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盧斯亞歷史」:修訂間差異

增加 3,715 位元組 、​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45行: 第45行:
1558年,佛德里希一世繼位,雖然三面受敵,但其仍然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甚至將條頓騎士團國舊有體制部分復辟,登基初期所開始的利沃尼亞戰爭也以條頓騎士王國的慘敗告終,利沃尼亞公國在1562年并入瑞典。1581年,隨著瑞典-波立聯軍攻入柯尼斯堡,佛德里希一世率領官兵投降,並獲准與家庭流亡至原有屬地符騰堡,開啟瓦薩王朝對條頓地區的統治。
1558年,佛德里希一世繼位,雖然三面受敵,但其仍然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甚至將條頓騎士團國舊有體制部分復辟,登基初期所開始的利沃尼亞戰爭也以條頓騎士王國的慘敗告終,利沃尼亞公國在1562年并入瑞典。1581年,隨著瑞典-波立聯軍攻入柯尼斯堡,佛德里希一世率領官兵投降,並獲准與家庭流亡至原有屬地符騰堡,開啟瓦薩王朝對條頓地區的統治。


== 普盧斯亞第一王國(1581-1596) ==
== 普盧斯亞第一王國(1581-1595) ==
1581年,隨著瑞典成功征服條頓地區,為了將該地區「去日耳曼化」,瑞典帝國在此建立了由瓦薩王朝率領的普盧斯亞王國,並由古斯塔夫一世三子馬格努斯·瓦薩擔任國王,稱為'''馬格努斯一世''',並由當地人戈特哈德·凱特勒擔任總督。
1581年,隨著瑞典成功征服條頓地區,為了將該地區「去日耳曼化」,瑞典帝國在此建立了由瓦薩王朝率領的普盧斯亞王國,並由古斯塔夫一世三子馬格努斯·瓦薩擔任國王,稱為'''馬格努斯一世''',並由當地人戈特哈德·凱特勒擔任總督。


第52行: 第52行:
1595年,在波立聯邦的協助下,普盧斯亞居民於但澤發動暴動,最終演變成普盧斯亞大起義,馬格努斯一世流亡瑞典,埃里克十四世的次子,當時在普盧斯亞的古斯塔夫被當地既得利益者推舉為新任國王,稱為'''古斯塔夫一世''',但在2天後,隨著起義軍攻入皇宮,古斯塔夫被捕後驅逐出境,結束普盧斯亞第一王國,也因古斯塔夫一世一生從未登基,而被後世史學家質疑其普盧斯亞國王的身份。
1595年,在波立聯邦的協助下,普盧斯亞居民於但澤發動暴動,最終演變成普盧斯亞大起義,馬格努斯一世流亡瑞典,埃里克十四世的次子,當時在普盧斯亞的古斯塔夫被當地既得利益者推舉為新任國王,稱為'''古斯塔夫一世''',但在2天後,隨著起義軍攻入皇宮,古斯塔夫被捕後驅逐出境,結束普盧斯亞第一王國,也因古斯塔夫一世一生從未登基,而被後世史學家質疑其普盧斯亞國王的身份。


== 普盧斯亞第二王國(1596-1808) ==
== 普盧斯亞第二王國(1595-1808) ==
1596年,在推翻了第一王國後,新成立的臨時總議會宣佈由同信基督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擔任國王,
1596年,在推翻了第一王國後,新成立的臨時總議會宣佈由同信基督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擔任國王,最終選出内奧地利大公攝政馬克西米利安擔任國王,是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位期間休養生息,重啟漢薩同盟的貿易,並讓擔任瓦薩時期總督的凱特勒家族戴罪立功,開始殖民海外地區,將此前搜刮民膏的財富當作海外拓荒的資金,發展海軍,有助於讓普盧斯亞成為歐洲其中一個強國。


== 普盧斯亞第一共和國(1808-1811) ==
1618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駕崩後並無子嗣,最後指定了内奧地利大公,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擔任國王,稱為'''[[斐迪南一世]]。'''在繼任神聖羅馬帝國後,他重新調整各國版圖,並將總議會權力削弱,也在三十年戰爭中取得階段性勝利。為了延續其祖先卡爾五世任内提出的版圖分割政策,遂將普盧斯亞在身後給予其三子利奧波德,是為'''[[利奧波德世]]'''。


== 普盧斯亞第三王國(1811-1878) ==
利奧波德一世任内被迫將部分領土短暫割讓給瑞典,但隨著古斯塔夫二世的駕崩與瑞典國力的逐漸衰頹而奪回。新教也在此時被大幅衰弱,使其開始重振基督教在王國的地位。在此期間,普盧斯亞殖民軍隊也擊潰了葡萄牙在巴西的遺留,正式入駐巴西地區,也因其對軍隊的愛好故被稱為「'''士兵國王'''」。死後因無子嗣,總議會通過讓由哈布斯堡王朝推薦的洛林公爵卡爾·利奧波德繼任國王,是為'''[[卡爾一世]]''',開啟了洛林王朝的統治。
 
卡爾一世在位期間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殖民亞洲地區與·建立小威尼斯皇家屬地,並進行教育改革,除了軍事外新增教授科學與人文,為後來普盧斯亞崛起為世界霸權鋪路。其也在歐洲大陸上南征北戰,成功開拓了哈布斯堡與洛林的生存空間,身後傳位於長子'''[[利奧波德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在位時因其愛民如子,被稱為「'''好人的利奧波德'''」,任内隨著法國霸權的確立,普盧斯亞開始避之鋒芒,放開對商業市場的限制,並從荷蘭引進資本主義模式,成功發展普盧斯亞經濟。在位期間其也大肆抓捕異己,並采用酷刑對待罪犯,駕崩後傳位於十二子卡爾·亞歷山大,是為'''[[卡爾二世(普盧斯亞)|卡爾二世]]'''。
 
卡爾二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將國家經濟搞得有聲有色,但對外戰爭三次敗於「軍事天才」勃蘭登堡國王腓特烈大帝成為其在位半世紀以來的遺憾,同時普盧斯亞的文化也逐漸自立為一個新的文化,奠定在中北歐的全方位霸權,其死後因無子嗣,傳位於其侄子馬克西米利安,是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洛林的統治。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位期間建立巴西帝國,自任皇帝,並開始殖民非洲與海地島。但其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組建了反法同盟,接連被法國軍隊擊敗,最終因傳染病駕崩,死後傳位於侄子卡爾,是為'''[[卡爾三世]]'''。
 
卡爾三世在位期間全力應付拿破侖崛起所帶來的威脅,可惜敗於法軍亡國,自己則逃亡至巴西,普盧斯亞第一共和國建立。
 
== 普盧斯亞第一共和國(1808-1813) ==
普盧斯亞第一共和國建立後,拿破侖任命了法國元帥安德烈·馬塞納為總統,並開始了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民法典也於1810年編纂完成,建立了普盧斯亞憲政民主的雛形,並為未來的1848年革命埋下伏筆。
 
隨著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以反法同盟的勝利結束,俄軍攻入柯尼斯堡並重新建立普盧斯亞第三王國,卡爾三世得以重新回歸普盧斯亞本土,結束五年的流亡生涯。
 
== 普盧斯亞第三王國(1813-1878) ==


== 大普盧斯亞第一帝國(1878-1937) ==
== 大普盧斯亞第一帝國(1878-1937) ==
第74行: 第91行:
{{普盧斯亞歷史時間綫}}
{{普盧斯亞歷史時間綫}}
[[分類:普盧斯亞]]
[[分類:普盧斯亞]]
[[分類:普盧斯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