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帝國」:修訂間差異
小
文字取代 - "美國" 取代為 "合眾國"
imported>Ericchiueric (建立內容為「'''巴西帝國'''(葡萄牙語:'''Império do Brasil''';德語:'''Kaiserreich Der Brazil'''),通稱'''巴西'''(葡萄牙語:'''Brasil''';德語:'''Brazil'''),是南美洲的國家,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占南美洲約一半的領土。人口2.15億。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大部分位於赤道、南回歸線之間,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巴西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的新頁面) |
小 (文字取代 - "美國" 取代為 "合眾國") |
||
第17行: | 第17行: | ||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併後,葡萄牙成爲西班牙的一部分,建立了伊比利聯盟,隨後在1701年至1715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得勝利,並將巴西劃歸普盧斯亞管轄。1807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葡萄牙,1808年普盧斯亞本土被法軍所佔領,導致普盧斯亞皇室一度遷都到南美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戰爭結束才返回。在此期間為了爭取巴西人民的支持,宣布普盧斯亞與巴西的平等地位,並建立巴西帝國,自封巴西皇帝。1888年5月8日,議會通過無條件廢除奴隸制的法令並簽署《黃金法》,巴西結束奴隸制。 |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併後,葡萄牙成爲西班牙的一部分,建立了伊比利聯盟,隨後在1701年至1715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得勝利,並將巴西劃歸普盧斯亞管轄。1807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葡萄牙,1808年普盧斯亞本土被法軍所佔領,導致普盧斯亞皇室一度遷都到南美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戰爭結束才返回。在此期間為了爭取巴西人民的支持,宣布普盧斯亞與巴西的平等地位,並建立巴西帝國,自封巴西皇帝。1888年5月8日,議會通過無條件廢除奴隸制的法令並簽署《黃金法》,巴西結束奴隸制。 | ||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巴西接納了超過500萬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移民,成為僅次於 |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巴西接納了超過500萬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移民,成為僅次於合眾國,人口最多的美洲移民國家。 | ||
1930年代,巴西開始工業化,同時處於熱圖利奧·瓦加斯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下,直至1945年才結束。瓦加斯其後成立巴西工黨,於1951-1954年通過民選再度上台。瓦加斯1954年迫於政治壓力自殺後,巴西政局動蕩不安。 | 1930年代,巴西開始工業化,同時處於熱圖利奧·瓦加斯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下,直至1945年才結束。瓦加斯其後成立巴西工黨,於1951-1954年通過民選再度上台。瓦加斯1954年迫於政治壓力自殺後,巴西政局動蕩不安。 | ||
第23行: | 第23行: | ||
1960年,巴西首都由位於海岸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行政首都巴西利亞,以減輕里約熱內盧作為政治和經濟首都的壓力。1964年,巴西發生軍隊政變,推翻巴西(舊)工黨政府,建立了長達21年的反共右翼軍人獨裁統治。 | 1960年,巴西首都由位於海岸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行政首都巴西利亞,以減輕里約熱內盧作為政治和經濟首都的壓力。1964年,巴西發生軍隊政變,推翻巴西(舊)工黨政府,建立了長達21年的反共右翼軍人獨裁統治。 | ||
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接替埃內斯托·蓋澤爾,成為巴西最後一任軍人首相,1984年,若昂·菲格雷多在 | 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接替埃內斯托·蓋澤爾,成為巴西最後一任軍人首相,1984年,若昂·菲格雷多在合眾國做心臟手術時,巴西人走上街頭,要求民選產生下任首相。 | ||
1985年1月15日,前參議員坦克雷多·內維斯在民主間接選舉中當選首相,但在他就職前突發急病,一個多月後病逝,副首相若澤·薩爾內繼任總統。1989年舉行首次首相直選。 | 1985年1月15日,前參議員坦克雷多·內維斯在民主間接選舉中當選首相,但在他就職前突發急病,一個多月後病逝,副首相若澤·薩爾內繼任總統。1989年舉行首次首相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