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幌公學」:修訂間差異

增加 5 位元組 、​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Marcus A Ho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Marcus A Ho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Buckeun in Astmore;'''簡稱'''東幌公學'''('''Astmore College''');前稱北原太學),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東幌市周邊範圍,是該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及最優秀的公學之一。
'''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Buckeun in Astmore;'''簡稱'''東幌公學'''('''Astmore College''');前稱北原太學),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東幌市周邊範圍,是該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及最優秀的公學之一。


東幌公學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世紀,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卡斯帕二世、四都親王施德昭、帝國海軍元帥[[何士臣|何士臣、]]超級富豪羅兆雄、以及多任希望帝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其中約四分一為寄宿生,寄宿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東幌公學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十五世紀,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卡斯帕二世、四都親王施德昭、帝國海軍元帥[[何士臣|何士臣、]]超級富豪羅兆雄、以及多任希望帝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其中約四分一為寄宿生,寄宿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 歷史 ==
== 歷史 ==
公元前410年,北公何於東幌創立北原太學,作為教育貴族和武士家族的機關。
公元前15世紀,北公何於東幌創立北原太學,作為教育貴族和武士家族的機關。


公元18世紀末,何西因希望為慶寧華族提供西式教育以擴大慶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將北原太學改組為'''亞瑟書院'''(Arthur College),改組後貴族與士族爭相讓自己的孩子入學,使得讀過此校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改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
公元18世紀末,何西因希望為慶寧華族提供西式教育以擴大慶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將北原太學改組為'''亞瑟書院'''(Arthur College),改組後貴族與士族爭相讓自己的孩子入學,使得讀過此校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改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