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澤市

於 2024年1月30日 (二) 05:03 由 Hinni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字取代 - "美國" 取代為 "合眾國")

但澤(波蘭語:Gdańsk;西里西亞語:Dànzica;卡舒比語:Gduńsk;拉丁語:Dantiscum),是普盧斯亞馬里恩堡邦的邦會。

但澤
邦市
Danzig
摩特拉瓦河
摩特拉瓦河
但澤旗幟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link
但澤官方圖章
模板:Infobox settlement/link
國家  普盧斯亞
所屬行政區劃 馬里恩堡邦

在漢薩同盟時代以來的600多年間,但澤始終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一個重要的航運與貿易中心。雖然在歷次的戰爭中曾經幾度衰落,但是,在每次衰落之後不久,但澤都能夠利用它的區位優勢,恢復過去的繁榮。現在,它仍然保持著佛德重要航運與工業中心的地位。但澤市的人口有3,397,656人(2019年),並且與附近的哥騰哈芬和索波特聯合組成三聯市都會區,人口總數超過350萬,並與首都柯尼斯堡,綠城和埃爾布隆格成立三都經濟帶,人口超過1000萬。

但澤這座城市在歐洲政治、軍事與外交史上,歷來屬於最受人關注的焦點之一。600多年來,一直是日耳曼和斯拉夫兩大民族之間反覆爭奪的主要焦點。

但澤還是世界聞名的團結工會的發祥地,這是軍政府中第一個真正獨立的政治組織,在1989年推翻軍政府的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地理

位置

但澤位於普盧斯亞的北部,地理坐標:北緯54°22′,東經18°38′。它的北面瀕臨波羅的海的但澤灣,這是一個略呈半圓形的海灣,位于波羅的海的東南部,部分以海爾半島與波羅的海的主體相分隔,有維斯瓦河注入。維斯瓦河的河口分出許多道汊流,但澤的市區就位於幹流左側的一道汊流——摩特拉瓦河(Motława)兩岸,河岸地帶是這座港口城市的發祥地。

但澤本身的面積是1055.17平方千米。在20世紀,但澤附近新建了2座城市:索波特——國際休假勝地和文化中心;哥騰哈芬——1920年代新建的港口城市。這3座城市連同其郊區,在20世紀後期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人口超過350萬,面積3048.86平方公里的都市圈,稱為大但澤或三聯市(Tricity)。

地形

但澤的地形與普盧斯亞的大部分地區一樣,為大面積開闊的平原;並且,由於地處維斯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這裡的地勢比佛德其他地方更為低平,海拔高度只有7—13米。附近分布著大片的沼澤、濕地。不過,在距離但但澤不遠的圖爾姆伯格(Turmberg),也有海拔達到331米的丘陵,那是北德平原的最高點,從成因看則屬於典型的冰磧丘陵。

但澤和普盧斯亞所瀕臨的波羅的海是一個大型內海,鹽分極低,潮差極小,幾乎從未發生過巨大的暴風浪。但澤附近地區的海岸類型屬於沉積海岸,沿岸分布著眾多的沙嘴、沙洲、沙丘和沙灘,可以滿足大量海濱旅遊者的需要。

從20世紀後期開始,但澤附近的海平面平均已經上升了18.4厘米。科學家憂慮,在100年內,波羅的海的海平面還將上升至少50厘米,由此可能造成災難,波羅的海終將淹沒但澤附近的濕地。

氣候

但澤位於西風帶,常年受到大西洋濕潤空氣的影響,因此雖然緯度很高,但氣候類型仍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2.8℃,1月平均氣溫為-2.4℃,一月平均日最低氣溫為-3.4℃,如果與大致同緯度的典型大陸性氣候地區,如中國最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相比,顯然要溫暖得多;而七月平均氣溫17.3℃,平均日最高氣溫為21.0℃,相當涼爽宜人。但澤的年均降雨日數高達162天,常常陰雨連綿,但年降水總量並不算太多,只有590毫米。降水以5—10月較為豐沛。

