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府」: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2行: | 第2行: | ||
|colour = gold | |colour = gold | ||
|name = 四都府 | |name = 四都府 | ||
|name_eng = Shido | |name_eng = Governorate of Shido | ||
|image = Shido digital flag..jpg | |image = Shido digital flag..jpg | ||
|caption = 府旗 | |caption = 府旗 | ||
|anthem = | |anthem = | ||
|anthem_type = | |anthem_type = | ||
|old_name= 四都 | |old_name= 西邑(大寧帝國)<br>西都省(晉朝、戰國時期)<br>京畿省(義朝、江朝、景朝)<br>四都省(衛宋時期)<br>堯景承宣布政使司(明朝) | ||
|country = {{flag|EH}} | |country = {{flag|EH}} | ||
|type = '''府''' | |type = '''府''' | ||
|leader_title = | |leader_title = 四都親王 | ||
|leader_name = [[施德昭]] | |leader_name = [[施德昭]] | ||
|abbreviation = | |abbreviation = 景 | ||
|established = 公 | |established = 公元1802年 | ||
|division = | |division =府縣 | ||
|government = 四都府政府 | |government = 四都府政府 | ||
|legislature = 四都府議會 | |legislature = 四都府議會 | ||
第22行: | 第22行: | ||
|adjacent = [[海崎府]] | |adjacent = [[海崎府]] | ||
|location_map = | |location_map = | ||
|象徵鳥=孔雀|行政區名稱(象徵)=四都}}'''四都府'''(英語:'''Governorate of Shido'''),簡稱''' | |象徵鳥=孔雀|行政區名稱(象徵)=四都|總面積=100,800|象徵樹=[[景松]]|方言=[[堯語]]<br>[[四都粵語]]<br>[[四都福建話]]<br>[[四都英語]]|native_lang=[[堯語]]<br>[[堯語]]<br>[[四都粵語]]<br>[[四都福建話]]<br>[[四都英語]]}}'''四都府'''(英語:'''Governorate of Shido'''),簡稱'''景''',別稱'''黃金府'''(英語:'''The Golden Governorate'''),是位於[[希望帝國]]西部的一個府,首府及最大城市為[[咸美頓]]。四都府西部及北部與太平洋連結,與海崎府隔慶寧灣相望,東鄰北原府,南接松原縣、亞瑟府,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67萬。 | ||
在英國殖民之前,四都因其重要貿易地位是慶寧文化和語言最多元的地區之一。17-18世紀的歐洲探險使四都最繁榮的城市景都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1772年,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訂立條約後,該地區成為由公司統治的咸美頓城。 | |||
18 世紀末,咸美頓被稱為慶寧的「維新搖籃」,是慶寧最早迎接工業革命的地區。咸美頓原本依賴貿易、農業和漁業,在工業革命時期轉型為咸美頓的製造業和金融中心。在20世紀,四都的經濟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成為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經濟重鎮之一;在21世紀,咸美頓已成為全球金融和貿易的領導者,在人工智慧、工程、高等教育和生物工程方面也有卓越的表現。 | |||
咸美頓是四都府的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該府的文化和金融中心。其他主要城市有 栗川、木濱、山北、山岡和富澤。四都府也是[[大都會區]]的所在地,大都會區是慶寧最大的巨型都市,也是對慶寧神祇世界經濟、歷史與學術有深遠影響的地區。四都大學是慶寧大陸上最古老的學府,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務捐贈的大學。四都大學和同樣位於四都的何佳臣大學,常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受推崇或最受推崇的學術機構之一。四都府公立學校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也名列世界前茅。 | |||
四都府是慶寧教育程度最高、最發達和最富有的省份,在25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學士學位或高等學位的人口比例排名第一,在人類發展指數上排名第一,在人均收入上排名第一,在家庭和個人收入中位數上排名第一。因此,四都府通常是排名第一的府縣,也是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府縣。 | |||
四都府生產總額達3.97兆帝國鎊,位居慶寧各府第一位。如將四都當作獨立個體看待,其位居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咸美頓為慶寧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城市,世界市值最大的企業集團[[慶寧財團]]總部位於此地區。 | 四都府生產總額達3.97兆帝國鎊,位居慶寧各府第一位。如將四都當作獨立個體看待,其位居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咸美頓為慶寧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城市,世界市值最大的企業集團[[慶寧財團]]總部位於此地區。 | ||
== 歷史 == | == 歷史 == | ||
第30行: | 第39行: | ||
=== 大寧帝國統治時期(公元前1418-前972年) === | === 大寧帝國統治時期(公元前1418-前972年) === | ||
