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Update}} | {{Update}} | ||
慶寧歷史從第一個大一統帝國體系晉朝建立算起至今,已有約三千年的歷史,相當深遠,因此慶寧歷史所傳承下來的文化及制度風俗等等,對慶寧及鄰國都有著顯著影響。 | |||
== | |||
=== | == 史前時期 == | ||
==='''氏族各自統領(上元100年至上元508年)(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418年)'''=== | === 舊石器時代 === | ||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慶寧曙猿在5,200萬年前生活在慶寧玉關一帶。考古証據顯示224萬年至225萬年前,慶寧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發現的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有玉關直立人、四都直立人等。 | |||
慶寧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以下幾個階段:以直立猿人為主的舊石器時代早中期(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接著進入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以山頂洞人為代表,距今約在20至10餘萬年前。 | |||
=== 中石器時代 === | |||
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約在前1萬至前7千年間存在著一個人類技術發展的過渡時期,這段時間少部分人開始散播到大陸西部以外的地區。至於大部分位於西部的人則邁向定居,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使用弓箭狩獵、貝塚漁撈、採集植物等經營生活,使用打製石器、磨製石器、骨角器等等。而此時人們也進行栽培,後期到晩期間種植稻。 | |||
=== 新石器時代 === | |||
鳴濱城、玉關城遺址的考古結果表明,慶寧人在1.8萬年前就已經會製作陶罐。陶罐的出現標誌著慶寧率先進入新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玉關文化,這一時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社會尚無明顯分層。緊接著是以鳴濱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這一時期,社會性質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社會貧富分化逐漸加深,同時生產力水平有顯著提高。而以東幌文化(4900年至4100年前)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有[[氏族]]的組成,並有集君主和祭司職能於一身的氏族領袖。這或許表明在東幌時代,社會的組織形態發生較大的轉變。 | |||
根據現在的考古學研究,慶寧的新石器時代呈現多元並立的情形,有中原的東幌文化、東大陸的長濱文化、南部的尼格文化等。 | |||
==上古時期(公元2000年前)== | |||
==='''中原氏族各自統領(上元100年至上元508年)(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418年)'''=== | |||
上元102年,歷史記載海崎首個氏族於嘉龍<ref>今海崎市森原區附近,具體位置已不可考</ref>成立,自此氏族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但氏族多,亦使衝突不斷。 | 上元102年,歷史記載海崎首個氏族於嘉龍<ref>今海崎市森原區附近,具體位置已不可考</ref>成立,自此氏族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但氏族多,亦使衝突不斷。 | ||
=== 氏族兼併時期 === | |||
=== 中原兩帝時期 === | |||
=== 中原統一帝國及夷狄建國時期 === | |||
==='''[[晉朝]](上元508年至上元1028年)(公元前1418年至公元前898年)'''=== | ==== '''[[晉朝]](上元508年至上元1028年)(公元前1418年至公元前898年)''' ==== | ||
