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帝國皇家大學」:修訂間差異

增加 770 位元組 、​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16行: 第16行:
|SealInfo            = 帝國皇家大學各校徽
|SealInfo            = 帝國皇家大學各校徽
|Motto              = 勤有功
|Motto              = 勤有功
|Established        = 公元47年6月建立明都國學監<br>公元260年12月易名坂京國學院<br>公元933年5月易名杉宮國學院<br>公元1190年7月易名慶京國學院<br>公元1545年8月6日改組為第一國學院<br>公元1804年9月1日改組為帝國皇家大學
|Established        = 公元47年6月建立明都國學監<br>公元260年12月易名坂京國學院<br>公元933年5月易名杉宮國學院<br>公元1190年7月易名慶京國學院<br>公元1545年8月6日改組為第一國學院<br>公元1804年9月1日改組為國家大書院<br>公元1826年9月1日易名帝國皇家大學
|former_names        = 明都國學監、坂京國學院、杉宮國學院、慶京國學院、第一國學院、家大
|former_names        = 明都國學監、坂京國學院、杉宮國學院、慶京國學院、第一國學院、國家大書院
|Type                = 法定國立綜合學院聯邦制大學
|Type                = 法定國立綜合學院聯邦制大學
|endowment          = 帝國皇室基金([[希望幣]]1000億元)<br>帝國皇家大學基金([[希望幣]]4000億元)
|endowment          = 帝國皇室基金([[希望幣]]1000億元)<br>帝國皇家大學基金([[希望幣]]4000億元)
第42行: 第42行:
|affiliation= [[希望帝國教育部]]<br>[[國立大學聯盟]]<br>[[五星聯盟]]
|affiliation= [[希望帝國教育部]]<br>[[國立大學聯盟]]<br>[[五星聯盟]]
}}
}}
'''帝國皇家大學'''(英語:Imperial University,代號:IU簡稱帝大,是一所由[[希望帝國]][[希望帝國教育部|教育部]]直接管轄的國立大學,亦是希望帝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三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早在衛朝年間,其前身的第一國學院經已創校。而在經過多年演化後,先後見證多個朝代變遷,最終在1804年與其餘七所國學院經整合後,組成以帝國皇家大學為首的四所大學。
'''皇帝陛下的慶寧帝國大學'''(英語:'''His Imperial Majesty's University of the Empire of Hinnia'''),通稱'''帝國皇家大學'''(英語:'''Imperial University''',代號:'''IU''')簡稱'''帝大'''('''Imperial'''),是一所由[[希望帝國]][[希望帝國教育部|教育部]]直接管轄的國立大學,亦是希望帝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三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早在衛朝年間,其前身的第一國學院經已創校。而在經過多年演化後,先後見證多個朝代變遷,最終在1804年與其餘七所國學院經整合後,組成以帝國皇家大學為首的四所大學。


帝國皇家大學素以培養眾多社會菁英而知名,校友包括皇室成員、前宰政大臣、帝國首相等政府高層,亦有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令皇家大學有「菁英搖籃」的稱號,在學、物理學、學、商學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它同時擁有規模完整的大學出版社,及全帝國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
帝國皇家大學素以培養眾多社會菁英而知名,校友包括皇室成員、前宰政大臣、帝國首相等政府高層,亦有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令皇家大學有「菁英搖籃」的稱號,在文學、人文政治社會科學、學、物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它同時擁有規模完整的大學出版社,及全帝國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


而組成方面,皇家大學創校時曾一度保持八所國學院原有的地位,僅名稱上更改為「書院」。但隨着時代和管理便利性,加上書院間課程重疊,現今已演變成八間書院只負責提供膳宿及輔導,而原學術課程則由新成立的「學院」負責,並分佈於兩個校區。
而組成方面,皇家大學創校時曾一度保持八所國學院原有的地位,僅名稱上更改為「書院」。但隨着時代和管理便利性,加上書院間課程重疊,現今已演變成八間書院只負責提供膳宿及輔導,而原學術課程則由新成立的「學院」負責,並分佈於兩個校區。
第59行: 第59行:
明朝取代紀朝後,教育發達,學校興盛,對於民眾之教育水準愈加注重,因此選擇保留了第一國學院,又開設更多學科,第一國學院也在此段時間學生人數日漸增多,更被賦予了「慶寧首院」的美譽。
明朝取代紀朝後,教育發達,學校興盛,對於民眾之教育水準愈加注重,因此選擇保留了第一國學院,又開設更多學科,第一國學院也在此段時間學生人數日漸增多,更被賦予了「慶寧首院」的美譽。


而[[希望帝國]]開國後,當時因君主迪克一世以其主張的政策「洋化」,將各國學院再次整合後,組成以帝國皇家大學為首的四所大學。原所重視的經文等學系不再重要,開始著重於新時代的文學、科學以及當代文化等方面。皇家大學由於當時受到新知識及文化的陶冶,當時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學生開始著西服、使用西方餐具以及引入西醫學等洋化之行為,令皇家成為推動「洋化」的各大學之首。
而[[希望帝國]]開國後,當時因永祚帝以其主張的政策「洋化」,其政府將各國學院再次整合後,組成以國家大書院(後為帝國皇家大學為首的四所大學。原所重視的經文等學系不再重要,開始著重於新時代的文學、科學以及當代文化等方面。帝國皇家大學由於當時受到新知識及文化的陶冶,當時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學生開始著西服、使用西方餐具以及引入西醫學等洋化之行為,令大成為繼[[四都大學]]後推動「洋化」的各大學之首。