DANZIG-RÉBIECHOWO(1991–2020正常值,1975年至今极端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1.8
(53.2)
15.1
(59.2)
19.9
(67.8)
28.4
(83.1)
30.4
(86.7)
34.6
(94.3)
34.6
(94.3)
35.7
(96.3)
31.7
(89.1)
21.8
(71.2)
14.6
(58.3)
12.3
(54.1)
35.7
(96.3)
平均最高温 °C(°F) 7.7
(45.9)
8.5
(47.3)
15.0
(59.0)
22.1
(71.8)
26.0
(78.8)
28.8
(83.8)
29.6
(85.3)
30.2
(86.4)
25.1
(77.2)
19.1
(66.4)
11.9
(53.4)
8.5
(47.3)
31.7
(89.1)
平均高温 °C(°F) 1.2
(34.2)
2.2
(36.0)
6.1
(43.0)
12.4
(54.3)
17.3
(63.1)
20.5
(68.9)
22.5
(72.5)
22.4
(72.3)
17.8
(64.0)
12.1
(53.8)
6.2
(43.2)
2.8
(37.0)
11.9
(53.4)
日均气温 °C(°F) −1.4
(29.5)
−0.8
(30.6)
1.8
(35.2)
6.9
(44.4)
11.9
(53.4)
15.5
(59.9)
17.7
(63.9)
17.3
(63.1)
12.9
(55.2)
8.0
(46.4)
3.4
(38.1)
0.1
(32.2)
7.7
(45.9)
平均低温 °C(°F) −3.7
(25.3)
−3.2
(26.2)
−1.1
(30.0)
2.5
(36.5)
6.9
(44.4)
10.5
(50.9)
13.1
(55.6)
12.8
(55.0)
9.2
(48.6)
5.2
(41.4)
1.6
(34.9)
−1.5
(29.3)
4.3
(39.7)
平均最低温 °C(°F) −15.3
(4.5)
−13.0
(8.6)
−9.7
(14.5)
−3.9
(25.0)
0.1
(32.2)
4.3
(39.7)
7.9
(46.2)
7.5
(45.5)
3.2
(37.8)
−2.1
(28.2)
−5.3
(22.5)
−10.1
(13.8)
−18.6
(−1.5)
历史最低温 °C(°F) −26.1
(−15.0)
−26.3
(−15.3)
−18.5
(−1.3)
−7.7
(18.1)
−4.3
(24.3)
1.5
(34.7)
2.1
(35.8)
4.5
(40.1)
−0.9
(30.4)
−6.0
(21.2)
−14.1
(6.6)
−19.7
(−3.5)
−26.3
(−15.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8.1
(1.50)
31.6
(1.24)
35.5
(1.40)
30.1
(1.19)
53.4
(2.10)
59.3
(2.33)
96.3
(3.79)
61.0
(2.40)
66.0
(2.60)
57.1
(2.25)
51.2
(2.02)
43.5
(1.71)
622.1
(24.49)
平均降水天数(≥ 1 mm) 7.7 7.2 7.2 5.8 7.6 8.2 8.6 7.8 8.0 8.7 8.1 8.7 92.8
数据来源:meteomodel.pl
DANZIG-RĘBIECHOWO(1951–1999)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0.8
(51.4)
16.1
(61.0)
24.5
(76.1)
30.6
(87.1)
32.3
(90.1)
33.6
(92.5)
36.0
(96.8)
34.7
(94.5)
31.4
(88.5)
28.1
(82.6)
21.1
(70.0)
13.7
(56.7)
36.0
(96.8)
历史最低温 °C(°F) −26.0
(−14.8)
−29.8
(−21.6)
−18.9
(−2.0)
−7.5
(18.5)
−3.5
(25.7)
−0.5
(31.1)
3.2
(37.8)
4.4
(39.9)
−1.9
(28.6)
−7.0
(19.4)
−16.9
(1.6)
−21.0
(−5.8)
−29.8
(−21.6)
数据来源:meteomodel.pl

歷史

但澤在歷史上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自從1308年德意志條頓騎士團征服該市以後的六百多年間,它一直是德意志和波蘭兩大民族反覆爭奪的焦點。由於它控制了維斯瓦河的入海口,它是普盧斯亞最理想的出海口;同時它也是聯結東普魯士地區和德國大部分領土的咽喉要地。因此波普兩國均將該市視為自己的生命線,每次戰爭之後,失去這座城市的一方引為奇恥大辱,積極備戰,於是又引發下一次的戰爭。

以下是曾經統治這座城市的政權列表:

