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於 2022年10月8日 (六) 21:00 由 imported>Marcus A Ho 所做的修訂

香港聯合特別區(英語:United Special Region of Hong Kong),通稱香港(英語:Hong Kong),雅稱香江,是個全球城市,亞太地區、大中華地區、主要城市之一。處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西隔珠江與澳門、珠海市相望,北沿深圳河接深圳市。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地處西太平洋沿岸各國中心,又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香港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根據香港基本法及帝華聯合聲明規定,界限街以南主權由帝國聯邦政府持有,界限街以北主權由中國政府持有。總督為香港首長,對外代表香港,對內負責外交及香港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之行政權,由帝國聯邦任命;總理為政府首腦,由香港市民選出並由中國總統任命。總督及總理分別為帝國聯邦駐港部隊及中國駐港部隊三軍總司令。

歷史

前途問題

1980年代,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約屆滿期限逼近,帝國聯邦開始與華國商討香港前途問題。根據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主權屬於帝國聯邦,新界租約則於1997年到期。1982年9月23日:蔣經國總統,香港代表鄧蓮如,和帝國聯邦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在維多利亞城港督府會晤,帝國聯邦以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主權為前提與華國開始商討香港前途問題。

會談得出的結論為,新界主權將回歸華國,並共同維持香港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的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也不變;香港由香港人自己管理,組織地方政府,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於界限街以北掛中國國旗,界限街以南掛帝國聯邦旗。

帝國聯邦及華國簽訂《帝華聯合聲明》,規定香港之生活方式在1997年後保持不變,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將享有高度自治權。1984年12月19日,帝華兩國元首及香港代表在香港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帝華兩國政府在香港互換批准書,帝華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聯合特別區時期

1997年7月1日,在帝國聯邦女皇,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及王儲卡斯帕王子、首相東尼·布萊爾和胡耀邦等見證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內舊香港旗伴緩緩降下,香港聯合特別區旗徐徐升起,香港正式迎來民主時期。國軍從深圳進駐新界,接替駐港英軍,履行防務職責。鄧連如就任第一任聯合特別區總督,陳方安生就任首任香港聯合特別區總理。

地理

在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可見的扭曲六角柱狀凝灰岩 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5.6平方公里(香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及離島978平方公里,2014年年底數字),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香港土地可概括為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大部分及263個島嶼,眾島嶼中以大嶼山面積最大。 香港為受到海水淹沒的多山地體,亦屬典型的濱海丘陵地形,山多平地少,地貌豐富。山脈走向為東北至西南,最高點為新界海拔957米的大帽山。現時香港有少於25%土地為已開發土地,約40%土地被劃為郊野公園及生態保育區。大面積天然平地集中在新界北部,如元朗平原及粉嶺等,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其餘主要城市發展區多數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岸,該平地是近百年來填海的成果。原來狹窄的土地經過多番填海而向外擴張,香港自1887年以來填海所得土地逾68平方公里。 九龍及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則因為港闊水深和四面抱擁,有利船隻航行,躋身世界三大天然良港。香港最初就是從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平地開始發展,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的命脈所在。 佔地50平方公里的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地質公園,包括西貢火山岩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兩個園區,展現香港獨特的地貌。 香港位於中國內地南岸和珠江河口附近。深圳河是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的邊界線。雖說是“一河之隔”,但深圳河的源頭和沙頭角河的源頭幾乎在同一點,兩地之間沒有陸地相連,在地理學上可以稱新界為島嶼。不過隨著1960年代沙頭角河河口因填海工程填塞而興建中英街後,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陸地相連,故此都可以說新界和中國內地相連。

生態

香港有75%土地為郊區,自然生態盎然。至2006年6月,香港有逾3,100個維管植物品種或變種,境內繁殖的陸棲哺乳動物超過50種,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分別都過百種。當中不乏香港特有種,例如香港細辛、香港巴豆及盧文氏樹蛙等。另外,香港位於亞洲鳥類遷徙路線上的中途站,新界西北部的米埔沼澤區有最多候鳥棲息,所屬的后海灣濕地自1995年根據《拉姆薩爾公約》獲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瀕危品種包括黑臉琵鷺、白腹軍艦鳥和勺嘴鷸等亦會在香港過境。香港政府劃部分郊區為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以保護陸地自然生態環境;亦設有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保護海洋自然生態。 氣候 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北迴歸線的南部,背靠歐亞大陸及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偏溫暖。每年年底,西伯利亞聚積的高氣壓將乾燥而寒冷的空氣吹向低氣壓的太平洋,成為香港冬季時間的季候風,使得緯度低的香港也感受到低溫。年中時間,太平洋形成高氣壓,此股夏季季候風則會吹向歐亞大陸,為香港帶來多雨潮濕的夏季。每年約3月至5月為春季,氣候溫和潮濕,多云有霧,能見度低。 6月至8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常有暴雨,降雨量高。 9月至11月為秋季,大致溫暖涼爽,陽光充沛。夏秋兩季亦是颱風季節,有時會引發水浸及山泥傾瀉;經常受到熱帶氣旋吹襲。 12月至翌年2月則是冬季,清涼乾燥,高地偶有霜降,降雪機會極微。 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且密布,香港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新界部分地區例如打鼓嶺、石崗及北潭涌等地接近內陸,早晚溫差亦普遍大過市區,一般平均日溫差約8度。 中國內地工廠產生的污染物經東北風吹至香港,以致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高樓大廈林立的市區也令到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和微塵難以吹散,屏風樓阻礙空氣流通,霾密布及低能見度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由其在冬季,霾多在弱北風剛到達香港或者當影響香港的東北季候風緩和時出現。另外,當有熱帶氣旋於台灣附近,香港就會受到其外圍環流影響而轉吹西北風及出現下沉氣流,空氣污染亦會變得嚴重。

