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民主黨」:修訂間差異

增加 142 位元組 、​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標籤流動版編輯 流動版網頁編輯 進階流動版編輯
DC對話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標籤流動版編輯 流動版網頁編輯 進階流動版編輯
第45行: 第45行:
'''自由民主黨'''(英文:'''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縮寫 LDP、LibDems),簡稱'''自民黨'''、'''LDP''',是[[希望帝國]]的主要政黨之一,亦是當前帝國境內最大的保守主義政黨,其源頭可追溯至19世紀晚期成立的[[保守憲政聯盟]]。現今的自民黨成立於2016年,並在2016年至2018年與2021年至今為希望帝國的執政黨。
'''自由民主黨'''(英文:'''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縮寫 LDP、LibDems),簡稱'''自民黨'''、'''LDP''',是[[希望帝國]]的主要政黨之一,亦是當前帝國境內最大的保守主義政黨,其源頭可追溯至19世紀晚期成立的[[保守憲政聯盟]]。現今的自民黨成立於2016年,並在2016年至2018年與2021年至今為希望帝國的執政黨。


自由民主黨由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合併後建立,旋即取代公民進步黨成爲第二十七屆國會中的最大黨,並透過發起不信任案令第四次林明山內閣倒臺,並由時任黨總裁趙仁雲擔任宰政大臣而成爲執政黨,直至2019年時任皇帝施文慶發動雙十政變,罕有動用君主特權通過《國家安全法》與《政黨總解散法》,並解散帝國國會後被宣佈非法和法理上解散。
自由民主黨由在「新黨熱潮」中自兩大黨分裂而出的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等政黨經《新政治前景協約》決議合併後建立,旋即取代公民進步黨成爲第二十七屆國會中的最大黨,並透過發起不信任案令第四次林明山內閣倒臺,並由時任黨總裁趙仁雲擔任宰政大臣而成爲執政黨,直至2019年時任皇帝施文慶發動雙十政變,罕有動用君主特權通過《國家安全法》與《政黨總解散法》,並解散帝國國會後被宣佈非法和法理上解散。


戒嚴結束後,隨著新任君主施德賢解除《國家安全法》與《政黨總解散法》後,自民黨重新獲得合法政黨地位,並參與過渡政府的組成,更在過渡首相[[董軒德]]辭職後,隨黨總裁[[施德明]]在臨時議會上獲指名為過渡首相後再次成爲執政黨,並分別在2021年的首屆及2023年的第二屆國會選舉和所屬執政聯盟取得多數議席,因而奠定作爲帝國最大政治勢力之一的地位,而自由民主黨總裁更長期擔任希望帝國[[希望帝國首相|首相]]的職務,因而被稱為「總裁首相」,而現任總裁為首相[[唐繼恩]]。
戒嚴結束後,隨著新任君主施德賢解除《國家安全法》與《政黨總解散法》後,自民黨重新獲得合法政黨地位,並參與過渡政府的組成,更在過渡首相[[董軒德]]辭職後,隨黨總裁[[施德明]]在臨時議會上獲指名為過渡首相後再次成爲執政黨,並分別在2021年的首屆及2023年的第二屆國會選舉和所屬執政聯盟取得多數議席,因而奠定作爲帝國最大政治勢力之一的地位,而自由民主黨總裁更自2021年起擔任希望帝國[[希望帝國首相|首相]]的職務,現任總裁為帝國首相[[唐繼恩]]。


由因合併後內仍有不同聲音故又可分為多個派系,各派系均有自己主張經由無派系所組成的協調委員會負責協調,以確保在選舉等重大事件時,可獲得廣泛的民意基礎,以及帶來政策多樣性。現今主要的派系包括由原自由黨成員組成的「[[光城研究會]]」,由原民主黨成員組成的「[[民主憲政會]]」,以及由原保守黨成員所組成的「[[銘德會]]」。
儘管合併為統一的自民主黨,但不同的政治傾向致使黨內事實上存在不同派系。這些派系以智庫方式存在而派系間則經由無派系所組成的協調委員會負責協調,以確保在選舉等重大事件時,可獲得廣泛的民意基礎,以及帶來政策多樣性。現今主要的派系包括由原自由黨成員組成的「[[光城研究會]]」,由原民主黨成員組成的「[[民主憲政會]]」,以及由原保守黨成員所組成的「[[銘德會]]」。


== 黨名 ==
== 黨名 ==
1,2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