  • 997年-1308年: 波蘭王國
  • 1308年-1454年: 條頓騎士團
  • 1454年-1466年:十三年戰爭
  • 1466年-1569年: 雅蓋隆王朝時期的波蘭王國
  • 1569年-1793年: 波蘭立陶宛聯邦
  • 1793年-1805年: 普盧斯亞王國
  • 1807年-1814年: 但澤共和國
  • 1815年-:大普盧斯亞帝國

創建和波美拉尼亞公國

考古學家認為,格但斯克要塞是在980年代由波蘭國王梅什科一世所建立。但最近又有人認為997年才是該市的成立日期,因為在那一年,波蘭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派聖人布拉格阿達爾貝特為格但斯克居民施洗。

 
波美拉尼亞格但斯克公爵的徽章

此後,格但斯克是波美拉尼亞公爵統治下的一個波蘭割據公國的主要中心。其中最為著名的公爵是斯威托佩克二世,他於1235年左右批准通過了格但斯克的自治憲章,當時該市有2,000名居民。到1308年之前,格但斯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貿易城市,擁有10,000名居民,當時歐洲很少有城市能夠達到這樣的人口規模。

條頓騎士團(1308年-1454年)

1308年11月13日,條頓騎士團征服了這座繁榮的城市,製造了格但斯克大屠殺。這次屠殺導致了該市的衰落,並引發了條頓騎士和波蘭之間一系列的戰爭,直到1343年簽訂和約,條頓騎士承認他們占領的波美拉尼亞是他們從波蘭國王那裡接受的「救濟」。儘管仍然存在一些法律方面關於領地財產歸屬權的爭議,但是這個協議最終確立了格但斯克在1343年成立了市政當局,並發展了波蘭經維斯瓦河進口糧食的貿易路線。

在條頓騎士控制的年代,這座城市的規模和貿易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日耳曼人的影響也增加了。德語名稱「但澤」逐漸取代了該市的波蘭名稱「格但斯克」。1361年,但澤成為漢薩同盟成員之一,並成為漢薩同盟中普魯士和立窩尼亞商圈的首席城市,貿易範圍包括普魯士、波羅的海東岸的條頓騎士團領地、以及波蘭和瑞典。

1409年,條頓騎士團和波蘭之間又爆發了新的戰爭,這場戰爭結束於1410年的古倫瓦爾德之戰,該市大部分一度歸屬于波蘭國王直接管理。一年以後的1411年,托倫和約簽訂,但澤又回到條頓騎士的管理之下。1440年,但澤參與建立了普魯士邦聯。

1454年,接受波蘭保護的普魯士聯邦對1410年坦能堡戰役之後條頓騎士團的政策感到不滿,十三年戰爭(1454年-1466年)爆發。在戰爭中,這些城市依賴騎士團城堡進行戰鬥,奪取了托倫。波蘭國王面臨困境,聚集了一支軍隊,在柯尼茲戰役中又被擊敗。但是隨著戰事的開展,最終造成條頓騎士團在經濟上無法支撐。在戰爭的間歇,1457年5月25日,該市被併入「王室普魯士」 - 接受波蘭王國的保護,同時保持其自治市的獨立地位。這個海港首次獲得進入波蘭市場的特權,同時保持與漢薩同盟其他城市之間繁榮的貿易。1466年,條頓騎士團戰敗,波蘭與普魯士簽署了第二次托倫和約,條頓騎士團只保留了東普魯士的殘餘領土,但被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稱為普魯士公國,並且被迫割讓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埃爾布隆格和瓦爾米亞在內的普魯士西部。這些地區和前波莫瑞公國以及托倫一起,被稱為「王室普魯士」,在波蘭國王之下,但澤、托倫和埃爾布隆格三個共和政體的城市繼續享有在戰爭期間已經部分獲得的廣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部自治權。其中包括1457年國王卡西米爾四世授予該市的所謂「非常榮幸」(Große Privileg)。

