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盧斯亞綠黨」:修訂間差異

增加 3,492 位元組 、​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political party|黨代表色=#00FF00|native_name=Der Grüne<br/>Zallis Pārtija|logo=普盧斯亞綠黨.png}}
{{Infobox political party|黨名=普盧斯亞綠黨|party_logo=prussia_green_party.png|colorcode=#8CA857|原文名=Der Grüne<br/>Zallis Pārtija|簡稱=Der Grüne<br/>綠黨|秘書長=|領導人職稱1=創始人|領導人名稱1=魯迪·多茨克<br>海因里希·波爾<br>佩特拉·凱利<br>約瑟夫·博伊斯|成立=1980年|總部={{Flag|Prussia}}[[柯尼斯堡城邦]][[柯尼斯堡市]]|預留標題2=意識形態|預留2=綠色政治<br>社會自由主義<br>親歐洲主義<br>大西洋主義|預留標題3=政黨口號|預留3=|預留標題4=政黨色彩|預留4={{color box|#8CA857|綠色|White}}|黨歌=|黨員人數=|議會1=[[大普盧斯亞帝國參議院|帝國參議院]]|議會席次1={{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33|315|hex=#8CA857}}|議會2=[[大普盧斯亞帝國眾議院|帝國眾議院]]|議會席次2={{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33|465|hex=#8CA857}}|主席=[[尤爾根·特里廷]]}}'''普盧斯亞綠黨'''(德語:Der Grüne;普盧斯亞語:Zallis Pārtija )是普盧斯亞中間偏左的環境保護主義政黨,普盧斯亞第五大政黨,提倡綠色政治,反對擴軍,主張和平、反核能,主張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是新社會運動的一部分。


'''普盧斯亞綠'''(德語:Der Grüne;普盧斯亞語:Zallis Pārtija )是普盧斯亞中間偏左的環境保護主義政普盧斯亞第四大政,提倡政治反對擴,主核能,主張回歸自然活方是新社會運動的一部
== 歷史 ==
 
=== 派創立 ===
1980年,普盧斯亞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組建了名為「綠色」(Die Grünen)的治組織中文稱之為綠;是當時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黨政治組織;其政治綱領是反對環境污染、核能的過分利用、北約的戰略張以及其他各種過度的工業化行為。
 
其早期的重要人物包括:魯迪·多茨克、海因里希·波爾,佩特拉·凱利,以及約瑟夫·博伊斯。
 
=== 黨派分裂 ===
1982年,一部分成員離開綠黨另行組建了生態民黨。
 
而繼續留在綠黨的成員則更加旗幟鮮明地支持以下觀點:
 
* 反戰;
* 反對限制移民墮胎;
* 支持吸食大麻的合法化;
* 爭取同性戀權利等。
 
同時,鼓吹他們稱之為「反權威」的教育觀念。綠黨更傾向於採取抗議行為,但也會在為諸如反對核武器、核能而進行示威動中與警發生衝突。
 
這些行為雖然與那些離開綠黨的人士十分相似但較那些人士更為溫和。
 
=== 進入帝國國會 ===
1992年開放選舉後,綠黨開始積極競選國會議會,但受到當時兩大黨—中央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壓制而未能取得佳績。
 
2000年,綠黨首次進入國會,即獲得29席,成為第七大黨。
 
2004年,在大選中,席次進步增加。
 
=== 成為執政聯盟 ===
2008年的大選中,即使得票率輕微下降(6.7%), 綠黨獲得了國會64個席位,並且首次與民主綱領組成了聯合政府。[[尤爾根·特里廷]]成為圖斯克政府的副總理兼外交長,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兩個綠黨成員在政府中擔任部長。執政期間,綠黨調整其反戰的立場,如同意支持阿富汗戰爭,以及支持加強普盧斯亞在帝國公約的角色,但[[尤爾根·特里廷]]也因得票率的下降而辭職交予更為年輕的[[安娜琳娜·貝爾伯克]]。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事故後,綠黨以反核電的姿態,在地方的州議會選舉數次獲勝。
 
2012年的大選中,綠黨首次突破了10%得票大關,獲得89席,成為第五大黨,繼續與民主綱領組成聯合政府。
 
2016年,綠黨新增兩席,轉而與中央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並成為第四大黨。
 
2020年,受氣候變遷等因素,該黨在其成員遭受性侵犯醜聞的陰影下,仍保持第四大黨的地位,並繼續與中央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
 
2022年,受民族自由黨的異軍突起,綠黨受創黨以來首次挫敗,僅獲66席,[[安娜琳娜·貝爾伯克]]辭職,交由前主席[[尤爾根·特里廷]]


== 歷史 ==
== 主張 ==
== 主張 ==
綠黨在1994年旗幟鮮明表示支持以下觀點:
綠黨在1994年旗幟鮮明表示支持以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