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大公南邑植校」:修訂間差異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無編輯摘要
第23行: 第23行:


=== 與宰相之位擦身而過 ===
=== 與宰相之位擦身而過 ===
北辰士祈任期末期,由於北辰士祈已年老體衰,群臣開始提議盡快任命新宰相,並讓北辰士祈回鄉安養。此時各部尚書均被提及,尤其是工務尚書南邑植校因為主持帝國建設有功,且長年配合何西與北辰士祈的西化建設政策,所以在改革派之間擁有不小的呼聲。但保守派直言「興國大公雖有功,但依然無法抹滅他是蠻夷後代的事實。依照祖訓,蠻夷不得踏入朝堂。現在雖然放寬了,但我們依然要堅守這底線,不能讓蠻夷當內閣首腦。」而後保守派更因此與改革派發生衝突,最後安太祖為了平息紛爭,只能放棄讓南邑植校擔任下一任宰相,並且給予太子少師頭銜作為補償。隨後在1824年,北辰士祈於任內去世,安太祖也將何西招回擔任宰相。
在1816年,忠國大公趙繁澆去世,太師之位空缺。由於南邑植校的貢獻,以及他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家主,所以被永祚帝冊封為太師。
 
北辰士祈任期末期,由於北辰士祈已年老體衰,群臣開始提議盡快任命新宰相,並讓北辰士祈回鄉安養。此時各部尚書均被提及,尤其是擁有太師頭銜的工務尚書南邑植校因為主持帝國建設有功,且長年配合何西與北辰士祈的西化建設政策,所以在改革派之間擁有不小的呼聲。但保守派直言「興國大公雖有功,但依然無法抹滅他是蠻夷後代的事實。依照祖訓,蠻夷不得踏入朝堂。現在雖然放寬了,但我們依然要堅守這底線,不能讓蠻夷當內閣首腦。」而後保守派更因此與改革派發生衝突,最後安太祖為了平息紛爭,只能放棄讓南邑植校擔任下一任宰相。隨後在1824年,北辰士祈於任內去世,安太祖也將何西招回擔任宰相。
=== 辭官 ===
=== 辭官 ===
1829年,南邑植校迎來了60歲生日。由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南邑植校決定辭官回鄉,並正式完全接手自己還在工作時就成立的翔星行。
1829年,南邑植校迎來了60歲生日。由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南邑植校決定辭官回鄉,並正式完全接手自己還在工作時就成立的翔星行。

於 2024年5月16日 (四) 13:29 的修訂

興國大公及第一代北江公爵南邑植校(英語:Jack Nanyi, Grand Duke Mason and 1st Duke of Beijang,1769年7月2日-1836年9月10日),出生於慶寧大明北江府,是希望帝國國服改革家、政治家、商人,亦是翔星財團創辦人。他在任期內曾積極向西洋服裝學習,促使希望帝國的服裝開始邁入西服時代。同時,對於軍裝也進行改善,完善配合了北辰士祈的軍隊西化政策。

早年生活

南邑植校在慶寧大明北江府出生,父親為兵部尚書兼任太子少保,但因為主張西化的改革被朝廷打壓而提早辭官回北江府營運祖業,也使的南邑植校的童年充滿父親的陪伴與教育。19歲時,成功考取進士,成為翰林院庶吉士。

明朝

1790年代,身為吏部員外郎的南邑植校由於和父親一樣,一直上書要求執行西化改革,也遭到了朝廷的冷落,官位一直得不到提升,更甚者有人說「蠻夷豈能論國事」,直接排擠了南邑植校,寫的奏摺也幾乎都被強制滯留,朝會時還被皇帝親軍擋在外面,理由僅僅是「北江公公子會使朕無法專心」。到了1799年,已經成為北江公的南邑植校決定撰寫辭呈,皇帝也相當高興地批准了。

1802年,安朝軍隊開始攻打明朝,皇帝明真宗下令兵部尚書北原公何西派員遞送詔令給南邑植校,下令南邑植校帶領旗下的勁旅北江鐵騎前去勤王,並開出事成後封其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為豐厚條件。然而,當時的北原公早已和安軍串通好了,就連派去遞送詔令的士兵也是北原公的親信。除了遞交詔令給南邑植校以外,也遊說南邑植校,讓南邑植校覺得明真宗已經無藥可救。於是便和使者約定好,會和安軍打一場假戰,順勢進入京城逼迫明真宗退位。最後與安軍裡應外合,逼迫明真宗退位。而在安朝統一後,安太祖施永真冊封南邑植校為興國大公及北江公爵,並官拜工部尚書(其後因北辰士祈改革而改稱為工務尚書),輔助何西進行現代化改革。

安朝

主持西化建設

在宰相何西的主持下,工部被賦予了重建帝國的重大使命。其中對於建立現代化城市的開發建設,南邑植校派遣大量技術人員前去歐洲學習和雇用大量外國技師來協助建設,也因此常被彈劾太過花錢,幸虧改革派的支持而常常得以脫險。但到了宰相北辰士祈上任後,由於北辰士祈是改革與保守兩派的妥協下當上的,導致北辰士祈也常警告南邑植校不要太花錢。直到宰相何西再度上任時,南邑植校已經掌握到在有限預算下完成任務的能力了。

