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幌公學」:修訂間差異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imported>Marcus A Ho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Marcus A Ho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Buckeun in Astmore;'''簡稱'''東幌公學'''('''Astmore College''');前稱北原太學),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東幌市周邊範圍,是該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及最優秀的公學之一。
'''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Buckeun in Astmore;'''簡稱'''東幌公學'''('''Astmore College''');前稱北原太學),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東幌市周邊範圍,是該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及最優秀的公學之一。


東幌公學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十五世紀,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卡斯帕二世、四都親王施德昭、帝國海軍元帥[[何士臣|何士臣、]]超級富豪羅兆雄、以及多任希望帝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其中約四分一為寄宿生,寄宿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東幌公學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世紀,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卡斯帕二世、四都親王施德昭、帝國海軍元帥[[何士臣|何士臣、]]超級富豪羅兆雄、以及多任希望帝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其中約四分一為寄宿生,寄宿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 歷史 ==
== 歷史 ==
公元前15世紀,北公何於東幌創立北原太學,作為教育貴族和武士家族的機關。課程包括音樂,武術,箭術,戰術,政治,算術,及詩詞
公元前410年,北公何於東幌創立北原太學,作為教育貴族和武士家族的機關。


公元18世紀末,何西因希望為慶寧華族提供西式教育以擴大慶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將北原太學改組為'''亞瑟書院'''(Arthur College),改組後貴族與士族爭相讓自己的孩子入學,使得讀過此校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改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
公元18世紀末,何西因希望為慶寧華族提供西式教育以擴大慶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將北原太學改組為'''亞瑟書院'''(Arthur College),改組後貴族與士族爭相讓自己的孩子入學,使得讀過此校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改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
第18行: 第18行:
|-
|-
|中文
|中文
|慶寧語
|-
|法語
|體育
|體育
|-
|-
第32行: 第35行:
|歷史
|歷史
|法語
|法語
| rowspan="5" |體育
|體育
|-
|-
|中文
|中文
|地理
|地理
|設計與技術
|設計與技術
|德語
|-
|-
|拉丁語
|拉丁語
|科學
|科學
|慶寧文化
|慶寧文化
|
|-
|-
|藝術
|藝術
|數學
|數學
|戲劇
|戲劇
|
|-
|-
|音樂
|音樂
|宗教與神學
|宗教與神學
|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
|
|}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66行: 第73行:
|數學
|數學
|慶寧文化
|慶寧文化
| rowspan="3" |體育
|體育
|-
|-
|藝術
|藝術
|宗教與神學
|宗教與神學
|戲劇
|戲劇
|德語
|-
|-
|音樂
|音樂
|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
|物理
|物理
|慶寧語
|}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5" |'''中年級(十至十一年級)'''
! colspan="6" |'''中年級(十至十一年級)'''
|-
|-
|'''英語'''
|'''英語'''
第83行: 第92行:
|地理
|地理
|慶寧文化
|慶寧文化
| rowspan="2" |體育
|西班牙語
| rowspan="4" |慶寧語
|-
|-
|'''英國文學'''
|'''英國文學'''
第89行: 第99行:
|宗教與神學
|宗教與神學
|戲劇
|戲劇
|體育
|-
|-
|'''物理'''
|'''物理'''
第94行: 第105行:
|法語
|法語
|古典學
|古典學
| rowspan="2" |經濟
|德語
|-
|-
|'''生物'''
|'''生物'''
第100行: 第111行:
|設計與科技
|設計與科技
|電腦
|電腦
|經濟
|}
|}
<nowiki>*</nowiki>粗體字為必修科
<nowiki>*</nowiki>粗體字為必修科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5" |'''中年級(十二年級)'''
! colspan="6" |'''中年級(十二至十三年級)'''
|-
|-
|英語
|英語
第110行: 第122行:
|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
|希臘語
|希臘語
|德語
|-
|-
|英國文學
|英國文學
第116行: 第129行:
|現代藝術
|現代藝術
|農村管理
|農村管理
|西班牙語
|-
|-
|拉丁語
|拉丁語
第122行: 第136行:
|藝術
|藝術
|歐洲文學
|歐洲文學
|慶寧語
|-
|-
|歷史
|歷史
第128行: 第143行:
|法律
|法律
|亞特蘭提斯文學
|亞特蘭提斯文學
|慶寧文化
|}
|}
<nowiki>*</nowiki>任選三科
<nowiki>*</nowiki>任選三科

於 2022年11月13日 (日) 15:58 的修訂

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Buckeun in Astmore;簡稱東幌公學Astmore College);前稱北原太學),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東幌市周邊範圍,是該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及最優秀的公學之一。

東幌公學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四世紀,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卡斯帕二世、四都親王施德昭、帝國海軍元帥何士臣、超級富豪羅兆雄、以及多任希望帝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其中約四分一為寄宿生,寄宿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歷史

公元前410年,北漢公何權於東幌創立北原太學,作為教育貴族和武士家族的機關。

公元18世紀末,何西因希望為慶寧華族提供西式教育以擴大慶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將北原太學改組為亞瑟書院(Arthur College),改組後貴族與士族爭相讓自己的孩子入學,使得讀過此校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改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

科目

小學

小學
英語 數學
中文 慶寧語
法語 體育
藝術 音樂

中學

低年級(七至八年級)
英語 歷史 法語 體育
中文 地理 設計與技術 德語
拉丁語 科學 慶寧文化
藝術 數學 戲劇
音樂 宗教與神學 西班牙語
中年級(九年級)
英語 歷史 法語 化學
英語文學 地理 設計與科技 生物
拉丁語 數學 慶寧文化 體育
藝術 宗教與神學 戲劇 德語
音樂 西班牙語 物理 慶寧語
中年級(十至十一年級)
英語 化學 地理 慶寧文化 西班牙語 慶寧語
英國文學 數學 宗教與神學 戲劇 體育
物理 歷史 法語 古典學 德語
生物 拉丁語 設計與科技 電腦 經濟

*粗體字為必修科

中年級(十二至十三年級)
英語 地理 戲劇 古典音樂 希臘語 德語
英國文學 宗教與神學 西洋古典學 現代藝術 農村管理 西班牙語
拉丁語 法語 政治 藝術 歐洲文學 慶寧語
歷史 經濟 哲學 法律 亞特蘭提斯文學 慶寧文化

*任選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