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民主黨」:修訂間差異

增加 422 位元組 、​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DC對話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第51行: 第51行:
建黨之初,「建黨準備委員會」曾發起黨名徵集活動,並獲得近4萬份提案,當中較多支持的包括「民主黨」、「民主國民黨」、「保守黨」、「民主改革陣綫」,但最終均因不同原因而未採用,而「建黨準備委員會」最後則以合併五黨中最大及最重要的兩黨——[[慶寧自由黨]]及[[民主黨 (慶寧2004年)|民主黨]]各取二字組成,將新黨命名為「自由民主黨」。
建黨之初,「建黨準備委員會」曾發起黨名徵集活動,並獲得近4萬份提案,當中較多支持的包括「民主黨」、「民主國民黨」、「保守黨」、「民主改革陣綫」,但最終均因不同原因而未採用,而「建黨準備委員會」最後則以合併五黨中最大及最重要的兩黨——[[慶寧自由黨]]及[[民主黨 (慶寧2004年)|民主黨]]各取二字組成,將新黨命名為「自由民主黨」。
== 歷史 ==
== 歷史 ==
=== 成立 ===
=== 成立 ===<!--
自由民主黨由均由分裂自保守民主黨的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共同組成,並被視為「[[新黨熱潮]]」的結束。
 
2006年帝國國會選舉前,分裂自社會民主黨的三個政黨(公民力量、新社會民主聯盟、國民民主運動)宣佈,並在隨後的選舉一舉成為最大黨,令右派政黨認知到需要進一步聯合,以應對左派的崛起。因此在2010年時,民主黨和自由黨先行組成選舉聯盟「帝國,向前!」,但未能在2014年帝國國會選舉時取回第一大黨地位,令兩黨宣佈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正式合併。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中道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保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後自1973年隨慶寧民主聯盟成立並成為第二大在野黨而轉變成為穩定的三黨政治狀態。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中道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保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後自1973年隨慶寧民主聯盟成立並成為第二大在野黨而轉變成為穩定的三黨政治狀態。


在景祥初期,保民黨及社民黨分別因派系平衡崩潰而陷入分裂,明章帝逝世,導致保民黨和社民黨在2004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失去多數黨地位,其中保民黨部分改革派黨員出走成立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等政黨,進而使得希望帝國政壇打破「長期體制」的三極政黨,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
此情況一直維持到1998年明章金融風暴的發生,而由彭德泰領導下的保民黨因支持加強對帝國經濟操控的政策,而引來其「政治師傅」趙仁啟一派的不滿,導致以保民黨為首的右翼陣營陷入分裂,其中趙仁啟一派黨員出走成立慶寧保守黨,以謝榮、魏偉倫、鄭泳鉉為首的黨内少壯派則出走成立主黨、慶寧自由等政黨。而保民黨最後亦在2003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從上屆選舉的346席暴跌至43席,失去多數黨地位,進而使得希望帝國政壇打破「長期體制」的三極政黨,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
 
2009年帝國國會選舉前,分裂自社會民主黨的三個政黨(公民力量、新社會民主聯盟、國民民主運動)宣佈合併為公民進步黨,並在隨後的選舉一舉成為最大黨,令右派政黨認知到需要進一步聯合,以應對左派的崛起。因此在2010年時,民主黨和自由黨先行組成選舉聯盟「帝國,向前!」,但未能在2014年帝國國會選舉時取回第一大黨地位,令兩黨宣佈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正式合併


2016年5月9日,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宣佈合併為自由民主黨,並出戰來屆的帝國國會選舉,以「自由民主,帝國為上」為口號。但在2018年,時任女皇施文慶便宣佈解散帝國國會,並取締所有政黨,以擁護君權至上政策。而此使得本來已不滿政府的政黨深知單靠示威已不再可能改變帝國,故決定開展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並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
2016年5月9日,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宣佈合併為自由民主黨,並出戰來屆的帝國國會選舉,以「自由民主,帝國為上」為口號。但在2018年,時任女皇施文慶便宣佈解散帝國國會,並取締所有政黨,以擁護君權至上政策。而此使得本來已不滿政府的政黨深知單靠示威已不再可能改變帝國,故決定開展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並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