西化武器技術培養

在何西與北辰士祈兩位宰相的主持下,軍武西化也一直不停的持續進行。雖然有派員前往歐洲學習,但歐洲國家顯然不肯透漏更多關於武器製造的細節,尤其是材料部份。為此,南邑植校也開始派遣部下進行各種材質的冶煉技術開發和合金開發,並配合北辰士祈任內設立的軍武研究所,共同發展出國產武器技術的基礎,也以此成功向歐洲列強要求習得更多純熟的軍武製造技術。

西服推廣

為了配合兩位宰相推行的西化政策,南邑植校也有派人前往歐洲考察服裝,並且開始試圖以便宜的布料製造出便宜的西服,以便於向民間推廣穿西服的文化。尤其是北辰士祈推行的軍隊西化,武器的更改代表著戰術也要隨之改變,為了配合這些戰術,將士必須穿著簡便的軍服才能順利執行這些戰術。為此,也特地請來了歐洲國家的軍服製造人員來偕同開發,終於開發出第一代西化軍服,奠定了現代希望帝國軍服的基礎。

另外,南邑植校也號令工務部所有官員都必須穿著西化制服上班,並定期在各地舉辦西服推廣活動,以及成立衣服回收站,將二手的西服以低價或免費的方式給予民眾。此方式大大增加了西服在民間的推廣速度。

與宰相之位擦身而過

在1816年,忠國大公趙繁澆去世,太師之位空缺。由於南邑植校的貢獻,以及他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家主,所以被永祚帝冊封為太師。

北辰士祈任期末期,由於北辰士祈已年老體衰,群臣開始提議盡快任命新宰相,並讓北辰士祈回鄉安養。此時各部尚書均被提及,尤其是擁有太師頭銜的工務尚書南邑植校因為主持帝國建設有功,且長年配合何西與北辰士祈的西化建設政策,所以在改革派之間擁有不小的呼聲。但保守派直言「興國大公雖有功,但依然無法抹滅他是蠻夷後代的事實。依照祖訓,蠻夷不得踏入朝堂。現在雖然放寬了,但我們依然要堅守這底線,不能讓蠻夷當內閣首腦。」而後保守派更因此與改革派發生衝突,最後安太祖為了平息紛爭,只能放棄讓南邑植校擔任下一任宰相。隨後在1824年,北辰士祈於任內去世,安太祖也將何西招回擔任宰相。

辭官

1829年,南邑植校迎來了60歲生日。由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南邑植校決定辭官回鄉,並正式完全接手自己還在工作時就成立的翔星行。

商業

翔星行

早在1790年代,南邑植校便成立了翔星行,一開始的業務專責處理草原產物買賣的事宜。1802年,安太祖欽定南邑家的翔星行為四大御行之一。由於此時的南邑植校已經擔任工部尚書,所以基本上很少時間能夠管理商行,大多是由家人和親信代為管理。期間,在南邑植校的指示下,翔星行開始組織海外商隊,開始與歐洲國家、美洲國家與帕蘭波爾進行貿易,同時也效仿北原公何西的慶寧行,和東印度公司開展各項貿易。其中,羊毛和紡織品為大宗。

在人事方面,為了促進商行發展,對於一些從工務部離職的重要技術人員,以高薪聘請,成為翔星行日後各項產業的基礎。其中對於紡織技術人員的拉攏,更是讓翔星行有了高級裁縫能力的基礎,以致於日後成立了溫茨奈裁縫(Windsknight Tailors),還得到了希望帝國皇帝的欽點。

南邑機關

有鑑於家鄉身為草原民族後裔,仍然有不少人歧視,所以南邑植校成立了南邑機關(日後的南邑基金會),用來協助處理各種族人遇到的種族歧視問題,還有資助家鄉基礎建設、族人升學獎學金等等。

晚年

1836年9月7日,南邑植校前去參加新商船的落成典禮時,遭人用火槍打穿胸膛,當場倒下並被緊急送醫。兇手現場便被抓獲,而該兇手則是當場咬舌自盡。同年9月10日,南邑植校不治,享壽67歲。南邑植校也因此成為希望帝國開國四大公中,唯一一位死於暗殺的大公。後來經過調查,該兇手為和勝人。由於北辰士祈政府與何西政府長期漠視和勝人(坎森堤人)族群權益,而在社會上,和勝人與慶寧人有著相當的社經地位差距,導致和勝人組織地下組織打算襲擊政府高官。此事件的發生,也促使政府加強高官護衛以及恐怖分子清剿。

南邑植校去世後,家族在為其辦完葬禮後,選擇將其遺體火化,並將骨灰撒在北江大草原。另外,家族也接受皇室贈與的紀念碑,豎立在柳江縣。

家庭

南邑植校娶了一妻一妾,分別是獨孤芬與獨孤芳兩姊妹。

  1. 南邑立鑫公爵,母獨孤芬
  2. 南邑立場勳爵,母獨孤芳
  3. 南邑立昊勳爵,母獨孤芬
  4. 南邑立花女爵,母獨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