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04行: | 第104行: | ||
|- |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第一任宰政大臣。'''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第一任宰政大臣,亦是執政時間第四長的宰政大臣,任內繼承在宰相時期延續的工業化政策以及民主化改革,並在第三屆國會將合法投票年齡從25歲擴展至21歲,以及取消了稅收門檻,但也因為其親近華族的背景,為其未能在1933年第三次連任,而讓[[工人社會黨(慶寧)|工人社會黨]]取代民主黨執政埋下伏筆。''' | ||
|- | |- | ||
第216行: | 第216行: | ||
| rowspan="1" style="background-color:#01048B; color:white" | '''12''' | | rowspan="1" style="background-color:#01048B; color:white" | '''12''' | ||
| rowspan="5" | [[第六代銘誠公爵趙義飛|趙義飛]]<br><small>(1902 - 1960)</small> | | rowspan="5" | [[第六代銘誠公爵趙義飛|趙義飛]]<br><small>(1902 - 1960)</small> | ||
| rowspan="5" | | | rowspan="5" |[[檔案:趙義飛.jpg|無框|150x150像素]] | ||
| rowspan="2" | [[1948年]]<br>[[9月9日]] | | rowspan="2" | [[1948年]]<br>[[9月9日]] | ||
| rowspan="2" | [[1960年]] | | rowspan="2" | {{Box|[[1960年]][[6月2日]]||noinline=transparent}} | ||
| rowspan="4" | [[保守民主黨]] | | rowspan="4" | [[保守民主黨]] | ||
| [[第一次趙義飛內閣]] | | [[第一次趙義飛內閣]] | ||
第330行: | 第330行: | ||
| rowspan="6" |[[希望帝國第十七屆國會|第十七屆國會]] | | rowspan="6" |[[希望帝國第十七屆國會|第十七屆國會]] | ||
|- |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保守民主黨執政時期最左翼的宰政大臣,執政時期主張要全民福利以及以「人道民主社會主義」消除貧富差距以及城鄉差距,是為[[明志榮主義]],史稱「明志榮社會主義十年」。唯其政策也因為新左翼恐怖主義的崛起以及對坎森堤民族的寬容政策受到黨内保守派以及[[慶寧民族聯盟]]的質疑,最後在慶寧民族聯盟的政治通牒後辭職,但其在位期間的政策和思想一直影響慶寧左派的發展,成為現代中左翼政黨如[[民主社會聯盟]]其中一個核心思想。''' | ||
|- | |- | ||
第344行: | 第344行: | ||
! colspan="2" |{{age in years and days|1979|6|6|1981|1|6|age=no}} | ! colspan="2" |{{age in years and days|1979|6|6|1981|1|6|age=no}} | ||
|- |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執政期間延續明志榮主義政策,繼續大力推動社會福利,並將明志榮時期的「偉大社會」實現,但在1981年被以趙仁啟為首的新自由主義派逼宮下以健康理由辭職。''' | ||
|- | |- | ||
! rowspan="6" | 14 | ! rowspan="6" | 14 | ||
| rowspan="1" style="background-color:#01048B; color:white" | '''29''' | | rowspan="1" style="background-color:#01048B; color:white" | '''29''' | ||
| rowspan="6" | [[第七代銘誠公爵趙仁啟|趙仁啟]]<br><small> | | rowspan="6" | [[第七代銘誠公爵趙仁啟|趙仁啟]]<br><small>(1920-2006)</small> | ||
| rowspan="6" | | | rowspan="6" |[[檔案:趙仁啟.jpg|無框|150x150像素]] | ||
| rowspan="3" | [[1981年]]<br>[[1月6日]] | | rowspan="3" | [[1981年]]<br>[[1月6日]] | ||
| rowspan="3" | [[1998年]]<br>[[6月2日]] | | rowspan="3" | [[1998年]]<br>[[6月2日]] | ||
第377行: | 第377行: | ||
| rowspan="3" | [[希望帝國第二十一屆國會|第二十一屆國會]] | | rowspan="3" | [[希望帝國第二十一屆國會|第二十一屆國會]] | ||
|- |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希望帝國連任時間最長的宰政大臣,執政後其將在南州州長時研發的「南部模式」發揚光大,提出「仁啟經濟學」與「仁啟政治學」,在逐步鬆綁政黨組建的限制以及規管地方領導的任期之餘,推出「小政府、大市場」策略,使西部金融業和東部科技業開始蓬勃發展,卻因忽視北部重工業的發展,使北部人口大量流失,也讓反對者批評趙仁啟將慶北地區從「帝國的長子」變成「帝國的棄子」,1990年代推行的國企私有化更使慶北地區在1992年發生「慶北大罷工」事件抗議私有化政策。1998年,在明章金融風暴發生過後,趙仁啟的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受到黨內外的質疑,並在黨內逼宮過後宣佈辭職,交由彭德泰處理事宜。'''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希望帝國連任時間最長的宰政大臣,執政後其將在南州州長時研發的「南部模式」發揚光大,提出「[[仁啟經濟學]]」與「[[仁啟政治學]]」,在逐步鬆綁政黨組建的限制以及規管地方領導的任期之餘,推出「小政府、大市場」策略,使西部金融業和東部科技業開始蓬勃發展,卻因忽視北部重工業的發展,使北部人口大量流失,也讓反對者批評趙仁啟將慶北地區從「帝國的長子」變成「帝國的棄子」,1990年代推行的國企私有化更使慶北地區在1992年發生「[[慶北大罷工]]」事件抗議私有化政策。1998年,在[[明章金融風暴]]發生過後,趙仁啟的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受到黨內外的質疑,並在黨內逼宮過後以健康理由宣佈辭職,交由彭德泰處理事宜。''' | ||
|- | |- | ||
! rowspan="3" | 15 | ! rowspan="3" | 15 | ||
| rowspan="1" style="background-color:#01048B; color:white" | '''34''' | | rowspan="1" style="background-color:#01048B; color:white" | '''34''' | ||
| rowspan="3" | [[彭德泰]]<br><small> | | rowspan="3" | [[彭德泰]]<br><small>(1962-)</small> | ||
| rowspan="3" | | | rowspan="3" | | ||
| [[1998年]]<br>[[6月2日]] | | [[1998年]]<br>[[6月2日]] | ||
第395行: | 第395行: | ||
| rowspan="2" |[[希望帝國第二十二屆國會|第二十二屆國會]]<br>(1999-2004) | | rowspan="2" |[[希望帝國第二十二屆國會|第二十二屆國會]]<br>(1999-2004) | ||
|- | |- |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明章御用滅火器」,任內快速處理明章金融風暴,阻止更大程度的經濟危機的發生,並進行教育改革,使其更配合互聯網革命後的世界。但其在應對危機期間所處理的改革引致趙仁啟派別的不滿,隨後引發了「新黨熱潮」,也令保守民主黨67年的執政在第二十三屆國會宣告終結。''' | | bgcolor="#EAECF0"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85%;" colspan="4" | '''「明章御用滅火器」,任內快速處理[[明章金融風暴]],阻止更大程度的經濟危機的發生,並進行教育改革,使其更配合互聯網革命後的世界。但其在應對危機期間所處理的改革引致趙仁啟派別的不滿,隨後引發了「[[新黨熱潮]]」,也令保守民主黨67年的執政在第二十三屆國會宣告終結。''' | ||
| rowspan="40" |[[景祥太上女皇文慶|景祥]] | | rowspan="40" |[[景祥太上女皇文慶|景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