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修訂間差異

增加 1,754 位元組 、​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DC對話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標籤流動版編輯 流動版網頁編輯 進階流動版編輯
第50行: 第50行:


=== 社會黨 ===
=== 社會黨 ===
1988年9月
1988年9月,隨着對前共產黨的黨禁解除,以前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一書記胡耀邦等為首的溫和派宣佈組建社會黨,同時拋棄過往的共產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提倡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主義和民主化,又宣告將會參加翌年1月舉行的第八屆國民大會選舉和第十四屆立法院選舉,又表明會派人參與總統副總統選舉。


1990年的第八屆國民大會選舉是自1954年後首屆有左翼政黨參加的國民大會選舉,而社會黨以三成五席位一躍在國民大會成為第二大黨,僅次於國民黨,更在同日舉行的立法院選舉中奪得326席,以一席之差勝過國民黨,結束了國民黨自1948年行憲以來於立法院的第一大黨地位,以及1954年起的三分之二優勢席次,亦印證了社會黨的迅速崛起。
選後不久,社會黨公告將由總書記胡耀邦、第一副書紀趙紫陽代表社會黨參選第八屆總統副總統選舉,又推舉以胡克實為立法院院長候選人,並以「徹底終結黨國體制」為口號,一時贏得不少支持率,被認為有可能阻止國民黨的孫運璿入主總統府。
而後於2月初,孫運璿以「民主對話協商」為由,邀請胡耀邦等社會黨高層協商,希望爭取社會黨的支持以通過未來的政治改革法案,和制衡黨內的「非主流派」。最終國民黨以禮讓立法院長一職,換取社會黨不派人參選總統和支持政治改革法案。但兩黨對副總統則採「各自爬山」的方針,不另合作,此舉令社會黨形成只有趙紫陽參選副總統選舉的局面,同時令日後修憲時社會黨得以藉此實現部分當年於政協憲草内的方針,如無形國大。


== 候選人 ==
== 候選人 ==
1,2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