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事件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於 2023年2月15日 (三) 21:53 由 imported>維尼 所做的修訂
慶寧事件
Hinnia Consortium vs Government
法院 希望帝國最高法院
案件全名 慶寧財團vs政府
判决 判罰10億希望幣
依反壟斷法進行改組和拆解
被告 慶寧財團
起訴 希望帝國政府
被告 何宏清大律師
援引法律 希望帝國反壟斷法
案件历史
上訴方 希望帝國政府
法庭成員
主審法官 刑厲
司徒勒
謝之佑
櫻井晉太郎

慶寧事件(英語:Hinnia Accident),是指慶寧財團因違反反壟斷法以及管理層成員行賄和挪用公款等醜聞引發軒然大波以及社會動盪的事件。此次事件為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以及2019年景祥政變的導火線。


背景

2007年,慶寧財團在被法院裁定違反反壟斷法理應按照法規拆解並進行改組時,時任最高大法官刑厲依委任律師求情裁定改罰10億希望幣引發法學界、商界、文壇、政壇等多方面人士的批評,批評其「包庇財閥、司法不公、官商勾結、資本壟斷、罔顧人權」等等。同年,慶寧財團董事會主席四都親王施文哲涉嫌行賄被捕,董事會聯席主席趙曦智,副董事總經理何禮臣等一系列慶寧財團主要股東與管理層接受調查或候傳。兩單大型醜聞相繼而來造成慶寧財團子公司大規模股價下跌,散戶撤資,帝國經濟指數跌幅達91.54%等一系列事件,堪稱是慶寧財團以及希望帝國最瀕臨破產的一次和慶寧財團發展史上的最大敗筆,也讓人民認識到財閥的恐怖,並讓希望帝國政府瀕臨破產邊緣。

2010年,經過何佳臣家族,銘誠趙氏家族以及皇室多番商討後,景祥帝同意帝國中央銀行放棄對慶寧財團一切債權以及法務部放棄檢控四都親王,作為交換慶寧財團同意發行4%股份予皇家資產局,此次事件得以平息,而也有人批評這是皇室與財閥的地下交易或皇商勾結,更甚者有人認為景祥帝希望透過慶寧財團掌握帝國。


影響

該事件發生後從慶寧迅速影響至被慶寧財團控制的諸多地方的政治與經濟,也造成了全球大規模災難性的金融風暴,也讓普羅大眾意識到資本壟斷的恐怖而繼續要求改革反壟斷法。在2010年代以後,由於支持反壟斷法更改革的政治人物與法界人物不是被暗殺、自殺、隱退、就是失蹤,所以希望帝國反壟斷法的改革腳步也逐漸停下,人民也大多不再關注該項事實。據不完全統計,這次風暴中慶寧財團市值蒸發68萬億帝國鎊。該項事件也被指出可能間接導致景祥政變的發生。

而在此事件下,受何佳臣家族與四都宮控制的公司、企業紛紛倒閉清算抑或出售他者,如最著名的就是波音公司被哈布斯堡投資公司收購。據不完全統計,光希望帝國的失業人數便高達數千萬人,而其中不少也是中老年人,塑造了希望帝國嚴重的老人照養問題。

為應對慶寧事件的衝擊,慶寧財團進行了高強度高烈度的產業結構與人事布局調整,大幅裁撤科技、軍工、醫療、製藥等產業部門的人員並將這些產業轉給子公司綠江集團,並將金融、地產、貿易這些高保值的產業確定為何佳臣家族未來的核心。

此外,慶寧財團出現大規模人事及股東變動,慶寧財團通過股份重組與組織庫藏股,由原本何佳臣家族、銘誠趙氏及四都宮各持三分一股份改為何佳臣家族持51%股份,超可悲。銘誠趙氏持30%股份,四都宮持15%股份及皇家資產局持4%股份。同時,涉嫌行賄的四都親王施文哲被解除董事會聯席主席及在慶寧財團[1]的一切職務,並引入大批具有國際經驗與事務處理能力的人才,以求改變慶寧財團的思考和行為模式,但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也依舊妨礙這個古老的財閥。

另外,慶寧財團還進行了財物清查、評估,將事關存亡的子公司進行保護,清除庫存產品並積極收回其它企業拖欠賬款。通過此次改革及人事變動,慶寧財團在2013年以微幅差距重回希望帝國最大財閥之位,與黎明財團時有調換並持續至今。


流行文化

2020年,綠江影業以此為藍本拍攝電影《倒計時》

  1. 據知此次事件導致施文哲認為一切都是何佳臣家族的陰謀導致其以消滅何佳臣勢力為名實行各項反人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