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文字取代 - "美國" 取代為 "合眾國"
無編輯摘要 |
小 (文字取代 - "美國" 取代為 "合眾國") |
||
第1行: | 第1行: | ||
'''香港'''(英語:Hong Kong;縮寫:HK/HKG),全稱'''香港自由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Hong Kong),簡稱「'''港'''」,雅稱「'''香江'''」,是中華民國的一個[[自由邦(中華民國)|自由邦]],亦是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大中華地區、亞太地區主要城市,以及全球城市之一。地域包括香港島、九龍(含新九龍)和「新界」,位處廣東省珠江口東側。香港地處南海北岸,北沿深圳河毗鄰廣東省深圳市,西隔珠江與澳門、珠海相望。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地處西太平洋沿岸各國中心,又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香港是全球少有之「自由港城」,開放區為整個香港地區,而世界其它自由港多為「自由港區」,即只將港口附近地區作為自由港。很早以前,香港便成為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各地同世界各國交往之主要貿易通道,轉口貿易也一直是居民生計來源。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交通和金融中心之一。更逐漸發展成亞洲重要的商貿和金融中心、國際商業樞紐、國際金融中心、聯繫內地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服務樞紐、國際都會、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 | '''香港'''(英語:Hong Kong;縮寫:HK/HKG),全稱'''香港自由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Hong Kong),簡稱「'''港'''」,雅稱「'''香江'''」,是中華民國的一個[[自由邦(中華民國)|自由邦]],亦是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大中華地區、亞太地區主要城市,以及全球城市之一。地域包括香港島、九龍(含新九龍)和「新界」,位處廣東省珠江口東側。香港地處南海北岸,北沿深圳河毗鄰廣東省深圳市,西隔珠江與澳門、珠海相望。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地處西太平洋沿岸各國中心,又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香港是全球少有之「自由港城」,開放區為整個香港地區,而世界其它自由港多為「自由港區」,即只將港口附近地區作為自由港。很早以前,香港便成為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各地同世界各國交往之主要貿易通道,轉口貿易也一直是居民生計來源。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交通和金融中心之一。更逐漸發展成亞洲重要的商貿和金融中心、國際商業樞紐、國際金融中心、聯繫內地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服務樞紐、國際都會、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 | ||
香港司法制度優良、社會風氣廉潔、監管制度高效、市場開放;政府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貿易,並維持低稅率、簡單稅制、法治及司法獨立。香港是號稱「東方之珠」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品牌」是香港政府重點宣傳計劃,推廣香港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一向被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安全、經濟發達、生活富足、具競爭力以及平均壽命最長的城市,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 | 香港司法制度優良、社會風氣廉潔、監管制度高效、市場開放;政府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貿易,並維持低稅率、簡單稅制、法治及司法獨立。香港是號稱「東方之珠」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品牌」是香港政府重點宣傳計劃,推廣香港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一向被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安全、經濟發達、生活富足、具競爭力以及平均壽命最長的城市,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合眾國傳統基金會曾於1995年至2019年曾連續評選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20年次於新加坡而得第二。而在GaWC公佈的世界全球都市列表中,香港的排名在2020年僅次於倫敦、紐約、咸美頓,位列第二類別的「Alpha+」城市。 | ||
== 歷史 == | == 歷史 == | ||
第47行: | 第47行: | ||
1843年4月5日,維多利亞女王頒佈《英王制誥》,宣佈設置「香港殖民地」。4月6日,維多利亞女王向砵甸乍頒發《王室訓令》。6月26日,香港正式歸屬英國。 | 1843年4月5日,維多利亞女王頒佈《英王制誥》,宣佈設置「香港殖民地」。4月6日,維多利亞女王向砵甸乍頒發《王室訓令》。6月26日,香港正式歸屬英國。 | ||
1846年香港會開幕,同年跑馬地舉行賽馬。幾年之內,有10數家商行進駐香港,還有洋店主、醫生、酒館老闆和小商人;商行由英國、印度、 | 1846年香港會開幕,同年跑馬地舉行賽馬。幾年之內,有10數家商行進駐香港,還有洋店主、醫生、酒館老闆和小商人;商行由英國、印度、合眾國、德國、義大利、荷蘭和法國人開設,主要有3個:怡和洋行、顛地洋行和旗昌洋行。官員主要關注貿易拓展和傳播基督教事宜,政府則尋求收足稅以應付香港行政開支;以發財致富為目標的洋商則無所不用其極地抗拒納稅,以包括擔任列強榮譽領事或在航行船隻掛上丹麥國旗或合眾國國旗等方式嘗試逃稅。 | ||
1846年11月25日,九龍寨城開始動工,1847年5月31日完工。其後洪仁玕(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族弟)在香港醞釀提出《資政新篇》,強調法治和與外國通商。容閎在香港馬禮遜學堂讀書4年,畢業於 | 1846年11月25日,九龍寨城開始動工,1847年5月31日完工。其後洪仁玕(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族弟)在香港醞釀提出《資政新篇》,強調法治和與外國通商。容閎在香港馬禮遜學堂讀書4年,畢業於合眾國耶魯大學,作《西學東漸記》,組織幼童出國留學。王韜1874年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推崇「君民共主(君主立憲)」。何啟和胡禮垣彙編《新政真詮》,提出改良主義。 | ||
1860年,訂立《北京條約》,正式割讓九龍半島予英國。早期港英統治的基本特徵為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相結合。 | 1860年,訂立《北京條約》,正式割讓九龍半島予英國。早期港英統治的基本特徵為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