上元508年,周啟統一各氏族,並祭天為帝,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定都文寧<ref>今山川都豚丘區附近,確切位置已不可考</ref>,是為晉朝,自稱晉太祖。 | 上元508年,周啟統一各氏族,並祭天為帝,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定都文寧<ref>今山川都豚丘區附近,確切位置已不可考</ref>,是為晉朝,自稱晉太祖。 | ||
第40行: | 第60行: | ||
明宗在位第二十二年,以盧比為首民變部隊攻入京城,明宗被俘,不久被殺,晉朝滅。盧比登基為帝,開展義朝。 | 明宗在位第二十二年,以盧比為首民變部隊攻入京城,明宗被俘,不久被殺,晉朝滅。盧比登基為帝,開展義朝。 | ||
==='''[[義朝]](上元1028年至上元1592年)(公元前898年至公元前408年)'''=== | ==== '''[[義朝]](上元1028年至上元1592年)(公元前898年至公元前408年)''' ==== | ||
上元1028年,盧比攻入晉京城文寧,並軟禁晉明宗,不久殺害其。後又在文寧祭天,登基為帝,並改文寧為義天,是為高祖。 | 上元1028年,盧比攻入晉京城文寧,並軟禁晉明宗,不久殺害其。後又在文寧祭天,登基為帝,並改文寧為義天,是為高祖。 | ||
第83行: | 第103行: | ||
上元1592年,劉銘起兵造反,並殺害孝宗,同時帶兵攻入西義,元宗自殺,義朝滅亡。 | 上元1592年,劉銘起兵造反,並殺害孝宗,同時帶兵攻入西義,元宗自殺,義朝滅亡。 | ||
==='''金朝(上元1592年至上元2008年)(公元前408年至公元8年)'''=== | ==== '''金朝(上元1592年至上元2008年)(公元前408年至公元8年)''' ==== | ||
==中世紀時期== | |||
=== 戰國時代 === | |||
= | ==== '''[[弘朝]](上元2008年至2201年)(公元8年至公元201年)''' ==== | ||
==='''[[弘朝]](上元2008年至2201年)(公元8年至公元201年)'''=== | |||
上元2008年,西朝被時農民軍推翻,農民軍擁時任領袖劉易珍為帝,建立弘朝,定都明城<ref>今山川都雙湖區</ref>。唯劉易珍僅在位一年便逝世,諡成祖,死前未有立太子,群臣便擁立三子劉成邦為帝,稱明帝。 | 上元2008年,西朝被時農民軍推翻,農民軍擁時任領袖劉易珍為帝,建立弘朝,定都明城<ref>今山川都雙湖區</ref>。唯劉易珍僅在位一年便逝世,諡成祖,死前未有立太子,群臣便擁立三子劉成邦為帝,稱明帝。 | ||
第102行: | 第124行: | ||
康帝死後,諡中宗,其子劉泰弘繼位,稱簡帝,其在位二十三年,被時任軍督江成奪位,弘朝滅亡。 | 康帝死後,諡中宗,其子劉泰弘繼位,稱簡帝,其在位二十三年,被時任軍督江成奪位,弘朝滅亡。 | ||
==='''[[江朝]](上元2201年至2246年)(公元201年至246年)'''=== | ==== '''[[江朝]](上元2201年至2246年)(公元201年至246年)''' ==== | ||
江成奪位後,建立江朝,自稱仁帝,不遷都。在位32年,多施仁政,使江朝國勢達到頂峯,故死後諡仁宗。 | 江成奪位後,建立江朝,自稱仁帝,不遷都。在位32年,多施仁政,使江朝國勢達到頂峯,故死後諡仁宗。 | ||
江成死後,其孫江言斌繼位,意圖削瀋,結果因戰略失誤,加上臣子不順,故終時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攻入皇宮而滅,江言斌下落不明,江朝滅亡,國祚僅45年。而李濤自立為帝,開展前景朝。 | 江成死後,其孫江言斌繼位,意圖削瀋,結果因戰略失誤,加上臣子不順,故終時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攻入皇宮而滅,江言斌下落不明,江朝滅亡,國祚僅45年。而李濤自立為帝,開展前景朝。 | ||
==='''[[前景朝]](上元2246年至2555年)(公元246年至555年)'''=== | === 三帝分治 === | ||
==== '''[[前景朝]](上元2246年至2555年)(公元246年至555年)''' ==== | |||
李濤在篡江朝之皇位後,自立為帝,改明城為慶寧,是為太祖。大中京帝國又向李濤稱臣,成為其藩屬國,以獲其保護。太祖在位三十年期間,國家大約承繼前朝江仁宗之勢。 | 李濤在篡江朝之皇位後,自立為帝,改明城為慶寧,是為太祖。大中京帝國又向李濤稱臣,成為其藩屬國,以獲其保護。太祖在位三十年期間,國家大約承繼前朝江仁宗之勢。 | ||
第134行: | 第158行: | ||
英宗少時繼位,但皇叔暨丞相李昌不服,起兵造反,英宗被逼禪讓與李昌,僅在位兩年,前景朝滅。 | 英宗少時繼位,但皇叔暨丞相李昌不服,起兵造反,英宗被逼禪讓與李昌,僅在位兩年,前景朝滅。 | ||
==='''[[後景朝]](上元2555年至2918年)(公元555年至918年)'''=== | === 景朝大一統時期 === | ||