公元前1418年,中原統一為上下帝國統一,四都成為大寧帝國的一部分,稱為 | 公元前1418年,中原統一為上下帝國統一,四都成為大寧帝國的一部分,稱為西邑。這一時期,西邑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尤其以港口貿易和金屬冶煉業為主。大寧帝國的統治者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開鑿運河並修建道路,將西邑與帝國其他地區聯繫起來。西邑首府盛烏成為了大寧帝國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商人和工匠。 | ||
這一時期, | 這一時期,西邑的製陶、金屬冶煉和紡織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工匠為核心的行會制度,這些行會控制了當地的經濟活動。盛烏逐漸從一個漁村發展成為商業和文化交流的重心,成為大寧帝國的經濟樞紐。約在這個時期,盛烏發展出一套簡陋的書寫系統,讓早期的盛烏人可以記錄交易,使這個城市成為慶寧最早的貿易記錄中心之一。來自慶寧其他地區的商人開始造訪,以穀物、陶器和編織品交換鹽、貝珠和金屬。 | ||
==== 晉朝與戰國時期(公元前972-前602年) ==== | ==== 晉朝與戰國時期(公元前972-前602年) ==== | ||
公元前1418年,大慶皇帝啟亞雅(慶寧語:Kiaya)迎娶大寧女帝納亞拉(慶寧語:Nal'ara),正式統一中原上下帝國,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 | 公元前1418年,大慶皇帝啟亞雅(慶寧語:Kiaya)迎娶大寧女帝納亞拉(慶寧語:Nal'ara),正式統一中原上下帝國,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西邑改為西都省,由此進入轉型時期。在新統一的帝國下,貿易蓬勃發展,因為西都省位於戰略位置,其首府盛烏成為連接諸侯國堯國與首都的重要港口城市。 | ||
晉朝建立不久,堯王便下令興建盛烏大市場,這是慶寧首個有蓋市集,商人可以在這裡安全地銷售商品,免受季節性降雨的影響。這個市場的特色是寬闊的石板街道和按行業組織的攤位,從陶器和穀物到青銅和鐵器。堯王在盛烏的城市規劃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拓寬道路、加固橋樑,而當地金匠、陶工和織工等各種工藝建造商人亦開始組建公會,建造公會會館。 | 晉朝建立不久,堯王便下令興建盛烏大市場,這是慶寧首個有蓋市集,商人可以在這裡安全地銷售商品,免受季節性降雨的影響。這個市場的特色是寬闊的石板街道和按行業組織的攤位,從陶器和穀物到青銅和鐵器。堯王在盛烏的城市規劃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拓寬道路、加固橋樑,而當地金匠、陶工和織工等各種工藝建造商人亦開始組建公會,建造公會會館。 | ||
第41行: | 第50行: | ||
堯王鼓勵文化交流,而盛烏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學習和藝術中心。慶寧最早期的學校出現了,堯王贊助各行各業組建公會,吸引了各地學者、詩人和工匠,盛烏也因此有了第一座圖書館,其中儲存了商業、歷史和哲學的記錄。 | 堯王鼓勵文化交流,而盛烏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學習和藝術中心。慶寧最早期的學校出現了,堯王贊助各行各業組建公會,吸引了各地學者、詩人和工匠,盛烏也因此有了第一座圖書館,其中儲存了商業、歷史和哲學的記錄。 | ||
公元前972年,晉朝的崩潰使慶寧進入了戰國時代,這一時期是多國競爭和軍事衝突的高峰。盛烏依然是堯國的經濟和文化重鎮,但隨著戰國時期的到來, | 公元前972年,晉朝的崩潰使慶寧進入了戰國時代,這一時期是多國競爭和軍事衝突的高峰。盛烏依然是堯國的經濟和文化重鎮,但隨著戰國時期的到來,西都省的政治格局開始發生變化。不同的貴族家族和地方勢力開始爭奪對西都省地區的控制權,並試圖透過軍事手段加強對貿易路線和資源的掌控。 | ||
在這個時期,盛烏的經濟體系逐步由一個依賴貿易的開放型市場轉變為一個由各行業行會主導的封閉經濟體系。各行業的發展受到嚴格的監控和規範,盛烏成為了地方貴族和商業家族利益的中心。隨著時代的推進,盛烏的城市規劃開始注重防禦設施的建設,包括加強港口和軍事基地,並且開始發展海軍力量,這些軍事設施的建設使得盛烏能夠有效應對外來的威脅。 | 在這個時期,盛烏的經濟體系逐步由一個依賴貿易的開放型市場轉變為一個由各行業行會主導的封閉經濟體系。各行業的發展受到嚴格的監控和規範,盛烏成為了地方貴族和商業家族利益的中心。隨著時代的推進,盛烏的城市規劃開始注重防禦設施的建設,包括加強港口和軍事基地,並且開始發展海軍力量,這些軍事設施的建設使得盛烏能夠有效應對外來的威脅。 | ||
==== 義朝至江朝時期(公元前602-246年) ==== | ==== 義朝至江朝時期(公元前602-246年) ==== | ||
公元前602年,義旦聯盟在拉麼河之盟後建立了大義帝國,並將盛烏(此時已改名為景都)定為國都, | 公元前602年,義旦聯盟在拉麼河之盟後建立了大義帝國,並將盛烏(此時已改名為景都)定為國都,西都其餘地方則改為京畿省。在義朝的統治下,景都和京畿的經濟和政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並且成為了全國的貿易與行政中心。隨著義朝政府的改革,京畿的基礎設施得到大規模改善,包括建設新型市場和道路,促進了內外貿易的繁榮。 | ||
在這一時期,京畿的商業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峰,並且開始建立了起來。商人和手工藝人結成了行會,開始組織規模化的商業交易和生產。這一時期,景都的貿易活動不僅涉及周邊地區,也向遠東和中亞地區拓展。經濟繁榮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學術和藝術活動的發展使景都成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 | 在這一時期,京畿的商業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峰,並且開始建立了起來。商人和手工藝人結成了行會,開始組織規模化的商業交易和生產。這一時期,景都的貿易活動不僅涉及周邊地區,也向遠東和中亞地區拓展。經濟繁榮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學術和藝術活動的發展使景都成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 | ||
第109行: | 第118行: | ||
|城 | |城 | ||
|Corporate City of Hamilton | |Corporate City of Hamilton | ||
|- | |- | ||
|栗川 | |栗川 | ||
| rowspan="5" |市 | |||
|City of Chestbeck | |City of Chestbeck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