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37行: | 第37行: | ||
=== 符騰堡王朝 === | === 符騰堡王朝 === | ||
烏爾里希二世登基後,延續前任烏爾里希一世的政策 | 烏爾里希二世登基後,延續前任烏爾里希一世的政策,在其51年的統治期間,南討波立聯邦,也派遣兵團支援國外的戰爭,例如英法百年戰爭的蘭開斯特時期、胡斯戰爭和歐洲各國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但連年的戰爭損耗也讓條頓騎士王國國力再次稍微衰退。盡管如此,烏爾里希二世仍被稱為「'''受人愛戴的烏爾里希'''」。 | ||
1480年,烏爾里希二世駕崩,死後傳位於其子'''海因里希一世''',在位期間,因其父的長年征戰,令海因里希在聽取大臣與總議會的意見後,開始休養生息,並 | 1480年,烏爾里希二世駕崩,死後傳位於其子'''海因里希一世''',在位期間,因其父的長年征戰,令海因里希在聽取大臣與總議會的意見後,開始休養生息,並重啟漢薩同盟的貿易,使其經濟重新復蘇,在其39年的統治中,條頓騎士王國的經濟達到了巔峰,國力上也能與西歐的法國所抗衡。然而,長達30年的休養生息也使條頓騎士團團員青黃不接,為後來的覆滅埋下伏筆。 | ||
1519年,海因里希一世駕崩,由其子喬治一世繼承。 | 1519年,海因里希一世駕崩,由其子喬治一世繼承。在位初期,喬治一世勵精圖治,有其父遺風,然而在後期,其烏爾里希新政所帶來的貴族階級與平民階級的崛起迅速腐化了這些階級,讓國力逐漸衰退,古斯塔夫一世所帶領的瑞典帝國以及波立聯邦虎視眈眈著條頓地區,新成立的俄羅斯沙皇國也開始嘗試進軍波羅的海,讓條頓三面受敵,最終於1558年駕崩。 | ||
1558年,佛德里希一世繼位,雖然三面受敵,但其仍然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甚至將條頓騎士團國舊有體制部分復辟,登基初期所開始的利沃尼亞戰爭也以條頓騎士王國的慘敗告終,利沃尼亞公國在1562年并入瑞典。1581年,隨著瑞典-波立聯軍攻入柯尼斯堡,佛德里希一世率領官兵投降,並獲准與家庭流亡至原有屬地符騰堡,開啟瓦薩王朝對條頓地區的統治。 | |||
== 普盧斯亞第一王國(1581-1596) == | == 普盧斯亞第一王國(1581-1596) == | ||
1581年,隨著瑞典成功征服條頓地區,為了將該地區「去日耳曼化」,瑞典帝國在此建立了由瓦薩王朝率領的普盧斯亞王國,並由古斯塔夫一世三子馬格努斯·瓦薩擔任國王,稱為'''馬格努斯一世''',並由當地人戈特哈德·凱特勒擔任總督。 | |||
在位期間,政府采用暴力鎮壓政策消滅一切反動派,並收徵苛稅以支援瑞典對俄國和波立的戰爭,而凱特勒家族也趁此搜刮民膏,引發普盧斯亞地區居民不滿。 | |||
1595年,在波立聯邦的協助下,普盧斯亞居民於但澤發動暴動,最終演變成普盧斯亞大起義,馬格努斯一世流亡瑞典,埃里克十四世的次子,當時在普盧斯亞的古斯塔夫被當地既得利益者推舉為新任國王,稱為'''古斯塔夫一世''',但在2天後,隨著起義軍攻入皇宮,古斯塔夫被捕後驅逐出境,結束普盧斯亞第一王國,也因古斯塔夫一世一生從未登基,而被後世史學家質疑其普盧斯亞國王的身份。 | |||
== 普盧斯亞第二王國(1596-1808) == | == 普盧斯亞第二王國(1596-18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