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牛油多士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於 2025年4月9日 (三) 00:35 由 DC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20重慶寧牛油多士

慶寧牛油多士(英語:Hinnia Buttered Toas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曾存在於海崎的一種以大量牛油烹調的食品,現今則作為展示廚師廚藝的菜式。其主要使用麵包如白方包及牛油為原材料,並多以烤爐或直接在柴火上烤製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慶寧西部受戰爭影響,糧食供給極為短缺,恰逢當時合眾國家聯盟軍隊的軍區因戰爭結束,但仍餘下不少白麵包和牛油,軍區領袖決定將他們免費派發給各地民眾。民眾在拿到物資後,便決定其炮製而成能夠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能量的食物,慶寧牛油多士這一道美食因而誕生。但由於口感大多過於油膩,加上一時攝入過多牛油,食用者可能會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會有無法消化的牛油從肛門流出,甚至曾有人因食用牛油多士而死亡,這在當時物資尤為短缺的海崎最為常見。因此慶寧牛油多士在1950年代初,隨著物資供應恢復正常而式微,僅作為展示廚師廚藝的其中一項菜式。

與一般牛油多士不同的是,慶寧牛油多士分四次加入牛油,分別在烤製前、烤製途中、烤製出爐前和食用前加入,而由於麵包會因牛油過多而變得軟爛,如何平衡口感和層數成為最大的考驗,因此慶寧牛油多士極為考驗廚師的廚藝,相傳廚師的廚藝越高,便能夠加入越多重牛油,現今可考的最高紀錄為36重,而名人如彰德皇帝曾公開表示自己能弄20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