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謖榮」: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死後追封) |
||
第9行: | 第9行: | ||
在景祥帝執政後期,因為不滿北辰家族的首領北辰士堯公爵與她在政策上針鋒相對,所以便想藉著追封李謖榮來表明決心,但後來基於不明原因而取消。 | 在景祥帝執政後期,因為不滿北辰家族的首領北辰士堯公爵與她在政策上針鋒相對,所以便想藉著追封李謖榮來表明決心,但後來基於不明原因而取消。 | ||
彰德帝登基以後,在四大家族首領的支持下,彰德帝將李謖榮追封為公爵,封號為'''永治公爵'''。而在確定追封以後,北原公爵何禮臣甚至表示自己也不屑於體制中的成員都是由 | 彰德帝登基以後,在四大家族首領的支持下,彰德帝將李謖榮追封為公爵,封號為'''永治公爵'''。而在確定追封以後,北原公爵何禮臣甚至表示自己也不屑於體制中的成員都是由裙帶關係組成的。 |
於 2024年7月6日 (六) 23:50 的最新修訂
正二品大勳位伯爵李謖榮(英語:Count David Lee,1875年4月27日-1927年2月16日),希望帝國貴族,政治家,希望帝國法官,曾在1925-1927年擔任希望帝國宰政大臣,李謖榮是希望帝國政壇中極度特殊的存在,不受四大家族操縱又與皇帝保持著一個相對獨立的關係,其主政短短的兩年間對於希望帝國的裙帶政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於其雷厲風行與肅清家族裙帶關係的政治方針引起四大家族不滿,並在1927年在海崎街頭被黑幫槍殺當場死亡,也粉碎了嘉寧帝想要掃除世族的理想。
生平[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李謖榮,原名李榮,出生於山川府一個小村落的貧困家族,父親李波是個賣煎蠔餅的小販,母親為交際花,並被買辦劉白昂(現任財務大臣錢泰多的外高祖父)包養。由於母親工作的關係,李榮童年時經常被鄰居及同村的小孩譏笑為母親與貴族所生的私生子。這段童年時的遭遇使李榮日後極度痛恨上流社會的成員,尤其是他視為上流社會頂端的慶寧四大家族。
李榮早年入讀區內的小學,後在1860年獲慶寧最優秀的公學東幌公學錄取。進入東幌公學後的李榮為免再遭受欺凌而把名字改為李謖榮,並為自己取洋名David。
死後追封[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景祥帝執政後期,因為不滿北辰家族的首領北辰士堯公爵與她在政策上針鋒相對,所以便想藉著追封李謖榮來表明決心,但後來基於不明原因而取消。
彰德帝登基以後,在四大家族首領的支持下,彰德帝將李謖榮追封為公爵,封號為永治公爵。而在確定追封以後,北原公爵何禮臣甚至表示自己也不屑於體制中的成員都是由裙帶關係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