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盧斯亞軍政府」:修訂間差異

移除 12 位元組 、​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文字取代 - "佛德里希二世" 取代為 "魯道夫一世"
(文字取代 - "佛德里希四世" 取代為 "佛德里希二世")
(文字取代 - "佛德里希二世" 取代為 "魯道夫一世")
第16行: 第16行:
| government_type = [[w:zh: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br>獨裁專制<br>軍政府
| government_type = [[w:zh: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br>獨裁專制<br>軍政府
| leader_title1 = [[大普盧斯亞帝國君主|帝國皇帝]]
| leader_title1 = [[大普盧斯亞帝國君主|帝國皇帝]]
| leader_name1 = [[歐根一世]](首任)<br>[[佛德里希二世]](末任)
| leader_name1 = [[歐根一世]](首任)<br>[[魯道夫一世]](末任)
| leader_title2 = [[普盧斯亞軍政府最高統帥列表|最高統帥]]
| leader_title2 = [[普盧斯亞軍政府最高統帥列表|最高統帥]]
| leader_name2 =  [[卡爾·鄧尼兹]](首任)<br>[[烏爾里希·德梅齊埃]](末任)
| leader_name2 =  [[卡爾·鄧尼兹]](首任)<br>[[烏爾里希·德梅齊埃]](末任)
第56行: 第56行:


=== 共和國及内戰(1956-1962) ===
=== 共和國及内戰(1956-1962) ===
斐迪南·舍爾納上臺後,極力推動國家軍事化並宣佈永久廢除國會及其他議政途徑,也宣佈包括皇室在内,全民皆兵,這使剛剛登基的[[佛德里希二世]]被迫流亡至[[巴西帝國|巴西]],隨後舍爾納於1959年7月3日單方面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並建立第二共和國(第一共和國為拿破侖戰爭時代)這引得全民不滿,殖民地紛紛爆發獨立戰爭並宣佈重新效忠[[佛德里希二世]],1961年4月,但澤起義爆發,普盧斯亞臨時政府建立,並引發1年的内戰,最後於1962年3月9日,建立了兩年八個月的第二共和國以舍爾納的去世宣告終結,帝國重新建立。
斐迪南·舍爾納上臺後,極力推動國家軍事化並宣佈永久廢除國會及其他議政途徑,也宣佈包括皇室在内,全民皆兵,這使剛剛登基的[[魯道夫一世]]被迫流亡至[[巴西帝國|巴西]],隨後舍爾納於1959年7月3日單方面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並建立第二共和國(第一共和國為拿破侖戰爭時代)這引得全民不滿,殖民地紛紛爆發獨立戰爭並宣佈重新效忠[[魯道夫一世]],1961年4月,但澤起義爆發,普盧斯亞臨時政府建立,並引發1年的内戰,最後於1962年3月9日,建立了兩年八個月的第二共和國以舍爾納的去世宣告終結,帝國重新建立。


=== 經濟騰飛時期(1962-1986) ===
=== 經濟騰飛時期(1962-1986) ===
帝國重新建立後,[[佛德里希二世]]任命[[康拉德·艾德諾]]為看守首相並代理至1962年9月底的選舉,選舉以軍方代表,正義黨的[[海因里希·特雷特納]]以壓倒性局勢<ref>被民主派認爲是透過作弊來勝出選舉,但事實推翻了他們的猜測。</ref>勝出,開始了由左翼軍方人士執政的「黃金二十年」。
帝國重新建立後,[[魯道夫一世]]任命[[康拉德·艾德諾]]為看守首相並代理至1962年9月底的選舉,選舉以軍方代表,正義黨的[[海因里希·特雷特納]]以壓倒性局勢<ref>被民主派認爲是透過作弊來勝出選舉,但事實推翻了他們的猜測。</ref>勝出,開始了由左翼軍方人士執政的「黃金二十年」。


在此期間,普盧斯亞透過工人福利改革,全民醫保,以及開放外貿區大幅發展,並從戰後的一片蕭條重建,經濟突飛猛進,而特雷特納也因此連任12年。,但隨著國民收入增加,社會對民主選舉的渴望越來越大,特雷特納的優勢便逐漸減少。
在此期間,普盧斯亞透過工人福利改革,全民醫保,以及開放外貿區大幅發展,並從戰後的一片蕭條重建,經濟突飛猛進,而特雷特納也因此連任12年。,但隨著國民收入增加,社會對民主選舉的渴望越來越大,特雷特納的優勢便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