=== 政變時期 ===<!--
=== 政變時期 ===
在4月12日,原自民黨,社會黨和其餘數個參政黨派集結在施德賢的光城宮家邸,以交流活動為名,商談細節。最終革命者決定策劃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而就在正在商討日期之時,其中一名成員謝之佑傳出消息,指女皇將在5月初時開展前往各殖民地探視,並因而要帶走軍隊主力,使各地政府的軍力僅足以保衛自身,而不能主動攻擊,而情況以山川府為甚。時臨時領袖施德賢同意,並表示應儘快策動政變,以免錯失良機。而成員同日亦在討論後指出要在山川府開展革命,並定於5月1日。
在4月12日,原自民黨,社會黨和其餘數個參政黨派集結在施德賢的光城宮家邸,以交流活動為名,商談細節。最終革命者決定策劃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而就在正在商討日期之時,其中一名成員謝之佑傳出消息,指女皇將在5月初時開展前往各殖民地探視,並因而要帶走軍隊主力,使各地政府的軍力僅足以保衛自身,而不能主動攻擊,而情況以山川府為甚。時臨時領袖施德賢同意,並表示應儘快策動政變,以免錯失良機。而成員同日亦在討論後指出要在山川府開展革命,並定於5月1日。


第85行: 第87行:
2021年9月1日,歷經多次修改,希望帝國《2020年改革法令》的草案正式被呈交上帝國臨時國會,並在公民進步黨等在野黨派反對下,仍勉強獲得通過。而其亦在隨後在同年10月15日舉行的公民投票中取得過半數投票,正式施行,象徵希望帝國正式踏入憲制,而施德明內閣也在這版法令中副署,12月的首屆帝國參眾兩院選舉,自民黨由不被看好到被認為在議席佔比下降的情況下維持執政,拿下195席,加上所屬執政聯盟共掌握522席,取得史上空前勝利,維持執政。
2021年9月1日,歷經多次修改,希望帝國《2020年改革法令》的草案正式被呈交上帝國臨時國會,並在公民進步黨等在野黨派反對下,仍勉強獲得通過。而其亦在隨後在同年10月15日舉行的公民投票中取得過半數投票,正式施行,象徵希望帝國正式踏入憲制,而施德明內閣也在這版法令中副署,12月的首屆帝國參眾兩院選舉,自民黨由不被看好到被認為在議席佔比下降的情況下維持執政,拿下195席,加上所屬執政聯盟共掌握522席,取得史上空前勝利,維持執政。


[[2023年自由民主黨總裁選舉|2023年2月1日]],[[施德明]]突然宣佈為了正式「還政於民」,因而提出辭去黨總裁,並保證新總裁不會來自皇室,而自己亦會在新總裁就任後不久提早大選,讓外界震驚,而自由民主黨臨時選舉委員會也按照黨章正式成立,並在當日開始接受報名。2023年2月2日,[[趙曦嵐]]率先參選,成為第一位候選人,隨後[[何禮辰]]、[[唐繼恩]]和[[楊永光]]也宣佈參選,而傳媒隨後便將四人合稱為「'''嵐辰恩光'''」,並迅速成為國民的話題,最終由楊永光勝出,帶領自民黨迎接
[[2023年自由民主黨總裁選舉|2023年2月1日]],[[施德明]]突然宣佈為了正式「還政於民」,因而提出辭去黨總裁,並保證新總裁不會來自皇室,而自己亦會在新總裁就任後不久提早大選,讓外界震驚,而自由民主黨臨時選舉委員會也按照黨章正式成立,並在當日開始接受報名。2023年2月2日,[[趙曦嵐]]率先參選,成為第一位候選人,隨後[[何禮辰]]、[[唐繼恩]]和[[楊永光]]也宣佈參選,而傳媒隨後便將四人合稱為「'''嵐辰恩光'''」,並迅速成為國民的話題,最終由楊永光勝出,帶領自民黨迎接新一屆dasun


== 組織機構 ==
== 組織機構 ==
1,2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