後至[[景祥政變]],皇家大學遭支持立憲的民眾的入侵,並遭到破壞以及毀壞,其中最著名的破壞事件包括兩件,一是支持立憲的民眾將當時的校園大門(上有由迪克一世御筆所提的「勤有功」三字)爆破炸毀;二是收藏自紀朝以來各典籍的圖書館遭支持立憲的民眾以坦克推倒,令典籍多散軼,甚或不存。
後至[[景祥政變]],帝國皇家大學遭支持立憲的民眾的入侵,並遭到破壞以及毀壞,其中最著名的破壞事件包括兩件,一是支持立憲的民眾將當時的校園大門(上有由永祚帝御筆所提的「勤有功」三字)爆破炸毀;二是收藏自紀朝以來各典籍的圖書館遭支持立憲的民眾以坦克推倒,令典籍多散軼,甚或不存。


彰德元年,希望一世即位後,對全國正式宣告將於彰德三年中旬開始重建帝國皇家大學校區。
彰德元年,希望一世即位後,對全國正式宣告將於彰德三年中旬開始重建帝國皇家大學校區。
第70行: 第70行:
! style="width: 80%;text-align:center"|學系
! style="width: 80%;text-align:center"|學系
|-
|-
| 文學院
| <small>文學院</small>
| 1804
| <small>1804</small>
| 人類學系、慶寧文化學系、中國文學系、中國歷史文化學系、英文學系、日本研究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翻譯學系、藝術學系、歷史學系、哲學學系、音樂學系、藝文學系、全球創意產業學系
| <small>人類學系、慶寧文化學系、中國文學系、中國歷史文化學系、英文學系、日本研究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翻譯學系、藝術學系、歷史學系、哲學學系、音樂學系、藝文學系、全球創意產業學系</small>
|-
|-
| 理學院
| <small>理學院</small>
| 1804
| <small>1804</small>
| 數學系、統計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物學系、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系、環境科學系、食品及營養科學系、分子生物技術學系、地球系統科學系、自然科學系、化學系、物理學系
| <small>數學系、統計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物學系、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系、環境科學系、食品及營養科學系、分子生物技術學系、地球系統科學系、自然科學系、化學系、物理學系</small>
|-
|-
| 社會科學院
| <small>社會科學院</small>
| 1804
| <small>1804</small>
| 政治與行政學系、建築學系、經濟學系、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新聞與傳播學系、外交學系、全球傳播學系、心理學系、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學系、全球研究系、法律系
| <small>政治與行政學系、建築學系、經濟學系、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新聞與傳播學系、外交學系、全球傳播學系、心理學系、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學系、全球研究系、法律系</small>
|-
|-
| 醫學院
| <small>醫學院</small>
| 1804
| <small>1804</small>
| 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生物醫學系、化學病理學系、腫瘤學系、放射學系、內科學系、微生物學系、護理學系、婦產科學系、眼科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兒科學系、藥劑學系、精神科學系、公共衞生系、社區健康系、外科學系、中醫學系
| <small>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生物醫學系、化學病理學系、腫瘤學系、放射學系、內科學系、微生物學系、護理學系、婦產科學系、眼科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兒科學系、藥劑學系、精神科學系、公共衞生系、社區健康系、外科學系、中醫學系</small>
|-
|-
| 商學院
| <small>商學院</small>
| 1804
| <small>1804</small>
| 會計學系、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酒店及旅遊管理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企業學系、創新及資訊管理學系、市場學系
| <small>會計學系、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酒店及旅遊管理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企業學系、創新及資訊管理學系、市場學系</small>
|-
|-
| 教育學院
| <small>教育學院</small>
| 1804
| <small>1804</small>
| 中國語言及文學學系、英國語文教育學系、資訊及科技教育學系、多元教育學系、數理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言語及聽覺科學學系、教育心理學系、體育運動科學系
| <small>中國語言及文學學系、英國語文教育學系、資訊及科技教育學系、多元教育學系、數理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言語及聽覺科學學系、教育心理學系、體育運動科學系</small>
|-
|-
| 交通學院
| <small>交通學院</small>
| 1923
| <small>1923</small>
| 鐵道學系、公共交通學系、航空學系、海洋運輸學系
| <small>鐵道學系、公共交通學系、航空學系、海洋運輸學系</small>
|-
|-
| 工程學院
| <small>工程學院</small>
| 1991
| <small>1991</small>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電子工程學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 <small>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電子工程學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small>
|-
|-
| 宗教學院
| <small>宗教學院</small>
| 2008
| <small>2008</small>
| 基督宗教學系
| <small>基督宗教學系</small>
|-
|<small>何禮臣法律學院</small>
|<small>2023</small>
|<small>法律系</small>
|}
|}


2,5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