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民主黨」:修訂間差異

大小無變化 、​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文字取代 - "基民黨" 取代為 "中民黨"
(文字取代 - "基督教民主黨" 取代為 "中道民主黨")
DC對話 | 貢獻
(文字取代 - "基民黨" 取代為 "中民黨")
第54行: 第54行:
== 歷史 ==
== 歷史 ==
=== 成立 ===
=== 成立 ===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中道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後自1973年隨慶寧民主聯盟成立並成為第二大在野黨而轉變成為穩定的三黨政治狀態。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中道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後自1973年隨慶寧民主聯盟成立並成為第二大在野黨而轉變成為穩定的三黨政治狀態。


而在景祥初期,由於民黨及社民黨分別因派系平衡崩潰而陷入分裂,加之明章帝逝世,導致民黨和社民黨在2004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失去多數黨地位,其中民黨部分改革派黨員出走成立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等政黨,進而使得希望帝國政壇打破「長期體制」的三極政黨,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而2009年帝國國會選舉前,分裂自社會民主黨的三個政黨(公民力量、新社會民主聯盟、國民民主運動)宣佈合併為公民進步黨,並在隨後的選舉一舉成為最大黨,令右派政黨認知到需要進一步聯合,以應對左派的崛起。
而在景祥初期,由於民黨及社民黨分別因派系平衡崩潰而陷入分裂,加之明章帝逝世,導致民黨和社民黨在2004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失去多數黨地位,其中民黨部分改革派黨員出走成立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等政黨,進而使得希望帝國政壇打破「長期體制」的三極政黨,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而2009年帝國國會選舉前,分裂自社會民主黨的三個政黨(公民力量、新社會民主聯盟、國民民主運動)宣佈合併為公民進步黨,並在隨後的選舉一舉成為最大黨,令右派政黨認知到需要進一步聯合,以應對左派的崛起。


因此在2010年時,民主黨和自由黨先行組成選舉聯盟「帝國,向前!」,但未能在2014年帝國國會選舉時取回第一大黨地位,令兩黨宣佈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正式合併。
因此在2010年時,民主黨和自由黨先行組成選舉聯盟「帝國,向前!」,但未能在2014年帝國國會選舉時取回第一大黨地位,令兩黨宣佈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正式合併。
1,2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