應考一次基礎試,一共四次,並以特定的佔比,計算出總分後,再以此分數,以及先前已填寫的選校表格,以電腦系統來分發中學。而在中學就讀滿六年後,則先後在中學五、六年級的下學期分別應考一次基礎試,一共兩次,並以特定的佔比,計算出總分後,由學生自行選擇錄取學校報到。


== 文化 ==
== 文化 ==
第730行: 第232行:
=== 慶寧傳統文化 ===
=== 慶寧傳統文化 ===
==== 星光藝文祭 ====
==== 星光藝文祭 ====
== 教育 ==
希望帝國建立時,仍延續明代時的廣設學校政策,在各州設立不同等級的學校,當中可分為初學、府學、州學,以及當時的四所大學,並以學習新時代科學,以及古時的文學為主。而考生如想升學,則必需透過專屬的考試,方可升學,但由於當時上學仍需要付學費,而中央政府也並未大規模作出資助,至使不少在農村生活的適齡學童因窮困而未能上學。
直至19世紀中期進行的安顯改革,時任皇帝施明慶為了進一步使希望帝國擠身世界強國,故先後連發十三道詔令,對希望帝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一連串重大改革。當中包括了正式將原初學、府學、州學的三級制改革為小學及中學,又宣佈免去小學六年及中學六年的學費,並強制全國學童最低必須接受六年小學,及三年中學,共九年的義務教育。同時,也進一步制定了有關升學試的制度,並以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出題的「大學資格認證試」,簡稱「資格試」,取代了以往由各大學自行出題和籌辦,並無統一標準的各地大學入學試。
而在明章帝施厚朗在位期間,則進一步改革了學生們需要就讀的科目,包括了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同時亦新增了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出題的「全國統一基礎能力認證試」,簡稱「基礎試」,令小學不再直升中學。
時至今日,希望帝國已進一步提供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當中包括了六年小學,及六年中學。如果要從小學升上中學,則需要在小學五、六年級的上、下學期分別應考一次基礎試,一共四次,並以特定的佔比,計算出總分後,再以此分數,以及先前已填寫的選校表格,以電腦系統來分發中學。而在中學就讀滿六年後,則先後在中學五、六年級的下學期分別應考一次基礎試,一共兩次,並以特定的佔比,計算出總分後,由學生自行選擇錄取學校報到。
== 軍事 ==
{{Main|希望帝國皇家軍隊|希望帝國皇室禁衛軍}}
希望帝國自立國而來便已是軍事大國,更曾一度成為世界上軍事力量最為強盛之國家,並擁有極多服役軍仕。雖然時至今天,皇家軍隊人數已並非排名第一,但仍然是有着世界第3大的現役軍人人數和第2大預備役隊伍的國家,在不少國家也有海外基地。
除此之外,近年皇家軍隊在科技方面狠下「重本」,使皇家軍隊有再次漸露頭角的趨勢。亦因科技方面的大筆開支,令希望帝國成為全球國防開支排名第三的國家,僅次於合眾國和奧國。
皇家軍隊由四種軍種所組成,分別為陸軍、海軍、空軍,以及星際軍,並以希望帝國皇帝為元帥(三軍統帥),但其權力大多由國防大臣(軍兵種元師)及國土統一大臣(上將)代行,惟在國家緊急狀態實行的時候,皇帝仍是唯一擁有最終決定權的軍隊指揮官。
皇家軍隊也實行義務役徵兵制,20到30歲之間身體健康、無殘疾的帝國男女性均需要服義務兵役,一般服役期限為六個月,而如果因先天、宗教、道德等因素而不願服兵役者,則可以參加與服役期相等的公共服務。
而在皇家軍隊之外,希望帝國亦有一支皇室禁衛軍,作為保護希望帝國皇帝,以及帝國皇室的武裝力量,指揮官亦是皇帝。同時,禁衛軍也可以在國家緊急狀態實行的時候投入戰場上。


== 參見 ==
== 參見 ==
1,2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