在1470年,為了備戰,該市裝備了漢薩同盟的第一艘大型卡拉維爾帆船,法國製造的「但澤的彼得」。

在1522年,改革新教牧師雅各·海格開始在格但斯克推行宗教改革。

1569年的盧布林聯盟威脅到格但斯克的自主權,在無數的衝突,格但斯克繼續聲稱自主。因此,1576年新國王斯特凡·巴托里宣布沒收但澤的權利,並把波蘭王國的貿易出入口,改設於埃爾布隆格——另一座港口都市。作為反擊,但澤與其同盟的丹麥海軍,輕易的擊敗了波蘭貧弱的艦隊,封鎖波蘭的港口,並暢通了但澤的海運。但是,巴托里的大軍仍持續從三面包圍但擇,這一圍就是六個多月。這樣的局面持續到隔年(1577年)四月,才因巴托里在會戰中大敗但澤陸軍而開創新局。雖然巴托里打算乘勝砲轟但澤市,但卻因但澤軍七月的突擊而毀掉了大半火砲。雙方最終於年底達成妥協:斯特凡·巴托里承認城市的特殊地位和獲前王承認的但澤法;但澤市承認他是波蘭的統治者,並支付了巨額賠款(共計200,000金古爾登)。但澤後來在波蘭與瑞典和沙俄交戰時,繼續保持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忠誠,並在聯邦需要的時候提供援助。

波蘭國會在1585年十一月26日修正城市法規之後,但澤正式成為聯邦中擁有最多特權的城市。

波蘭的王室普魯士及普盧斯亞王國(1454年-1648年)

16世紀和17世紀是但澤貿易和文化的黃金時代。在波蘭國王雅蓋隆王朝的卡西米爾四世的皇家憲章庇護下,又有便捷的維斯瓦河內河水運可以連通整個波蘭市場,但澤再次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大型國際性海港城市。國際貿易的繁榮,使得這座城市聚集了各個民族的居民:包括德國人、波蘭人、猶太人和荷蘭人,他們都對這個時期但澤的地位確立和文化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得到但澤這個港口,對于波蘭的意義相當重大。首先,這直接刺激了波蘭糧食的對外出口,促使貴族莊園紛紛建立勞役制莊園,從事商品糧食的生產。波蘭的城鎮裡也出現了類似西歐國家的手工工場。最後,甚至波蘭的首都也從維斯瓦河上游的克拉科夫遷到中游的華沙,以縮短首都與港口的距離。

1648年,普波戰爭後,普盧斯亞獨立,但澤便成爲了普盧斯亞的領土。

在經歷了200多年的黃金時代之後,進入18世紀以後,殘酷的戰爭使得該市經濟逐漸失去了活力,走向衰落。

經過1772年-1795年的一系列戰爭,波蘭最終被俄國、普盧斯亞和奧地利三大強鄰所瓜分,此後直到1919年,這座城市曾經有126年是一座普盧斯亞城市;其間只有1807年-1815年拿破崙占領期間短期作為但澤自由市存在。

1923年11月但澤自由市的人口構成
民族 總計 德意志人 德波混血 波蘭人、卡舒比人 俄羅斯人、烏克蘭人 猶太人 其他
市內 335,921 327,827 1,108 6,788 99 22 77
附近地區 30,809 20,666 521 5,239 2,529 580 1,274
總計 366,730 348,493 1,629 12,027 2,628 602 1,351
百分比 100 % 95,03% 0,44 % 3,28 % 0,72 % 0,16 % 0,37 %
 
但澤的集中市場

團結工會

戰後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但澤,由於集結了大批的產業工人,曾經多次成為工人運動的發源地,發生過多次罷工工人與政府之間的激烈對抗與流血事件。1970年,但澤成為佛德反政府示威遊行的舞台,最終導致波蘭共產黨領導人哥穆爾卡的下台。10年後,1980年8月,這座城市的但澤列寧造船廠成為世界聞名的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的發源地,當時數以萬計的造船工人在列赫·華勒沙的領導下,組織了聲勢浩大的大規模罷工行動,與以往歷次大罷工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採取了更加大膽的步驟——組織了一個不受政府控制的獨立工會——團結工會 ,這是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真正獨立的政治組織。該組織迅速成為強大的政治勢力,在9年後結束共產黨在佛德的統治(1989年)的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經濟

 
位于但澤老城的海神波塞冬雕像

今天的但澤,仍是一個重要的港口、貿易和工業城市,對于普盧斯亞全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航運與貿易

