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帝國」:修訂間差異

增加 1,508 位元組 、​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56行: 第56行:
|drives_on=左側通行
|drives_on=左側通行
|cctld=.eh,.hk,.hc
|cctld=.eh,.hk,.hc
|population_census = 7,433,894,000
|population_census = 1,492,338,240
|population_census_year = [[2021年]]
|population_census_year = [[2021年]]
}}
}}
{{SHORTDESC:慶寧大陸上的國家}}
'''希望帝國'''(英語:'''Empire of Hope''',縮寫:'''EOH'''),亦稱'''[[希望帝國|神聖的希望帝國]]'''(Holy Hopenian Empire),是建立於慶寧大陸內的主權國家,並為世界上面積位居各國前茅的已發達國家。當中由首都山川都,陪都海崎都,商業中心四都府及附近一帶地區共同構成的山川首都地區,及以夜靜縣,杉和縣和亞奧縣所組成的三港地區,均為世界數一數二大的都市圈。希望帝國政體施行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與內閣制,[[希望帝國皇帝|帝國皇帝]]為國家權力中心與國民的象徵,同時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而政治權力則由[[希望帝國國會|帝國國會]]的兩院,以及[[希望帝國首相|帝國首相]]所領導的[[希望帝國內閣|內閣]]掌管。帝國現時所使用的年號為'''[[彰德]]''',並用於[[希望曆]]。
'''希望帝國'''(英語:'''Empire of Hope''',縮寫:'''EOH'''),亦稱'''[[希望帝國|神聖的希望帝國]]'''(Holy Hopenian Empire),是建立於慶寧大陸內的主權國家,並為世界上面積位居各國前茅的已發達國家。當中由首都山川都,陪都海崎都,商業中心四都府及附近一帶地區共同構成的山川首都地區,及以夜靜縣,杉和縣和亞奧縣所組成的三港地區,均為世界數一數二大的都市圈。希望帝國政體施行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與內閣制,[[希望帝國皇帝|帝國皇帝]]為國家權力中心與國民的象徵,同時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而政治權力則由[[希望帝國國會|帝國國會]]以及[[希望帝國首相|帝國首相]]所領導的[[希望帝國內閣|內閣]]掌管。帝國現時所使用的年號為'''[[彰德]]''',並用於[[希望曆]]。


[[慶寧大陸]]的歷史早於公元前2000年已拉開序幕,而在氏族相爭後,由[[周啟]]在公元前1418年建立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晉朝]],他亦被專稱啟大帝。後來晉朝又相繼被四個朝代取代,直至[[景朝]]的成立。景朝是希望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朝代,由御榮大帝[[李濤]]所建立。景朝時,人民生活安平,文化發展迅速,為慶寧大陸將來各朝代帝王宏大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亦使慶寧文化由萌芽階段發展至有深厚底蘊,從當時外族對慶寧人的稱呼為「大景人」可見一斑,這亦是希望史上不可多得的時期。而在經過景朝後,又相繼有四個朝代建立,當中由中原宋朝及明朝後裔所建立的同名朝代,使慶寧文化增添了一抹中原色彩。後現希望帝國在1802年11月25日由太祖永祚帝施永真建立,政體為絕對君主制,並在經由太宗,仁宗等皇帝的治理下,成為數一數二強大的國家,更曾為[[九國列強]]之一。至21世紀,在強大民主化風潮下,發生[[景祥政變]],[[施德賢]]登基為帝,而帝國亦改變政體為二元君主立憲制,因而開展了帝國的新一頁。
[[慶寧大陸]]的歷史早於公元前2000年已拉開序幕,而在氏族相爭後,由[[周啟]]在公元前1418年建立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晉朝]],他亦被專稱啟大帝。後來晉朝又相繼被四個朝代取代,直至[[景朝]]的成立。景朝是希望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朝代,由御榮大帝[[李濤]]所建立。景朝時,人民生活安平,文化發展迅速,為慶寧大陸將來各朝代帝王宏大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亦使慶寧文化由萌芽階段發展至有深厚底蘊,從當時外族對慶寧人的稱呼為「大景人」可見一斑,這亦是希望史上不可多得的時期。而在經過景朝後,又相繼有四個朝代建立,當中由中原宋朝及明朝後裔所建立的同名朝代,使慶寧文化增添了一抹中原色彩。後現希望帝國在1802年11月25日由太祖永祚帝施永真建立,政體為絕對君主制,並在經由太宗,仁宗等皇帝的治理下,成為數一數二強大的國家,更曾為[[九國列強]]之一。至21世紀,在強大民主化風潮下,發生[[景祥政變]],[[施德賢]]登基為帝,而帝國亦改變政體為二元君主立憲制,因而開展了帝國的新一頁。
第114行: 第113行:
希望帝國最早使用州制,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下設多個府,而州首長稱為州牧,由皇帝統一指派,並會避免一州出身的官員擔任該州州牧,而在州牧任滿三年後,亦不會予以續任,避免州牧勢力過大,在當州培養自己的勢力。這種制度雖然使皇帝能直接掌控全國,但亦因州牧並非己州出身,不熟悉當地的環境,而在終於熟悉環境後,卻又因任期屆滿而未能作出政策,故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使州未能完善發展。
希望帝國最早使用州制,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下設多個府,而州首長稱為州牧,由皇帝統一指派,並會避免一州出身的官員擔任該州州牧,而在州牧任滿三年後,亦不會予以續任,避免州牧勢力過大,在當州培養自己的勢力。這種制度雖然使皇帝能直接掌控全國,但亦因州牧並非己州出身,不熟悉當地的環境,而在終於熟悉環境後,卻又因任期屆滿而未能作出政策,故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使州未能完善發展。


