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銀行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於 2024年3月22日 (五) 21:20 由 Hinni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投票權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國際銀行(英語:International Bank,縮寫IB)是為發展中國家資本項目提供貸款的合眾國家聯盟系統國際金融機構。它是國際銀行集團的組成機構之一,同時也是合眾國家聯盟發展集團(ULNDG)的成員。

國際銀行的官方目標為消除貧困。根據其有關協定規定(修訂並於1989年2月16日生效),其所有決定都必須旨在推動外商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以及為資本投資提供便利。

國際銀行由兩個機構組成: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銀行與國際銀行集團並不一樣,後者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該兩項通稱「國際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以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等5個機構組成。然而在某些非正式場合,國際銀行集團也可被簡稱為「國銀」。

領導者[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國際銀行的領導者是行長(President),其職責在於召集董事會會議,以及銀行的全局管理。受提名者由執行董事會確認後將任職五年,可連任。雖然大多數世行行長都有銀行工作經驗,也存在例外。現任世行行長為何振寧勳爵,於2020年6月9日上任。

國行的副行長是其主要管理者。目前共有2名執行副行長、3名高級副行長以及24名副行長。

董事會由國際銀行集團行長以及25名執行董事組成。行長是主導人員,通常沒有投票權,只有在出現投票僵局時擁有決定權。執行董事以個人名義不享有任何權利,也不能代表世行,除非獲得董事會授權。自2010年11月1日起,世行執行董事的數量從24人增至25人。

投票權[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國家 比例
慶寧 10%
英國 10%
戶原 10%
奧斯特奇亞 10%
合眾國 8.5%
普盧西亞 8.5%
中華民國 8.5%
東南亞聯邦 8.5%
波斯帝國 5%
大韓帝國 5%
法國 5%
日本國 3%
印度帝國 3%

國際銀行規定,任何重要決議時必須要有85%的同意票才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