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東寧王國」: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維尼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維尼 無編輯摘要 |
||
第33行: | 第33行: | ||
=== 台海戰爭 === | === 台海戰爭 === | ||
1883年,聖彰王駕崩,法國隨即以「臺灣海峽盜匪海寇眾多,妨害本國通商通航,特此維安」為由向東寧王國宣戰,而宗主國大清也加入了這場戰爭,史稱台海戰爭。1883年年底,澎湖遭法軍控制,1884年年中,東寧海軍近乎全滅,明京遭到封鎖,年底南洋艦隊全滅。翌年,簽訂《澎湖條約》,割讓臺澎予法國,自此開啟法屬臺灣時代。 | 1883年,聖彰王駕崩,法國隨即以「臺灣海峽盜匪海寇眾多,妨害本國通商通航,特此維安」為由向東寧王國宣戰,而宗主國大清也加入了這場戰爭,史稱台海戰爭。1883年年底,澎湖遭法軍控制,1884年年中,東寧海軍近乎全滅,明京遭到封鎖,年底南洋艦隊全滅。翌年,簽訂《澎湖條約》,割讓臺澎予法國,自此開啟法屬臺灣時代。 | ||
=== 法屬臺灣 === | |||
<small>[[法屬印度支那|主條目:法屬印度支那]]</small> | |||
1885年,法軍登陸接管台灣,原住民與漢人聯合反抗法國統治,展開為期3年的武裝抗法,史稱「抗夷復華」時期,此時期法軍與漢原聯軍進行激烈的武裝對抗,最後聯軍不敵法軍慘敗。 | |||
1918年,法國在一戰戰敗投降,簽訂和約使台灣獨立,自此結束法屬臺灣的統治。 | |||
=== 東寧民主國 === | |||
因應民族自決風潮,和約簽訂後宣布台灣獨立,遂宣布東寧民主國成立。在由全台仕紳組成的臨時國會選舉下由鄭克塽三子鄭安福之後鄭泉惠當選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20年,國會修憲宣布改變政體為君主立憲制,東寧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