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江集團
綠江集團(英語:Lookung Group)是一家總部位於希望帝國的跨國製造業綜合集團,由眾多使用綠江品牌的附屬企業組成,是希望帝國第三大財閥。
綠江集團 | |
---|---|
Lookung Group | |
公司類型 | 公司集團 |
創辦人 | 趙繁澆 |
標語口號 |
正道精神 顧客第一 |
產業 | 電子、機械、化工、醫院、藥物、軍火、電信網路、體育等等 |
1813年,在趙繁澆強烈反對不果下國有企業慶寧行被何西私有化並分拆上市,趙繁澆一怒之下率領忠於自己的部下離開慶寧行成立新公司綠江公司,專注於南慶寧與太平洲的貿易。1816年,趙繁澆逝世後慶寧財團從趙家後人手上收購綠江公司。其後兩個世紀,綠江發展為橫跨地產、金融、電力、電信、電子、造船、紡織、汽車製造和零售等領域的多元化超級財閥,成為南慶寧和太平洲最大的財閥。
2007年慶寧事件後,慶寧財團進行了高強度的產業結構重組及人事變動,自此綠江集團從橫跨工業、金融、地產等橫跨的多元化綜合集團轉為科技、軍工、醫療、製藥為核心產業的製造業綜合集團,原綠江集團的金融、地產產業則轉予慶寧財團。現今綠江集團業務遍佈全球,經營多元化業務,包括汽車、造船、鐵道車輛、國防工業、航太科技、電子、生物製藥、化工業、醫療等等。著名的綠江集團關聯公司包括綠江電子(以市值計算,是全球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晶片製造商)、慶寧綠江工業(以市值計算,是慶寧第二大的工業集團)、Bazaar集團(慶寧最大網路購物平台)等。
名字意義 編輯
根據綠江集團官方介紹,"綠江"(Lookung)的意思是綠色的河流。綠色象徵繁榮,取自枝繁叶茂;河流象徵著活力、肥沃和生命的輪迴。
歷史 編輯
早期歷史(1813-1816) 編輯
1813年,在趙繁澆強烈反對不果下慶寧行被何西私有化並分拆上市,趙繁澆一怒之下率領唯一還忠於自己的部下離開慶寧行成立綠江集團的第一家公司綠江公司。
公司最初是僅從事南慶寧內貿易,不過在趙繁澆及其兒子領導下,公司很快就擴展到與太平洲的貿易,利用新出現的貿易機會,建立了強大的商業關係網,壟斷慶寧與太平洲之間的貿易。
憑藉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力和對成功的不懈追求,綠江公司很快就以其精明的商業行為和創新的貿易方式贏得了聲譽。公司創辦人趙繁澆和他的兒子們具有企業家精神和發展願景,為綠江集團未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綠江公司實現了穩步成長,業務範圍擴展到多個行業。在認知到紡織業的潛力後,該公司於1815年涉足紡織品製造,建立了第一家紡織廠綠江紡織。這項決定後來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在慶寧工業化期間,對紡織品的需求激增。
被慶寧財團收購(1816-1818) 編輯
然而,隨著公司領導人趙繁澆於1816年去世,公司很快就陷入了不穩定的局面,面臨著巨大挑戰。沒有強大的領導者掌舵,綠江公司難以保持發展勢頭,也難以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如往日般游刃有餘。
在這段不確定時期,趙繁澆生前的生意夥伴何西向趙繁澆的長子趙和宏提出了一筆交易。如果趙和宏將綠江賣給慶寧財團並重回慶寧財團董事會,何西將支持趙和宏成為趙氏家族家主,而趙氏家族亦會將保持對綠江的控制。在趙和宏同意下,綠江很快就成為慶寧財團旗下的附屬公司。這次收購標誌著綠江集團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它不僅擴大了業務範圍,還獲得了新的產業和資源,鞏固了其在慶寧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慶寧財團帶來了地產開發和金融方面的支援,對綠江的現有業務形成了補充。憑藉共同的發展願景和追求卓越的承諾,綠江公司開始了雄心勃勃的擴張策略,綠江集團開始形成。
綠江集團形成(1818-1945) 編輯
1820年,綠江集團做出了進一步多元化發展的策略決策,成立了綠江礦業公司,進軍採礦業。由於南部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該公司利用了對煤、鐵和其他礦產日益增長的需求。綠江礦業收購了多個礦山,並在採礦業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運輸業也提供了利潤豐厚的發展機會。綠江意識到公司需要高效的運輸網路來支援其不斷擴大的業務運作。因此在1840年代,公司投入大量資金開發鐵路系統,以子公司綠江鐵道營運連接南慶寧的主要城市和地區的鐵路。這項投資不僅促進了貨物運輸,還為綠江開闢了新的市場和貿易路線。
由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綠江集團經歷了顯著的成長和多樣化。 它涉足新的領域,成立各種子公司和合資企業,增強了其影響力。該企業集團致力於創新和技術進步,使其在電子、汽車製造、造船和電訊等多個行業保持領先地位。
這段時期,綠江的顯著成就之一是進軍電子產業。認識到新興技術的潛力,集團於1905年成立了綠江電子的前身綠江電燈,引入電燈科技生產燈具、插座及其他電氣照明裝置,成為慶寧第一家電燈公司。
綠江集團在汽車產業的擴張同樣意義重大。1912年,集團成立了汽車製造部門綠江汽車。憑藉對卓越的承諾和對工程創新的關注,綠江汽車公司迅速成為慶寧家喻戶曉的品牌,生產價格低但可靠的汽車。
戰後至今 編輯
綠江集團的成功並非沒有挑戰。20世紀爆發的二戰為集團的營運帶來了嚴重後果。資源匱乏,市場混亂,給集團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然而,透過與東印度公司的策略聯盟、適應性措施和員工的堅韌不拔,集團成功地度過了這場風暴,並變得更加強大。
二戰結束後,綠江集團經歷了一段恢復和發展時期。它利用戰後的經濟繁榮,擴大了國內和國際業務,集團業務進一步多樣化,涉足航空航天技術、國防工業和生物製藥等領域。
20世紀後半葉,綠江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和技術進步。它擁抱數位革命,在資訊科技領域的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綠江電子成為慶寧最大的電子生產商之一。
而綠江汽車雖然在1980年代遭到帝國聯邦所給予的超級301條款而影響其銷量,但憑其優秀的質量和實惠的價格,成功開拓了中國與歐洲市場,保證了收入。
由於認識到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的重要性,綠江集團對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實踐的承諾也日益明顯。集團成立了慈善基金會,並在希望帝國及其他地區開展了支持教育、醫療保健和環境保護計畫的活動,在此期間,以綠江冠名的綠江小學遍地開花,甚至在中國與印度也有其身影。
2007年慶寧事件後,慶寧財團進行了高強度的產業結構重組及人事變動,自此綠江集團從橫跨工業、金融、地產等橫跨的多元化綜合集團轉為科技、軍工、醫療、製藥為核心產業的製造業綜合集團,原綠江集團的金融、地產產業則轉予慶寧財團。現今綠江集團業務遍佈全球,經營多元化業務,包括汽車、造船、鐵道車輛、國防工業、航太科技、電子、生物製藥、化工業、醫療等等。旗下綠江電子成為是全球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晶片製造商,慶寧綠江工業成為慶寧第二大的工業集團,Bazaar集團成為慶寧最大網路購物平台等。
如今,綠江集團已成為全球性的大型企業,業務範圍廣泛,涉及多個行業和多個大洲。 其子公司和附屬公司繼續在各自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推動創新,為慶寧及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