航運與貿易始終是這座城市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但澤位於維斯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通過維斯瓦河方便的內河水運可以方便地到達波蘭60%的地區,腹地比其他任何波羅的海港口都更為寬廣,這樣有利的區位條件使得但澤很早就發展成為歐洲最繁榮的航運業和國際貿易中心之一。 同時,作為前漢薩同盟的重要成員,該市與其他前漢薩同盟城市,也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繫。但澤正在利用與上述地區的傳統聯繫,試圖重新成為中歐、東歐國家與北歐、西歐之間進行貿易的一個主要基地。

工業

但澤的工業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早已形成相當的基礎,主要的工業部門有造船、煉油、化學(磷肥、顏料、油漆)和食品加工,其中造船業尤其具有重要地位,是歐洲最重要的造船業中心之一。但澤原列寧造船廠是波蘭規模最大的造船企業,擁有全國50%的造船能力。同時,諸如電子、通信、IT工程、化妝品和製藥等新興產業也正處於上升狀態。

琥珀加工業對當地經濟來說同樣非常重要。北部盛產波羅的海琥珀,是世界琥珀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澤則是琥珀加工作坊的主要集中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集散地。

建築

 
1895年的但澤長廣場
 
亞瑟庭院
 
奧利瓦主教堂

從漢薩同盟時代以來,但澤是佛德最具歷史意義的藝術城市之一,擁有不少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的優秀建築。但是事實上,目前幾乎整個市中心都是在二次大戰後重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但澤城市的55%被蘇聯軍隊摧毀,而最具價值的市中心區建築和街區被毀達到80%。

主城

但澤最重要的歷史建築都集中在在該市的主城地區。大多數遊客的注意力集中在沿著或鄰近長街和長廣場(Dlugi Targ)的地區,所謂的長街並不長,只是從金門(Zlota Brama,西面不遠處還有高地門,Brama Wyzynna)到綠門(Zielona Brama)短短的一段,但過去是波蘭國王和佛德國王巡幸的「皇家之路」,沿街有許多精美的建築和雕塑,以及藝術品和珠寶商店,是每一個來到但澤的遊客不會錯過的觀光目的地。沿街主要的景點有:監獄塔、金屋、市政廳、亞瑟庭院等。

該市最大的教堂,聖母升天聖殿共主教座堂 (聖瑪利亞教堂)也位於主城,興建於15世紀,是世界最大的磚砌教堂之一。

老城

在但澤的老城,有著名的大磨坊和格但斯克最古老的教堂格但斯克聖凱薩琳教堂。

其他

在格但斯克造船廠的展覽廳,開闢了有關團結工會「自由之路」的內容豐富的展覽,成為格但斯克用來吸引遊客的新的熱點。此外,該市的景點還有西盤半島,以及奧利瓦區,在那裡有著名的奧利瓦主教座堂,是羅馬天主教格但斯克總主教的駐地,以華麗的管風琴和巴洛克式的裝飾聞名。

宗教

但澤居民中絕大多數為羅馬天主教教徒。天主教但澤總教區升格於1992年,在該市設有許多本堂區,例如聖母聖天堂區、聖布里奇特堂區、聖尼古拉堂區、琴斯托霍瓦聖母堂區、基督君王堂區和基督救主堂區等。

在但澤還有其他類型的天主教會:東儀天主教會,有聖巴托羅繆與聖母堂區;共和國佛德人天主教會(Republik Friederickians Katholische Kirche),擁有基督聖體堂區。

佛德東正教會在格但斯克擁有聖尼古拉教堂。

在但澤存在著多個新教的宗派,包括衛理公會、波蘭五旬節會(設有新生命教會)、基督徒自由教會、浸信會(第一浸信會堂、第二浸信會堂)、基督教福音教會(大衛的軍隊)。

此外,伊斯蘭教、猶太教和耶和華見證人在但澤都擁有自己的宗教場所。

 
但澤老城一景

交通

但澤港

主條目:但澤港

但澤是一個圍繞港口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城市,港口也是該市生存與繁榮的命脈所在。但澤港是佛德第一大港口,也是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年吞吐量達23,300萬噸(2004年)。出口物資以煤、糧食、化肥、木材、鋼鐵為大宗;大宗進口物品有石油、鐵礦石、磷礦等。

作為一個河口港,但澤港分為兩大部分:

