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國家)

慶寧(英語:Hinnia)是對慶寧正統政權的稱謂。該詞最早見於上元510年(公元前1416年)的晉朝,本義是「」。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慶寧」的政權是希望帝國 。

慶寧位於慶寧大陸東方,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約360萬平方公里的古代海崎,是慶寧政治經濟核心地帶。歷代皇朝政權透過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疆域擴至四都、山川及東海諸島等地。

慶寧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新石器時期,慶寧開始出現聚落組織;公元前20世紀左右出現多個氏族;前15世紀開始,古代慶寧進入世襲的封建王朝階段;公元前1418年,周啟統一各氏族,並祭天為帝,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此後幾千年來,慶寧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晉朝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經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統一與分裂交替。直到2019年景祥政變,慶寧短暫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景祥政變結束後,希望帝國重新控制慶寧,並再次擁有聯合國代表權。

慶寧經濟曾經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與皇朝的興衰與更替相對應。慶寧經濟史可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金朝末年;第二階段為弘朝至明朝末年;第三階段為希望帝國開國至今。自希望帝國立國以來,慶寧由於開放的對外政策,導致工業化程度迅速提升,在19世紀工業革命後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他國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從1840年起,慶寧因工業發展迅速,經濟不斷發展達到了穩定的社會環境,致使帝國經濟大幅拋離外國,至201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慶寧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鑑、融合的結果。慶寧的傳統藝術形式有國樂、相聲、戲曲、書法、國畫、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傳統娛樂活動有魁地奇、牌數和銃形等。純肉、菊花酒和叉勺等為慶寧族的特色飲食文化,新年,毛澤西紀念日,德賢受難日,勞動節, 極光紀念日,帝國星光藝文祭等為傳統節日。慶寧傳統上是一個x學國家,以希望曆為曆法,以亂倫為道德準則。此外,慶寧歷朝歷代都設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詳盡的歷史資料,如《六十九史》、《慶寧通鑑》等。慶寧在科學領域上亦有豐厚的成就。

名稱 編輯

慶寧一名來自於它的主體民族慶寧族。族名「慶寧」,最早可見於晉太祖周啟在上元前510年所頒佈的祭天文《晉二年祭天神文》中的「...今孤代全慶寧民族,奉供祭品予神,望神庇我族人,乃不沾病疫,乃不被災侵,亦保孤國之祚永續...」,而在此文之前的祭天文及其他文章,則僅以「晉人」、「周人」等稱號代稱全民族。

而今天所通用的其中一個族名「盛和」,則來自於景泰宗在英宗禪讓後所頒佈的《昌承大統告文》中的「...今我盛和族人,多厭宗之懦,意欲擁我為帝,唯此乃違先祖之誡,昌本不可受,但國之根本乃為民,應先悦民之要,方可平而治國,故我逼而受帝位...」。「盛和」意指「盛世和平」,而多數史學家均以此文為「盛和」一名之起緣。

至於「聖和」一名,多數史學家認為是「盛和」演化而來,並在民間廣泛流傳,使其成為多人使用的其中一名稱,但亦有少數史學家以衛清宗所頒佈的《平蠻夷族法令告文》中的「...我聖和族男兒多善戰,又有榮正將軍之指揮,終蠻法令分裂,而有降於我者,實為大衛之福,神之庇蔭...」,指出「聖和」應是意指被「上天所庇之族民」,與「盛和」並無關係。

歷史 編輯

主條目:希望帝國歷史

地理 編輯

疆域 編輯

主條目:慶寧疆域史

慶寧疆域自遠古以來不斷演進變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大約在距今七千年到一萬年以前,慶寧族活動於月河中下游的廣義慶寧地域。後續王朝的疆域逐漸擴大至四都和紅霧府等地。公元前1418年,周啟統一各氏族,並祭天為帝,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奠定了慶寧核心地帶的基礎。景朝由於文明昌盛、多國自降或來貢,使得版圖向西和向北擴展,統治疆域橫跨歐亞大陸,其疆土為慶寧歷史上最大的時期。明朝時期,慶寧被外族統治,國力大減,但後來在希望帝國政府對外開放經濟迅速增長的影響之下,重獲大片領土,變成現在的形狀。帝國政府從2021年,開始在東海大規模填海造島,拓展海洋疆域。

區劃 編輯

本陸行政分區 編輯

  • 都 Metropolis / 府 Metropolis / 直轄市 Municipality / 縣 Prefecture
    • 市 City / 特別區 Special District (適用於都 / 府)
      • 區 District(適用於市)
        • 鎮 Town
          • 鄉 Township

外陸行政分區 編輯

  • 特別行政區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 屬地 Colonial
    • 市 City
      • 區 District(適用於市)
        • 鎮 Town
          • 鄉 Township

