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府」: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北原府'''(英語:'''Commandery of Buckuen'''),簡稱'''北原''',是希望帝國西 | '''北原府'''(英語:'''Commandery of Buckuen'''),簡稱'''北原'''(Buckeun),是位於希望帝國西部慶寧中原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府廳為[[東幌大區]]。包括北原府內的大都會區為希望帝國GDP及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和第一大都會區經濟體,多家跨國公司,銀行和跨國金融機構的總部都設在北原府。東幌市為全府最大城市。 | ||
1794年,大明在對大不列顛王國的帕蘭坡戰爭中戰敗後,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與大明皇帝簽訂條約,獲准在北原府及四都府建立交易站,經東印度公司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1942年至1945年間,北原府曾被日本佔領三年半之久,其後回歸希望帝國管理。 | 1794年,大明在對大不列顛王國的帕蘭坡戰爭中戰敗後,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與大明皇帝簽訂條約,獲准在北原府及四都府建立交易站,經東印度公司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1942年至1945年間,北原府曾被日本佔領三年半之久,其後回歸希望帝國管理。 | ||
第37行: | 第37行: | ||
|City of Woldmore | |City of Woldmore | ||
|} | |} | ||
== 政治 == | == 政治及政府 == | ||
根據《北原府基本法》,北原府由中央政府下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實行的是一院議會制(內閣制)政府,為代議民主制單一制體系,分類上屬西敏制。 | |||
國家機構實行三權分立,'''北原府知事'''(英語:'''Governor of Buckeun''')由北原公爵世襲,為名義上的最高長官,負責禮儀性工作,由北原公爵兼任。'''北原府議會議員'''也是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北原府首席大臣為政府首腦,從議會多數黨中產生,其領導的內閣擁有中央政府下放的行政權,並由獨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管理公務員的聘用以及處分。首席大臣從其他議員中選出行政會議部長。 | |||
=== '''府知事''' === | |||
'''北原府知事'''(英語:'''Governor of Buckeun''')是北原府名義上的最高長官,也曾譯為「知府」。北原府知事的尊稱為「Your/His/Her Excellency」,中文為「閣下」。 | |||
府知事絕大多數時候都必須依照首席大臣或議政局的建議來行使其職權。府知事就任時,宣誓就職禮會在東幌區[[北原府大會堂]]裏舉行。 | |||
=== 司法 === | 府知事的主要職能包括:頒發府知事嘉獎令、維護北原府作為希望帝國神聖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完整,和維護北原府人民以及北原府基本法;作為最高行政首長,負責推行議會通過的各項法律,並全權領導行政會議、各類諮詢機構和行政部門,並有權任命包括首席大臣和各部部長在內的官員;作為主要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可以向議會提出立法議案,並親自或以書面形式向立法人員說明自己的觀點。府知事無權解散國會,總統任命的府知事需由國會批准。 | ||
=== 行政機關 === | |||
'''北原府首席大臣'''(英語:'''Chief Minister of The Commandery of Buckeun''')是北原府政府首長,首席大臣由北原府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為避免任何個人掌握過多權力,首席大臣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行政會議行使行政權。 | |||
首席大臣的主要職能包括:推行國會通過的各項法律,並全權領導行政會議、各類諮詢機構和行政部門, | |||
現任北原府首席大臣為楊智瑋,在2019年北原府知事選舉獲1400萬票勝出。 | |||
=== 立法機關 === | |||
北原府議會是北原府一院制立法機關,按法律規定應由至少200個議席組成,每屆任期四年,其中80%以上的席位由國民投票選舉產生,其餘的5%以上的席位通過比例代表制產生。 | |||
北原府議會具有立法權、修憲權、財政審查權、外交和戰爭權、人事權、監督權和彈劾權等權力,負責審議並通過或否決各項法案;稽核和批准政府財政預算;檢查政府工作;批准對外條約以及同意宣戰或媾和;稽核北原府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首席大臣和檢察長的任命;彈劾首席大臣和主要政府官員、否決首席大臣的緊急命令等。 | |||
北原府議會包括議長1人、副議長2人及各專門委員會。北原府議會議長與副議長由議會議員匿名選舉產生,負責主持議會會議。議長的任期按規定不能超出2年。議長和副議長職能上獨立於其所在政黨,而且不必是政府官員。 | |||
=== 司法機關 === | |||
== 經濟 == | == 經濟 == |
於 2023年11月5日 (日) 07:05 的修訂