==== '''[[後景朝]](上元2555年至2918年)(公元555年至918年)''' ==== | |||
英宗禪讓與李昌後,李昌為帝,是為泰宗,其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使國家在各個方面均達致前所未有的高峯。 | 英宗禪讓與李昌後,李昌為帝,是為泰宗,其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使國家在各個方面均達致前所未有的高峯。 | ||
第173行: | 第199行: | ||
後來攻入京城的郭江感其忠烈,為其厚葬。厚葬後即位為帝,開創衛朝。 | 後來攻入京城的郭江感其忠烈,為其厚葬。厚葬後即位為帝,開創衛朝。 | ||
==='''[[衛朝]](上元2918年至3182年)(公元918年至1182年)'''=== | ==='''[[衛朝|衛朝時期]](上元2918年至3182年)(公元918年至1182年)'''=== | ||
上元2918年9月,郭江攻入京城,景哀宗投井自殺,郭江於自立為帝,建立衛朝,自稱衛太祖,並遷都海景<ref>今海崎市杉宮區</ref>。 | 上元2918年9月,郭江攻入京城,景哀宗投井自殺,郭江於自立為帝,建立衛朝,自稱衛太祖,並遷都海景<ref>今海崎市杉宮區</ref>。 | ||
第231行: | 第257行: | ||
恭宗未有指定繼承人,朝臣便擁恭宗長子郭紋為帝,是為思宗,但此時以北宋皇室後裔趙成本為首的起義軍已攻入京城,思宗自知無力回天,便投井自殺,僅在位一年,衛朝滅亡。 | 恭宗未有指定繼承人,朝臣便擁恭宗長子郭紋為帝,是為思宗,但此時以北宋皇室後裔趙成本為首的起義軍已攻入京城,思宗自知無力回天,便投井自殺,僅在位一年,衛朝滅亡。 | ||
==='''宋朝(上元3182年至3430年)(公元1182年至1430年)'''=== | ==='''宋朝(上元3182年至3430年)(公元1182年至1430年)'''=== | ||
上元3182年,北宋皇室後裔趙成本為首的起義軍已攻入京城,衛思宗自知無力回天,便投井自殺。 | 上元3182年,北宋皇室後裔趙成本為首的起義軍已攻入京城,衛思宗自知無力回天,便投井自殺。 | ||
第266行: | 第290行: | ||
唯好景不常,紹寧七年,起義軍首領陳元益攻入京城,趙儀被殺,宋朝滅。 | 唯好景不常,紹寧七年,起義軍首領陳元益攻入京城,趙儀被殺,宋朝滅。 | ||
==='''紀朝(上元3431年至3644年)(公元1431年至1644年)'''=== | ==='''紀朝時期(上元3431年至3644年)(公元1431年至1644年)'''=== | ||
宋紹寧七年,起義軍首領陳益元攻入宋首都慶京,宋帝趙義被殺。陳益元在慶京即位,建立紀朝,是為紀高祖,又改慶京為泉州。 | 宋紹寧七年,起義軍首領陳益元攻入宋首都慶京,宋帝趙義被殺。陳益元在慶京即位,建立紀朝,是為紀高祖,又改慶京為泉州。 | ||
第288行: | 第312行: | ||
紀高宗仙儀二年,以明皇室成員朱慈炯為首的朱家軍攻入首都泉州,紀朝皇室東遷,自此開始東紀朝紀元。 | 紀高宗仙儀二年,以明皇室成員朱慈炯為首的朱家軍攻入首都泉州,紀朝皇室東遷,自此開始東紀朝紀元。 | ||
==='''明朝時期(上元3644年至3802年)(公元1644年至1802年)'''=== | |||
==='''明朝(上元3644年至3802年)(公元1644年至1802年)'''=== | |||
上元3644年,明皇室後裔朱慈炯為首的朱家軍攻入京城,並殺害紀哀宗及其他紀朝皇族。同時祭天,自立為帝,改泉州為理天府,是為弘祖。 | 上元3644年,明皇室後裔朱慈炯為首的朱家軍攻入京城,並殺害紀哀宗及其他紀朝皇族。同時祭天,自立為帝,改泉州為理天府,是為弘祖。 | ||
第303行: | 第325行: | ||
和義二十六年,安軍攻入京城,以施永真為首的成員要求真宗退位,真宗允,明朝滅,也象徵的封建朝代的沒落。施永真建立希望帝國,亦稱安朝。 | 和義二十六年,安軍攻入京城,以施永真為首的成員要求真宗退位,真宗允,明朝滅,也象徵的封建朝代的沒落。施永真建立希望帝國,亦稱安朝。 | ||
== | ==近代時期(上元3800年至今)== | ||
==='''希望帝國(安朝)(上元3802年至今)(公元1802年至今)'''=== | ==='''希望帝國(安朝)時期(上元3802年至今)(公元1802年至今)'''=== | ||
上元3802年,施永真帶領革命軍攻入明首都,明真宗決定退位。施永真建立[[神聖的希望帝國]],又為使國民適應,故又名安朝。他登基為帝,取尊號迪克一世,又稱太祖。 | 上元3802年,施永真帶領革命軍攻入明首都,明真宗決定退位。施永真建立[[神聖的希望帝國]],又為使國民適應,故又名安朝。他登基為帝,取尊號迪克一世,又稱太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