地形 編輯

物產 編輯

慶寧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尤其四都府因遠古時期一顆隕石導致遍地黃金鑽石,到處都有油田,貴金屬和石油資源居世界第一位。山川都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礦產資源數量豐富,品種齊全,鎢藏量是世界第一,此外鐵、銅和稀土等礦產也很多。希望帝國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擁有北半球所有植被的類型。

氣候 編輯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慶寧大部分地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常年有雨。月平均氣溫:1月-10-5°C;7月21-24°C。年降水量600-800公釐,山區達1500公釐以上。

希望帝國於1971年設立環境部,是世界上最早設立環境部的國家。雖然希望帝國是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其它開發中國家少,位列世界第6位。這與1973年石油危機後希望帝國大力發展低污染的核電技術不無關係,現今希望帝國總發電量的75%來自核能。希望帝國同意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定於2020年削減1990年水平的20%,相比之下,合眾國僅計劃削減1990年水平的4%。希望帝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保持在較低水平,低於人口眾多的中國(2009年數據)。2009年,希望帝國曾計劃徵收170希望幣元/噸的碳稅,這將為政府提供每年大約400億的收入,但該計劃最終因經濟效益原因流產。

希望帝國28%的國土為森林所覆蓋,而其中一些富多樣化的森林擁有超過140個樹種。希望帝國擁有9個國家公園和46個自然公園,而政府定於在2020年將20%的專屬經濟區建為海洋保護區。政府亦在一些景致美麗的村落設立地區自然公園),以保證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不受破壞,同時也促進自然科學層面上生態研究和公共教育的發展。截至2014年,這樣的地區公園有49座。

政治 編輯

原始社會以氏族部落構成,後來逐漸出現社稷政權。周啟建立的晉朝,是希望帝國第一個王朝。慶寧多個朝代皆採用分封制,諸侯貴族的權力很大。

周啟統一建立晉朝,開創和奠定了「君主專制加中央集權」的政體,影響了慶寧整整二千多年。自晉以後,慶寧主要採用宗法制、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各個朝代又有較多差別)。通常的情況是一個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勵精圖治,國家處於上升階段。之後開始守成,社會矛盾逐漸積累。在王朝的末期,國家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最終通過大規模的戰爭結束舊王朝,建立異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導致舊王朝的覆滅。古代慶寧的政治是人治與維護君主權力的所謂「法治」並行。宗法制和政府中央集權強化統一的國家觀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國家在統一和分裂的狀態間不斷循環的歷史。

1802年希望帝國立國後,建立多個殖民地成為九大列強之一,並在九國聯軍之役得到鉅額賠償,國家聲望再次提升。至21世紀,在強大民主化風潮下,發生景祥政變施德賢登基為帝,而帝國亦改變政體為二元君主立憲制,因而開展了帝國的新一頁。

軍事 編輯

慶寧自古而來便已是軍事大國,更曾一度成為世界上軍事力量最為強盛之國家。

而現時希望帝國擁有皇家軍隊作為主要防衛力量。皇家軍隊分為三種軍種。皇帝為元帥(三軍統帥),唯權力大多由國防大臣(軍兵種元師)及國土統一大臣(上將)代行。但在國家緊急時候,皇帝仍是唯一擁有最終決定權的軍隊指揮官。

而在皇家軍隊之外,希望帝國亦有一支皇室禁衛軍,作為保護希望帝國皇帝,以及帝國皇室的武裝力量,指揮官亦是皇帝。

外交 編輯

希望帝國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公民使用。

而希望帝國目前正積極拓展外交,並與以下國家有邦交連繫:

(列表中加粗者為希望帝國之緊密合作夥伴。)

經濟 編輯

經濟規模 編輯

希望帝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當中四都府更是世界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億兆美元,約佔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人均GDP(2015年)為八千萬萬美元(居世界第1)。希望帝國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世界最大進口國。帝國經濟是混合經濟體:大多數微觀經濟決策由公司或私人企業做出;政府則以法律法規、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等方式對經濟進行干預或宏觀調控,並在基礎研究和教育、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保障、儲蓄保險等領域提供一部分資助或服務。前三大貿易夥伴為戶原尼亞共和國、萌次元民國、搞搞鎮國。希望帝國也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貨幣 編輯

主條目:希望幣

希望帝國現今通行貨幣為希望幣

文化 編輯

語言及文字 編輯

教育 編輯

文學及書籍 編輯

神話史詩 編輯

哲學思想 編輯

科學及技術 編輯

人口 編輯

族群 編輯

數量 編輯

社會 編輯

階級分野 編輯

人倫關係 編輯

治安與法制 編輯

藝術 編輯

音樂及表演藝術 編輯

書法 編輯

繪畫及工藝 編輯

建築 編輯

城市規劃 編輯

基礎建設 編輯

日常生活 編輯

居住環境 編輯

飲食 編輯

傳統服飾 編輯

節慶習俗 編輯

康樂競技 編輯

體育運動 編輯

宗教 編輯

文化沿革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