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皇家大學
帝國皇家大學 | |
---|---|
Imperial University | |
![]() 帝國皇家大學校徽 | |
老校名 |
明都國學監 坂京國學院 杉宮國學院 慶京國學院 第一國學院 帝國皇家大學 |
校訓 | 勤有功 |
創建時間 |
公元47年建立明都國學監 公元260年易名坂京國學院 公元933年易名杉宮國學院 公元1190年易名慶京國學院 公元1545年改組為第一國學院 公元1804年改組為帝國皇家大學 |
學校類型 | 法定國立綜合大學 |
捐贈基金 |
帝國皇室基金(希望幣1000億元) 帝國皇家大學基金(希望幣4000億元) |
校監 | 施德賢陛下 |
校長 | 施德賢陛下(署任) |
教師人數 | 4,832人 |
職工人數 | 7,126人 |
學生人數 | 34,023人 |
大學部人數 | 15,651人 |
研究生人數 | 20,372人 |
博士生人數 | 29,791人 |
校區 |
海崎府千代區(千代校區) 山川都南雲區(南雲校區) |
代表色 | 帝大藍 |
別稱 | 帝大、IU、大皇 |
隸屬 |
希望帝國教育部 國立大學聯盟 五星聯盟 |
檔案:IU.png |
帝國皇家大學(英語:Imperial University,代號:IU),簡稱帝大,是一所由希望帝國教育部直接管轄的國立大學,亦是希望帝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三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早在衛朝年間,其前身的第一國學院經已創校。而在經過多年演化後,先後見證多個朝代變遷,最終在1804年與其餘七所國學院經整合後,組成以帝國皇家大學為首的四所大學。
帝國皇家大學素以培養眾多社會菁英而知名,校友包括皇室成員、前宰政大臣、帝國首相等政府高層,亦有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令皇家大學有「菁英搖籃」的稱號,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文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它同時擁有規模完整的大學出版社,及全帝國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
而組成方面,皇家大學創校時曾一度保持八所國學院原有的地位,僅名稱上更改為「書院」。但隨着時代和管理便利性,加上書院間課程重疊,現今已演變成八間書院只負責提供膳宿及輔導,而原學術課程則由新成立的「學院」負責,並分佈於兩個校區。
簡史
帝國大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弘孝宗在位時期,當時的孝宗鑒於自古以來的教育政策的低效率,故在與時任文卿李榮惠商討後,仿照漢制,決議成立第一所「國學監」,全稱為「明都國學監」,作為國家最高教育機構,畢業生均可入朝為官。
而在景朝太祖時,改「明都國學監」為「坂京國學院」、又仿照其體制,另在各地設立七所國學院。但不同的是,新設的國學院的院生均需考試,方可入朝為官,而坂京國學院則不用,亦因此使坂京國學院有「眾院北辰」的稱號。
後來坂京國學院亦先後更名,但其作為國家最高教育機構的地位從未變更。
至紀朝,時任皇帝紀文宗在位時,鑒於自古以來的教育政策的低效率,因而以現代教育制度為藍本,改組八所國學院,並成立「第一國學院」,「第二國學院」,「第三國學院」以及「第四國學院」共四所學院,分別執掌文科、理科、音科及軍科。唯未及建成,文宗便逝。和廣二年八月六日(1545年8月6日),合併後的第一國學院建成。後紀世宗再設四所國學院,並改革國考,如想應考者,必先在八所國學院就讀滿四年,使第一國學院之地位更為提高。
明朝取代紀朝後,教育發達,學校興盛,對於民眾之教育水準愈加注重,因此選擇保留了第一國學院,又開設更多學科,第一國學院也在此段時間學生人數日漸增多,更被賦予了「慶寧首院」的美譽。
而希望帝國開國後,當時因君主迪克一世以其主張的政策「洋化」,將各國學院再次整合後,組成以帝國皇家大學為首的四所大學。原所重視的經文等學系不再重要,開始著重於新時代的文學、科學以及當代文化等方面。皇家大學由於當時受到新知識及文化的陶冶,當時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學生開始著西服、使用西方餐具以及引入西醫學等洋化之行為,令皇家大學成為推動「洋化」的各大學之首。
後至景祥政變,皇家大學遭支持立憲的民眾的入侵,並遭到破壞以及毀壞,其中最著名的破壞事件包括兩件,一是支持立憲的民眾將當時的校園大門(上有由迪克一世御筆所提的「勤有功」三字)爆破炸毀;二是收藏自紀朝以來各典籍的圖書館遭支持立憲的民眾以坦克推倒,令典籍多散軼,甚或不存。
彰德元年,希望一世即位後,對全國正式宣告將於彰德三年中旬開始重建帝國皇家大學校區。
學院與課程
學院 | 成立年份 | 學系 |
---|---|---|
文學院 | 1804 (前第一、第三國學院改組) |
人類學系、慶寧文化學系、中國文化學系、英文學系、日本研究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翻譯學系、藝術學系、歷史學系、哲學學系 |
理學院 | 1804 (前第二國學院改組) |
數學系、統計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物學系、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系、環境科學系、食品及營養科學系、分子生物技術學系、地球系統科學系、自然科學系、化學系、物理學系 |
社會科學院 | 1804 (前第五國學院改組) |
政治與行政學系、建築學系、經濟學系、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新聞與傳播學系、全球傳播學系、心理學系、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學系、全球研究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