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興國大公南邑植校」:修訂間差異

增加 150 位元組 、​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無編輯摘要
第23行: 第23行:


=== 與宰相之位擦身而過 ===
=== 與宰相之位擦身而過 ===
北辰士祈任期末期,由於北辰士祈已年老體衰,群臣開始提議盡快任命新宰相,並讓北辰士祈回鄉安養。此時各部尚書均被提及,尤其是工務尚書南邑植校因為主持帝國建設有功,且長年配合何西與北辰士祈的西化建設政策,所以在改革派之間擁有不小的呼聲。但保守派直言「興國大公雖有功,但依然無法抹滅他是蠻夷後代的事實。依照祖訓,蠻夷不得踏入朝堂。現在雖然放寬了,但我們依然要堅守這底線,不能讓蠻夷當內閣首腦。」而後保守派更因此與改革派發生衝突,最後安太祖為了平息紛爭,只能放棄讓南邑植校擔任下一任宰相,並且給予太子少師頭銜作為補償。隨後在1824年,北辰士祈於任內去世,安太祖也將何西招回擔任宰相。
在1816年,忠國大公趙繁澆去世,太師之位空缺。由於南邑植校的貢獻,以及他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家主,所以被永祚帝冊封為太師。
 
北辰士祈任期末期,由於北辰士祈已年老體衰,群臣開始提議盡快任命新宰相,並讓北辰士祈回鄉安養。此時各部尚書均被提及,尤其是擁有太師頭銜的工務尚書南邑植校因為主持帝國建設有功,且長年配合何西與北辰士祈的西化建設政策,所以在改革派之間擁有不小的呼聲。但保守派直言「興國大公雖有功,但依然無法抹滅他是蠻夷後代的事實。依照祖訓,蠻夷不得踏入朝堂。現在雖然放寬了,但我們依然要堅守這底線,不能讓蠻夷當內閣首腦。」而後保守派更因此與改革派發生衝突,最後安太祖為了平息紛爭,只能放棄讓南邑植校擔任下一任宰相。隨後在1824年,北辰士祈於任內去世,安太祖也將何西招回擔任宰相。
=== 辭官 ===
=== 辭官 ===
1829年,南邑植校迎來了60歲生日。由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南邑植校決定辭官回鄉,並正式完全接手自己還在工作時就成立的翔星行。
1829年,南邑植校迎來了60歲生日。由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南邑植校決定辭官回鄉,並正式完全接手自己還在工作時就成立的翔星行。
5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