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帝國」:修訂間差異

增加 33 位元組 、​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imported>亨利代
imported>亨利代
第14行: 第14行:


=== 太祖偏安 ===
=== 太祖偏安 ===
中國明朝時,靖難之役發生,原本自信滿滿的建文皇帝慘遭燕王朱棣的軍隊擊敗。在燕王軍即將進入南京城前,部分臣子及時帶著建文皇帝全家逃離了南京,直接在南方的港口組成船隊,離開了華夏之地,留下了自己的親弟弟以及部分臣子被朱棣清算。為了避免被追殺,建文帝的部屬隱藏在民間散布建文帝其實逃到大明境內其他省分或是逃到西洋(東南亞)的傳言。然而實際上,建文帝的船隊已經往東前去慶寧大陸了,並在寧沙地區登陸。由於慶寧大陸已經有帝國政權宋朝,為了避免激怒當地政權,以及不被朱棣注意到,所以一行人在寧沙成立了新政權潤國,並追遵父親朱標為潤祖王。對外名義是一個王國,統治者為潤王朱允炆。儘管名字一模一樣,但稱號和地位的差距也奇蹟似的讓朱允炆一家躲過一劫。
中國明朝時,靖難之役發生,原本自信滿滿的建文皇帝慘遭燕王朱棣的軍隊擊敗。在燕王軍即將進入南京城前,部分臣子及時帶著建文皇帝全家逃離了南京,直接在南方的港口組成船隊,離開了華夏之地,留下了自己的親弟弟以及部分臣子被朱棣清算。為了避免被追殺,建文帝的部屬隱藏在民間散布建文帝其實逃到大明境內其他省分或是逃到西洋(東南亞)的傳言。然而實際上,建文帝的船隊已經往東前去慶寧大陸了,並在寧沙地區登陸。由於慶寧大陸已經有帝國政權宋朝,為了避免激怒當地政權,以及不被朱棣注意到,所以一行人在寧沙成立了新政權潤國,定期向慶寧宋帝國朝貢,並追遵父親朱標為潤祖王。對外名義是一個王國,統治者為潤王朱允炆。儘管名字一模一樣,但稱號和地位的差距也奇蹟似的讓朱允炆一家躲過一劫。


=== 成祖立國 ===
=== 成祖立國 ===
匿名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