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
次編輯
(→總統提名) |
無編輯摘要 標籤:流動版編輯 流動版網頁編輯 進階流動版編輯 |
||
第75行: | 第75行: | ||
== 總統直選制的建立 == | == 總統直選制的建立 == | ||
1988年,總統蔣經國在任內逝世,時為副總統的謝東閔因而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而謝東閔上任後不久,持續三十年的「維新體制」和對兩 | |||
並在1990年總統選舉中推舉行政院院長孫運璿並在國民大會當選獲得六年任期。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權限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占大多數,因此國民黨內能不能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最大的關鍵。鑒於國民黨內「非主流派」仍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非主流派」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直選的構想被壓了下來。 | |||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以社會黨為首主張直接選舉制的各黨,不斷在南京市及各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持。 |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以社會黨為首主張直接選舉制的各黨,不斷在南京市及各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