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53行: | 第53行: | ||
| representative10 = [[2021年]][[11月30日]]--> | | representative10 = [[2021年]][[11月30日]]--> | ||
| established = [[1802年]][[11月25日]] | | established = [[1802年]][[11月25日]] | ||
| currency = [[ | | currency = [[慶寧幣]](ℳ) | ||
| calendar_type = | | currency_code = IMD | ||
| date_format = 年 | | calling_code = +701 | ||
| iso3166code = HN / HIN | |||
| calendar_type = [[帝國年號紀年]]、公曆 | |||
| date_format = 年號yy年m月dd日<br>dd-mm-yyyy | |||
| drives_on = 左側通行 | | drives_on = 左側通行 | ||
| GDP_nominal_year = 2023 | | GDP_nominal_year = 2023 | ||
第62行: | 第65行: | ||
| GDP_nominal_per_capita = 36,126帝國鎊 | | GDP_nominal_per_capita = 36,126帝國鎊 | ||
| GDP_nominal_per_capita_rank = | | GDP_nominal_per_capita_rank = | ||
| cctld = . | | cctld = .hn | ||
| population_census = 1,492,338,240 | | population_census = 1,492,338,240 | ||
| Gini = 51 | | Gini = 51 | ||
第68行: | 第71行: | ||
| population_census_year = [[2022年]] | | population_census_year = [[2022年]] | ||
}} | }} | ||
'''希望帝國'''(英語:'''Empire of Hinnia''',慶寧語:'''Hinnia Tegake''', | '''希望帝國'''(英語:'''Empire of Hinnia''',慶寧語:'''Hinnia Tegake'''),簡稱'''慶寧'''(英語/慶寧語:'''Hinnia'''),是建立於[[北太平洲]]內的主權國家,並為世界上面積位居各國前茅的已發達國家。希望帝國東北方與信谷岸共和國接壤,東方與新大谷聯邦共和國接壤,東南緊接半州海峽,並與屬希望的半州道與戶原尼亞共和國相望。希望帝國首都為[[山川都]],而當中由首都山川都、陪都[[海崎府]]、商業中心[[四都府]]及附近一帶地區共同構成的[[大都會區]],南部由銘誠府為首的大銘誠都會圈,以及由明雲府為首的東部明雲地區,均為世界數一數二大的都市圈。 | ||
[[ | 希望帝國是實行單一制、內閣制與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希望帝國君主|帝國君主]]為國家權力中心與國民的象徵,同時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而政治權力則由[[希望帝國國會|帝國國會]]的兩院,以及[[希望帝國首相|帝國首相]]所領導的[[希望帝國內閣|內閣]]掌管。希望帝國同時是雙語國家, 慶寧語、華語與英語為官方語言,。帝國現時所使用的年號為'''[[彰德]]''',並用於[[帝國年號紀年]]。 | ||
希望帝國 | 得益於豐富的天然資源,希望帝國是經濟發達、國民富裕的國家,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世界第十的進口國及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排名世界第三,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此主要奠基於在安顯帝施明德在位時所進行的現代化改革,並廢除一連串不合時宜政策,如農奴制,蓄奴制等,並將三大企業收歸國有,使得經濟巨幅增長。而踏入21世紀,希望帝國經濟重心已由原本的第二產業如製造業,改為第三產業如服務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而帝國的經濟中心四都府更是世界經濟重心,使希望帝國的經濟位列世界前茅。 | ||