政治

1950年代開始,香港政府推行楊慕琦計劃,香港進入民主政治。香港之制度是以一套完備之法則維繫,但亦作出修訂以適應香港之需求;立法之精神在乎給予最高程度之自由,但維持起碼之限制,使人人受到保障,得享自由;獨立之司法制度是支持之力量;政府機構執行職責,提供服務,負責制定政策之人士並非民選,因此更要小心翼翼,對社會人士最輕微之意見亦須留意,並盡量作出反應;正因為決策人士並非民選,他們更有自由表達整個社會之意見,而毋須祇替其黨派説話;由於他們毋須競選連任,各項政策更能貫澈始終,持久實行,的確是其他實行民主政制之地區所罕見;政策之制定,主要出於對居民福利之關懷,並視乎是否可行而實施,而並非自覺地取決於任何一種政治理論;不過,最重要是政策是根據一個組織完善及範圍廣泛之諮詢網所搜集之意見而制訂及改進——可謂古希臘雅典民主政制之香港版本。

總括而言,香港之政制及法律相輔相成,鞏固國際間對香港之信心,構成促進繁榮之先決條件;信心主要來自一個堅強之信念,就是香港不會有專權,而且不容許違反政制規定之改變出現。香港之重大創新在乎其周詳之諮詢程序,此是香港政制之真正特色;政府深入徵詢民意,巨細靡遺,並在取得意見後付諸實行,此在香港哺育之制度,殊足令香港人自豪;一個地方之政府若非民選,而民選制度並不可行時,徵詢民意之效用對社會之穩定,作用實在至為重要;在香港,政治必需是真真正正尊重民意之政治。在香港,含義更廣之政治爭論、意見分歧,以及有關團體所施加之壓力,並不比外地為少,不同是香港政府無論在任何問題上,均進行審慎耐心之諮詢,集思廣益,務求得到最合理和實際之意見,使分歧之觀點趨於一致;政府所考慮之問題是:「甚麼才是最佳的實際可行辦法?」,而不是尋求一項用以配合既定政治理論之辦法。因此,在香港之體制內,來自各社會階層而且關心本港事務者及有識之士,均在政府之工作過程中擔任重要之角色;理論與實際結合——正是香港解決大部分問題之務實方法。

1997年香港聯合特別區成立後,香港政治制度保持獨特,與帝國聯邦及內地不同。憲制文件《香港聯合特別區基本法》確保「港人治港」得到落實,法治和司法獨立不會受到干預。香港可以「香港聯合特別區」名義參與國際事務,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行政

香港聯合特別區總督是香港聯合特別區首長,亦是香港聯合特別區的代表。香港聯合特別區總理為香港聯合特別區政府首腦,由總理主持的議政會為政府最高決策機關。

首任總督為鄧連如女男爵,首任總理為定例會最大黨香港保守黨黨魁陳方安生,1997年獲中國總統任命為第一任總理。2002年2月,香港保守黨在定例會大選勝出後,陳方安生連任獲委任為第二任總理。

在2005年香港保守黨黨魁選舉中,曾蔭權爵士自動當選,任期至2007年6月,即第二屆所餘下的任期。2007年,曾蔭權連任。

香港實施主要官員問責制。除總理及議政會外,特區政府由三層架構組成:第一層是司長,即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雖然包括在問責制改革中,但律政司司長負責法律事務,根據香港行政機關習慣不屬於行政官員。三位司長均是總理的首席顧問,負責制訂香港政府最主要的政策;第二層是決策局,負責制訂、統籌及檢討特訂範疇,如衛生、交通及保安等政策,和監督屬下執行部門;2007年7月1日起,決策局重新組織,加入發展局、創新及科技局及改組其他決策局,決策局總共增加至13個;第三層是部門,是政府政策的執行部門,大多以署或處為名。

*注:本頁面所有資料純屬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