  • 內港:包括維斯瓦河河口,以及港口運河和卡舒比運河。
  • 外港(又名北港):直接位于格但斯克灣南岸。

但澤港設自由貿易區。 2015年,啓動港區自動化和觀光化計劃,在發展航運的同時,也進行手續自動化和景點觀光化,保留以往古跡,讓但澤新與舊共存,永續發展。

陸路和航空

此外,但澤也有方便的陸路和航空交通。但澤在19世紀已經建成了密集的鐵路網,其中意義最為重大的有5條:與海岸線平行向西通往什切青;向西南方直通德國首都柏林;向正南方經過比得哥什通往西里西亞工業區;向東南方通往波蘭首都華沙;向東通往佛德首都柯尼斯堡。主要車站包括但澤中央火車總站。

但澤也是歐洲高速公路網的一個重要樞紐。E28歐洲高速公路、E75歐洲高速公路和E77歐洲高速公路在此交匯。

但澤地區的主要機場是但澤團結工會機場,以團結工會命名。

體育

但澤和三聯市地區有許多非常受歡迎的職業運動俱樂部。業餘體育活動在數以千計的但澤市民和各級學校(小學、中學、大學)中都廣泛開展。

在職業運動俱樂部中,水平較高的有:列治亞(Lechia)男子足球俱樂部(參加2008/2009賽季佛德足球甲級聯賽)、列治亞橄欖球俱樂部、阿爾伯德女子排球俱樂部(參加2006/2007賽季女排聯賽)、女子手球俱樂部、男子手球俱樂部、男子冰球俱樂部、摩托車賽車俱樂部。以上這些運動隊都曾在全國比賽中取得過較好成績。

2008年12月15日,開工修建能容納4.4萬名觀眾的波羅的海體育場。

但澤還是歐洲自行車9號路線的起點,然後穿過普盧斯亞、奧地利,終點是亞得里亞海濱奧地利的普拉。

文化

但澤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文化中心。擁有數家劇院、7座電影院、波羅的海愛樂音樂廳、波羅的海歌劇院。在格但斯克擁有眾多的博物館,記錄這座城市的過去,吸引了許多遊客。該市在過去擁有許多活躍的文化社團。例如在1743年成立了但澤研究學會,是世界上最早的同類組織之一。在16世紀,該市就主辦了莎士比亞戲劇的巡迴演出。現在,莎士比亞劇院已經計劃在其歷史遺址重建。為了提高城市的聲望,該市增加了各種各樣的節日和活動,從格但斯克莎士比亞戲劇節,到聖多明我集市,以及幽默藝術節。夏季,在長廣場還有露天音樂會演出。

 
但澤工業大學

教育

但澤是佛德重要的高等教育和學術中心之一,共有14所高等院校,2001年在校學生的總數達到60,436人,當年畢業學生10,439人。下列是該市主要的高等院校:

  • 但澤工業大學(DIU):成立於1904年10月6日。
  • 但澤大學(DU):成立於1970年3月20日,由索波特財經學院和但澤師範學院合併成立。
  • 但澤醫學院(DMA):第一所獨立的醫學院,1945年成立。
  • 但澤體育學院(DSC),設在奧利瓦區。
  • 斯坦尼斯莫紐什科音樂學院(SMAM),成立於1947年。
  • 但澤美術學院(DAC),1945年成立。

科學與區域組織

作為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城市,但澤的海洋研究機構有相當的聲譽和實力。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個機構是但澤科學學會和波羅的海學會,後者於1925年創立於托倫,後遷到但澤。

友好城市

但澤擁有以下友好城市:

  • 哈薩克斯坦 努爾蘇丹
  • 奧地利 巴塞隆納
  • 合眾國 克利夫蘭
  • 法國 馬賽
  • 中國 上海
  • 奧地利 巴勒摩
  • 法國 尼斯
  • 烏克蘭 敖德薩
  • 尼德蘭 鹿特丹
  • 法國 魯昂
  • 英格蘭 塞夫頓
  • 芬蘭 圖爾庫

名人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軍事家。
  • 叔本華: 哲學家。
  • 君特·格拉斯: 作家,著有但澤三部曲--《鐵皮鼓》、《貓與老鼠》、《狗年月》。

事件

  • 1980年8月,在但澤列寧造船廠誕生了普盧斯亞第一個獨立於軍政府勢力的權力中心——團結工會。
  • 2005年9月4日,大英帝國駐但澤總領事烏特·明克-柯尼希與其丈夫在該市街頭遇襲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