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小 (文字取代 - "340" 取代為 "345") 標籤:流動版編輯 流動版網頁編輯 |
無編輯摘要 |
||
第23行: | 第23行: | ||
'''民主綱領'''(波蘭語:'''Platforma Demokracja''';德語:'''Demokratisches Plattform''';普語:'''Platfōrmi Demōkratisks''',縮寫為DP)是普盧斯亞中間偏右自由主義政黨。 | '''民主綱領'''(波蘭語:'''Platforma Demokracja''';德語:'''Demokratisches Plattform''';普語:'''Platfōrmi Demōkratisks''',縮寫為DP)是普盧斯亞中間偏右自由主義政黨。 | ||
== 歷史 == | == 歷史 == | ||
2000年,安傑伊·歐雷霍斯基(Andrzej Olechowski)與馬切伊·普瓦金斯基(Maciej Płażyński)脫離中間偏右的執政黨[[普盧斯亞中央民主黨|中央民主黨]],與脫離[[普盧斯亞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的[[唐納德·圖斯克]]成立民主綱領黨。該年國會選舉,該黨得票率12.6%,拿下78席 | 2000年,安傑伊·歐雷霍斯基(Andrzej Olechowski)與馬切伊·普瓦金斯基(Maciej Płażyński)脫離中間偏右的執政黨[[普盧斯亞中央民主黨|中央民主黨]],與脫離[[普盧斯亞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的[[唐納德·圖斯克]]成立民主綱領黨。該年國會選舉,該黨得票率12.6%,拿下78席。安傑伊·歐雷霍斯基、馬切伊·普瓦金斯基與當奴·圖斯克有時被媒體戲稱為「三大男高音」。歐雷霍斯基與普瓦金斯基在結束議員任期後退黨,引得民主綱領黨在下一屆遭到泡沫化,僅以4%的成績獲得24席。 | ||
2008年國會選舉,民主綱領黨拿下41.51%的選票,獲得360席。該黨成為國會兩院最大黨,並與中間偏右的新人民黨和中間偏左的綠黨組成執政聯盟。 | 2008年國會選舉,民主綱領黨拿下41.51%的選票,獲得360席。該黨成為國會兩院最大黨,並與中間偏右的新人民黨和中間偏左的綠黨組成執政聯盟。 | ||
第38行: | 第38行: | ||
民主綱領黨被認為是中間派的政黨,立場親帝國公約。支持者主要在南普魯士邦、波兹南邦與勃蘭登堡邦。 | 民主綱領黨被認為是中間派的政黨,立場親帝國公約。支持者主要在南普魯士邦、波兹南邦與勃蘭登堡邦。 | ||
在經濟政策方面,該黨採取經濟自由主義,但反對過度的自由市場經濟,認同 | 在經濟政策方面,該黨採取經濟自由主義,但反對過度的自由市場經濟,認同普盧斯亞應加強在歐洲的市場經濟地位,與疑歐的[[普盧斯亞民族自由黨|民族自由黨]]相對。 | ||
而在社會議題上,該黨原傾向保守主義立場,包括反對墮胎、同性婚姻、軟性毒品合法化、安樂死、胎兒幹細胞研究,和部分反對體外人工受精的廣泛可得性。但另一方面,社會自由主義「派系」不斷成長,他們支持進步主義的國家現代化、社會正義、支持民事結合、放寬墮胎限制、干預市場經濟、彈性保障(Flexicurity)和環境可持續性。該黨也希望賭博定罪化。 | 而在社會議題上,該黨原傾向保守主義立場,包括反對墮胎、同性婚姻、軟性毒品合法化、安樂死、胎兒幹細胞研究,和部分反對體外人工受精的廣泛可得性。但另一方面,社會自由主義「派系」不斷成長,他們支持進步主義的國家現代化、社會正義、支持民事結合、放寬墮胎限制、干預市場經濟、彈性保障(Flexicurity)和環境可持續性。該黨也希望賭博定罪化。 | ||
該黨黨綱的核心訴求包括 | 該黨黨綱的核心訴求包括普盧斯亞經濟現有公部門的私有化、直接選舉地方領導、簡單多數票當選選舉制度代替比例代表制、勞動法改革、國家銀行的獨立貨幣政策、15%單一稅、地方分權。民主綱領黨執政第三年,私有化仍緩慢進行,每年只有數個企業私有化。 | ||
== 以往選舉 == | == 以往選舉 == |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width:100%; text-align:center" ;"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width:100%; text-align: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