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編輯摘要
imported>Marcus A Ho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皇仁書院'''(英語 | '''皇仁書院'''(英語:'''Queen's College''')為[[香港]]著名男子中學及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1997年7月1日後轉為由英國君主擁有的直資學校(惟學費一律由英國君主負責)。 | ||
1862年於中環歌賦街校舍啟用時命名爲'''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後於1889年遷往中環荷李活道新校舍,1890年政府刊憲改名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政府再度刊憲易名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目前校舍位於香港中環荷李活道。 | |||
早期皇仁書院是一所平民學校,但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學校逐漸貴族化,一些慶寧華族因為皇仁地理位置離慶寧大陸較近,並有高水準的西式教育而把兒子送到皇仁書院。皇仁還培養了兩位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及一位希望帝國皇帝。著名的校友包括了孫中山、施德賢、何禮臣、何鴻燊、霍英東等人。 | |||
1862年,港督羅便臣爵士選定三所中學選定維多利亞城內四所官立學堂(Government School)並合併成「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 校舍座落於中環歌賦街與城皇街交界,即今聖公會基恩小學位置。創校初期為來自各國的在港中產階級子弟提供教育,課程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並分為中文部和英文部。中文部學生必須學習《論語》、《孟子》及《中庸》。學生須通過典籍口試才能入讀英文部,英文部學生除學習英語、地理、算術及歷史外,還學習《五經》及《史記》。1869年,在港督麥當奴推動下,開設化學和幾何科等。 | |||
到了19世紀中末期,由於皇仁學生畢業後都掌握了僅有極少數貴族子弟才有的中英文能力,並成為了大商家、洋行買辦、政府高官、外交官等權貴。這使得東亞的中產及上流階層皆慕名而至,學校逐漸貴族化。到了19世紀末,甚至連號稱遠東第一強權的希望帝國皇室成員及貴族都將男孩送到皇仁書院。至今,皇仁著名校友包括三位國家元首(希望帝國高宗[[明章帝]],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希望帝國[[彰德今上皇帝]]),國際政商界巨人[[何禮臣]]、澳門首富何鴻燊、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及香港鉅富霍英東等人。 | |||
== 歷史 == | == 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