[[慶寧大陸]]的歷史早於公元前2000年已拉開序幕,而在氏族相爭後,由[[周啟]]在公元前1418年建立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晉朝]],他亦被專稱啟大帝。後來晉朝又相繼被四個朝代取代,直至[[景朝]]的成立。景朝是希望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朝代,由御榮大帝[[李濤]]所建立。景朝時,人民生活安平,文化發展迅速,為慶寧大陸將來各朝代帝王宏大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亦使慶寧文化由萌芽階段發展至有深厚底蘊,從當時外族對慶寧人的稱呼為「大景人」可見一斑,這亦是希望史上不可多得的時期。而在經過景朝後,又相繼有四個朝代建立,當中由中原宋朝及明朝後裔所建立的同名朝代,使慶寧文化增添了一抹中原色彩。後現希望帝國在1802年11月25日由太祖永祚帝施永真建立,政體為絕對君主制,並在經由太宗,仁宗等皇帝的治理下,成為數一數二強大的國家,更曾為[[九國列強]]之一。至21世紀,在強大民主化風潮下,發生[[景祥政變]],[[施德賢]]登基為帝,而帝國亦改變政體為二元君主立憲制,因而開展了帝國的新一頁。<!-- | |||
文化方面,其作為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因其位處世界東部,因而形成偏東方文化的慶寧文化;在宋,明兩個由中原文明所建立的朝代,亦因而使慶寧文化添上一抹中原風格;後因希望帝國初期崇尚大和文化及西方文化,使慶寧文化有部分風俗有大和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影子。這些均使慶寧文化顯得更為獨特。而在文化傳播方面,希望帝國對各國的文化影響極廣,在各個層面上均有單方面影響他國,又或與他國互相影響,令帝國文化更為多樣。此外,希望帝國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佔大多數人口的慶寧族外,亦有分佈在明城縣,宋江縣,永寧縣的漢族,分佈在東海縣,西陸縣等地的坎森提人,分佈在新原縣的羅州族,以及後來遷入並散居各地的達斯特族等族群。 | 文化方面,其作為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因其位處世界東部,因而形成偏東方文化的慶寧文化;在宋,明兩個由中原文明所建立的朝代,亦因而使慶寧文化添上一抹中原風格;後因希望帝國初期崇尚大和文化及西方文化,使慶寧文化有部分風俗有大和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影子。這些均使慶寧文化顯得更為獨特。而在文化傳播方面,希望帝國對各國的文化影響極廣,在各個層面上均有單方面影響他國,又或與他國互相影響,令帝國文化更為多樣。此外,希望帝國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佔大多數人口的慶寧族外,亦有分佈在明城縣,宋江縣,永寧縣的漢族,分佈在東海縣,西陸縣等地的坎森提人,分佈在新原縣的羅州族,以及後來遷入並散居各地的達斯特族等族群。 | ||
在世界政治上,希望帝國在20世紀中期曾是九大列強之一,而現時仍是一支世界顯著,並影響深遠的政治力量,更在科研能力和製造業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導地位。 | 在世界政治上,希望帝國在20世紀中期曾是九大列強之一,而現時仍是一支世界顯著,並影響深遠的政治力量,更在科研能力和製造業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導地位。--> | ||
==國家象徵== | == 國家象徵 == | ||
===國旗=== | === 國旗和國徽 === | ||
{{Main|希望帝國國旗|希望帝國國徽}} | |||
[[File:Flag of the Empire of Hinnia.svg|thumb|right|250px|希望帝國國旗|連結=Special:FilePath/DigitalKOHFlag_New.png]] | [[File:Flag of the Empire of Hinnia.svg|thumb|right|250px|希望帝國國旗|連結=Special:FilePath/DigitalKOHFlag_New.png]] | ||
希望帝國國旗是「慶寧三色旗」,自開國而來便已使用,而其中曾多次調整顏色深淺和次序,但均不離藍,金,紅三色。當中的含義亦多次更改,而現今則會以藍色代表帝國國民追求自由的象徵和慶寧族悠長的歷史,金色代表皇室的尊貴,而紅色則代表在各場戰爭中犧牲的烈士。 | 希望帝國國旗是「慶寧三色旗」,自開國而來便已使用,而其中曾多次調整顏色深淺和次序,但均不離藍,金,紅三色。當中的含義亦多次更改,而現今則會以藍色代表帝國國民追求自由的象徵和慶寧族悠長的歷史,金色代表皇室的尊貴,而紅色則代表在各場戰爭中犧牲的烈士。 | ||
而國旗亦可於左方加上國徽,並作為政府代表旗而使用。 | 而國旗亦可於左方加上國徽,並作為政府代表旗而使用。 | ||
===國歌=== | === 國歌 === | ||
{{Main|帝國榮光頌}} | {{Main|帝國榮光頌}} | ||