北原府(英語:Commandery of Buckuen),簡稱北原(Buckeun),是位於希望帝國西部慶寧中原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府廳為東幌大區。包括北原府內的大都會區為希望帝國GDP及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和第一大都會區經濟體,多家跨國公司,銀行和跨國金融機構的總部都設在北原府。東幌市為全府最大城市。
1794年,大明在對大不列顛王國的帕蘭坡戰爭中戰敗後,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與大明皇帝簽訂條約,獲准在北原府及四都府建立交易站,經東印度公司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1942年至1945年間,北原府曾被日本佔領三年半之久,其後回歸希望帝國管理。
歷史
北原府位於慶寧大陸中原西部的沿岸地區,接壤四都府及亞瑟府。北原平原是一座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北原府東部的北原高地則是府內地勢最高的地區。
1794年,大明在對大不列顛王國的帕蘭坡戰爭中戰敗後,大明代表何武雍公爵和英國代表在倫敦白廳宮談判並簽署《白廳條約》。條約中,大明同意向東印度公司開放慶寧灣各港口通商,位於慶寧灣的北原府及四都府因而成為全國最早西化的地區。
地理
行政區劃
中文名稱 | 行政區類型 | 英文名稱 |
---|---|---|
東幌 | 大區 | Region of Astmore |
鳴濱 | 市 | City of Chirptreath |
橋北 | City of Norpont | |
宮戸 | City of Duncarden | |
栗田 | City of Chestmore | |
木田 | City of Woldmore |
政治及政府
根據《北原府基本法》,北原府由中央政府下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實行的是一院議會制(內閣制)政府,為代議民主制單一制體系,分類上屬西敏制。
國家機構實行三權分立,北原府知事(英語:Governor of Buckeun)由北原公爵世襲,為名義上的最高長官,負責禮儀性工作,由北原公爵兼任。北原府議會議員也是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北原府首席大臣為政府首腦,從議會多數黨中產生,其領導的內閣擁有中央政府下放的行政權,並由獨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管理公務員的聘用以及處分。首席大臣從其他議員中選出行政會議部長。
府知事
北原府知事(英語:Governor of Buckeun)是北原府名義上的最高長官,也曾譯為「知府」。北原府知事的尊稱為「Your/His/Her Excellency」,中文為「閣下」。
府知事絕大多數時候都必須依照首席大臣或議政局的建議來行使其職權。府知事就任時,宣誓就職禮會在東幌區北原府大會堂裏舉行。
府知事的主要職能包括:頒發府知事嘉獎令、維護北原府作為希望帝國神聖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完整,和維護北原府人民以及北原府基本法;作為最高行政首長,負責推行議會通過的各項法律,並全權領導行政會議、各類諮詢機構和行政部門,並有權任命包括首席大臣和各部部長在內的官員;作為主要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可以向議會提出立法議案,並親自或以書面形式向立法人員說明自己的觀點。府知事無權解散國會,總統任命的府知事需由國會批准。
行政機關
北原府首席大臣(英語:Chief Minister of The Commandery of Buckeun)是北原府政府首長,首席大臣由北原府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為避免任何個人掌握過多權力,首席大臣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行政會議行使行政權。
首席大臣的主要職能包括:推行國會通過的各項法律,並全權領導行政會議、各類諮詢機構和行政部門,
現任北原府首席大臣為楊智瑋,在2019年北原府知事選舉獲1400萬票勝出。
立法機關
北原府議會是北原府一院制立法機關,按法律規定應由至少200個議席組成,每屆任期四年,其中80%以上的席位由國民投票選舉產生,其餘的5%以上的席位通過比例代表制產生。
北原府議會具有立法權、修憲權、財政審查權、外交和戰爭權、人事權、監督權和彈劾權等權力,負責審議並通過或否決各項法案;稽核和批准政府財政預算;檢查政府工作;批准對外條約以及同意宣戰或媾和;稽核北原府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首席大臣和檢察長的任命;彈劾首席大臣和主要政府官員、否決首席大臣的緊急命令等。
北原府議會包括議長1人、副議長2人及各專門委員會。北原府議會議長與副議長由議會議員匿名選舉產生,負責主持議會會議。議長的任期按規定不能超出2年。議長和副議長職能上獨立於其所在政黨,而且不必是政府官員。
司法機關
經濟
北原府擁有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先進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就業人口、較低的稅率、完善健全的制度、廉潔高效的政府,北原府已成爲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北原府產業多元,以金融、貿易爲主的服務業,以及電子、石化爲主的製造業為其主要產業,並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