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小 (文字取代 - "佛德里希二世" 取代為 "魯道夫一世") |
無編輯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2009年,原民主綱領黨籍的安德烈森·海德里希宣佈因不滿首相唐納德·圖斯克所主張的左翼政策以及在[[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中的無力應對,自行與伯恩德·盧克創立了民族自由黨,提倡保守主義、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被認為是國家民主黨的「思想繼承者」,安德烈森也創立了黨報《民族之聲》,懷疑帝國公約所執行的歐洲共融政策,並提出「民族自立 唯一出路」的思路,吸引在科爾自由主義改革後受到牽連的失業人士以及原國家民主黨的保守派加入。 | 2009年,原民主綱領黨籍的安德烈森·海德里希宣佈因不滿首相唐納德·圖斯克所主張的左翼政策以及在[[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中的無力應對,自行與伯恩德·盧克創立了民族自由黨,提倡保守主義、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被認為是國家民主黨的「思想繼承者」,安德烈森也創立了黨報《民族之聲》,懷疑帝國公約所執行的歐洲共融政策,並提出「民族自立 唯一出路」的思路,吸引在科爾自由主義改革後受到牽連的失業人士以及原國家民主黨的保守派加入。 | ||
次年,民自黨首次參選國會,斬獲眾議院兩席,成為國會第十大黨,安德烈森也以壓倒性優勢連任其眾議院議席。 | |||
2014年,民自黨采取更溫和的主張,提出保障就業、革新政府的政綱,成功大增12席,更首次進入參議院,獲得該院兩席,成為國會繼[[普盧斯亞中央民主黨|中央民主黨]]、[[民主綱領]]、[[普盧斯亞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普盧斯亞綠黨|綠黨]]、[[普盧斯亞新左翼|新左翼]]、[[普盧斯亞新人民黨|新人民黨]]、[[普盧斯亞工黨|工黨]]與[[普盧斯亞自由民主黨|自由民主黨]]後的第九大黨。 | |||
2018年隨著對新行動聯盟政府的質疑越來越高,民自黨也隨之不斷擴張其議席至85席,成為第五大黨。 | |||
2022年改選,民自黨 | 2022年改選,民自黨利用其專注在波羅的海發展黨部的「東部戰略」而一舉成為最大黨,坐擁308席,並建立[[安德烈森內閣]]。 | ||
2022年刺殺案後,民自黨議員[[蒂諾·克魯帕拉]]出走創立[[帝國前進]],引發往後兩年對民自黨的退黨潮。 | 2022年刺殺案後,民自黨議員[[蒂諾·克魯帕拉]]出走創立[[帝國前進]],引發往後兩年對民自黨的退黨潮。 | ||
第71行: | 第71行: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50px;" |其他 | !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50px;" |其他 | ||
|- | |- | ||
![[ | ![[2010年大普盧斯亞帝國國會選舉|2010年]] | ||
| rowspan="4" |[[安德烈森·海德里希]]<small>Andreas Heidrich</small><small>(1962-)</small> | | rowspan="4" |[[安德烈森·海德里希]]<small>Andreas Heidrich</small><small>(1962-)</small> | ||
|{{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0|340|hex=#800000}} | |{{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0|340|hex=#800000}} | ||
第83行: | 第83行: | ||
| rowspan="93" | | | rowspan="93" | | ||
|- | |- | ||
![[ | ![[2014年大普盧斯亞帝國國會選舉|2014年]] | ||
|{{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2|340|hex=#800000}} | |{{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2|340|hex=#800000}} | ||
|{{increase}} 2 | |{{increase}} 2 | ||
第92行: | 第92行: | ||
<small>(新行動聯盟)</small> | <small>(新行動聯盟)</small> | ||
|- | |- | ||
![[ | ![[2018年大普盧斯亞帝國國會選舉|2018年]] | ||
|{{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17|340|hex=#800000}} | |{{Infobox political party/seats|17|340|hex=#800000}} | ||
|{{increase}} 15 | |{{increase}}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