希望帝國之國歌為《帝國榮光頌》,早於20世紀初已獲採納為國歌。但因種種政治因素而曾多次更換歌詞及旋律。而現行通用的版本由林爵士作曲,夢葉親王施德雅作詞,並由彰德帝施德賢於彰德二年五月公告全國,在同年八月五日在帝國第一展演廳的第一展廳,由享負盛名的帝國音韻協會主席,音樂家施德雅指揮帝國皇家樂隊正式演奏。 | 希望帝國之國歌為《帝國榮光頌》,早於20世紀初已獲採納為國歌。但因種種政治因素而曾多次更換歌詞及旋律。而現行通用的版本由林爵士作曲,夢葉親王施德雅作詞,並由彰德帝施德賢於彰德二年五月公告全國,在同年八月五日在帝國第一展演廳的第一展廳,由享負盛名的帝國音韻協會主席,音樂家施德雅指揮帝國皇家樂隊正式演奏。 | ||
===國花=== | === 國花 === | ||
{{Main|榮菊}} | {{Main|榮菊}} | ||
第127行: | 第133行: | ||
而在景祥政變後,皇帝施德賢為革新帝國形象,因而將首都遷至山川,而山川府亦因而改稱[[山川都]],海崎都則降為[[海崎府]],但仍作為陪都而存在。同時也在原來的「都,府,直轄市,縣,省」之外新設立「道」,並將較為需要中央政府經濟扶助的部分一級行政區劃為道,當中由[[川野府]],[[杉山縣]],[[山和縣]]及[[明道縣]]合併而成的[[北杉和道]],以及由[[南山縣]]及[[中橋縣]]合併而成的[[南橋道]]為最著名的例子,兩道均在合併後有顯著的經濟改善。 | 而在景祥政變後,皇帝施德賢為革新帝國形象,因而將首都遷至山川,而山川府亦因而改稱[[山川都]],海崎都則降為[[海崎府]],但仍作為陪都而存在。同時也在原來的「都,府,直轄市,縣,省」之外新設立「道」,並將較為需要中央政府經濟扶助的部分一級行政區劃為道,當中由[[川野府]],[[杉山縣]],[[山和縣]]及[[明道縣]]合併而成的[[北杉和道]],以及由[[南山縣]]及[[中橋縣]]合併而成的[[南橋道]]為最著名的例子,兩道均在合併後有顯著的經濟改善。 | ||
==外交== | ==外交== | ||
希望帝國外務部負責執掌希望帝國的對外事務,並隸屬於希望帝國首相。在景祥政變前,希望帝國已與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建立邦交關係。而在景祥政變後,希望帝國也積極增強與各國的邦交關係,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務部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國民使用。 | 希望帝國外務部負責執掌希望帝國的對外事務,並隸屬於希望帝國首相。在景祥政變前,希望帝國已與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建立邦交關係。而在景祥政變後,希望帝國也積極增強與各國的邦交關係,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務部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國民使用。 | ||
當前希望帝國除了同由彰德今上皇帝陛下兼任元首 | 當前希望帝國除了同由彰德今上皇帝陛下兼任元首,同為[[泛慶寧民族國家聯盟]]成員國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外,亦與以下18個國家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合供22國,如左列示: | ||
*{{Flagicon|HPI}} [[神聖帕蘭波爾帝國]] | *{{Flagicon|HPI}} [[神聖帕蘭波爾帝國]] | ||
*{{Flagicon|ROH}} [[戶原尼亞共和國]] | *{{Flagicon|ROH}} [[戶原尼亞共和國]] | ||
第162行: | 第163行: | ||
而在各邦交國之中,希望帝國在國際上最為親密的盟友為戶原尼亞共和國。兩國在各方而均有合作,包括軍事,經濟等。 | 而在各邦交國之中,希望帝國在國際上最為親密的盟友為戶原尼亞共和國。兩國在各方而均有合作,包括軍事,經濟等。 | ||
== 經濟 == | == 經濟 == | ||
=== 基建和交通 === | === 基建和交通 === | ||
第240行: | 第234行: | ||
[[分類:含有腳本錯誤的頁面]] | [[分類:含有腳本錯誤的頁面]] | ||
[[分類:含無效檔案連結的頁面]] | [[分類:含無效檔案連結的頁面]] | ||
[[分類:在infobox country或infobox former country使用flag caption或類型字段的頁面|T希望帝國]] | |||
[[分類:在infobox country或infobox former country使用symbol caption或類型字段的頁面|T希望帝國]] | |||
[[分類:希望帝國]] | [[分類:希望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