有見及此,在19世紀中期,時任皇帝施明德在進行現代化改革時決定一併改革州制。他先將一向以來「避免一州出身的官員擔任該州州牧」的規定撤銷,如任命永州出身的李啟為永州州牧;又將州牧的三年一屆任期放寬至五年,並表示在有合理原因下,可再連任五年。這兩個方法令「州不知牧,牧不知州」的情況大大改善,更令州牧有更多時間對州情況作出改善。
有見及此,在19世紀中期,時任皇帝施明德在進行現代化改革時決定一併改革州制。他先將一向以來「避免一州出身的官員擔任該州州牧」的不明文規定打破,如任命永州出身的李啟為永州州牧;又將州牧的三年一屆任期放寬至五年,並表示在有合理原因下,可再連任五年。這兩個方法令「州不知牧,牧不知州」的情況大大改善,更令州牧有更多時間對州情況作出改善。


然而,州制在現代化改革後,由於州牧並非民選,加上州的管轄範圍過大,並未能有效管治,故在2005年,由時任女皇施文慶宣佈改革為現今的地區四級制,並實行地區自治制,則民眾可選出自己所屬地區的首長。而改革當中最為著名和具爭議性的,便是在保守派的反對下,毅然將首都[[京州]]分拆為山川,海崎和東四都三部分,而海崎便成為首都,稱[[海崎都]],至於山川便稱為[[山川府]],東四都則併入鄰近以原[[永州]]改革而成的[[四都府]]。
然而,州制在現代化改革後,由於州牧並非民選,加上州的管轄範圍過大,並未能有效管治,故在2005年,由時任女皇施文慶宣佈改革為現今的地區四級制,並實行地區自治制,則民眾可選出自己所屬地區的首長。而改革當中最為著名和具爭議性的,便是在保守派的反對下,毅然將首都[[京州]]分拆為山川,海崎和東四都三部分,而海崎便成為首都,稱[[海崎都]],至於山川便稱為[[山川府]],東四都則併入鄰近以原[[永州]]改革而成的[[四都府]]。
第121行: 第120行:


==外交==
==外交==
希望帝國外務部負責執掌希望帝國的對外事務,並隸屬於希望帝國首相。希望帝國在景祥政變後積極重新建立與各國的邦交關係,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務部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國民使用。
希望帝國外務部負責執掌希望帝國的對外事務,並隸屬於希望帝國首相。在景祥政變前,希望帝國已與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建立邦交關係。而在景祥政變後,希望帝國也積極增強與各國的邦交關係,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邦交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務部亦有發行[[希望帝國護照]],供希望帝國國民使用。


當前希望帝國除了同由彰德今上皇帝陛下兼任元首的4國(同為[[泛慶寧民族國家聯盟]]成員)建立邦交外,亦與以下18個國家有邦交連繫,合供22國,如左列示:<br>
當前希望帝國除了同由彰德今上皇帝陛下兼任元首的4國(同為[[泛慶寧民族國家聯盟]]成員)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外,亦與以下18個國家有着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合供22國,如左列示:<br>
*{{Flagicon|Mitsujo}} [[光城帝國]]
*{{Flagicon|Mitsujo}} [[光城帝國]]
*{{Flagicon|Enton}} [[圓墩帝國]]
*{{Flagicon|Enton}} [[圓墩帝國]]
*{{Flagicon|Fuwa}} [[戶和帝國]]
*{{Flagicon|Fuwa}} [[戶和帝國]]
*{{Flagicon|Moriyama}} [[森山大公國]]
*{{Flagicon|Moriyama}} [[森山大公國]]
*{{Flagicon|KP}} [[帕蘭波爾國]]
*{{Flagicon|HPI}} [[神聖帕蘭波爾國]]
*{{Flagicon|ROH}} [[戶原民國]]
*{{Flagicon|ROH}} [[戶原民國]]
*{{Flagicon|CRN}}  [[寧沙合作共和國]]
*{{Flagicon|CRN}}  [[寧沙合作共和國]]
第155行: 第154行:
希望帝國的交通由國土交通部所管轄,而當中包括多種,其中以被稱為「四大運輸支柱」的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為主,其技術水平均位於各國之前列,同時亦與各國互相交流技術。
希望帝國的交通由國土交通部所管轄,而當中包括多種,其中以被稱為「四大運輸支柱」的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為主,其技術水平均位於各國之前列,同時亦與各國互相交流技術。
==== 公路 ====
==== 公路 ====
帝國的公路依法分為國家高速公路、一級行政區公路、二級行政區公路、區道、鎮道和鄉道共五級,並由所屬行政區負責管轄,中央政府提供一定資助方面。國土交通部轄下的公路處則只負責維護國家高速公路。而至今,帝國道路總長度僅次於戶原民國,同時被指為是最為實惠的公路,其收費為各國中數一數二的便宜,在維修及保養方面亦投放不少資源。
帝國的公路依法分為國家高速公路、一級行政區公路、二級行政區公路、區道、鎮道和鄉道共五級,並由所屬行政區負責管轄,中央政府提供一定資助方面。國土交通部轄下的公路處則只負責維護國家高速公路。而至今,帝國道路總長度僅次於戶原民國,同時被指為是最為實惠的公路,其收費為各國中數一數二的便宜,同時亦在維修及保養方面亦投放不少資源。


而在1967年,希望帝國首條平面高速公路啟用,從海崎到夜靜的時間由九小時縮短至七小時,標誌着「第一次公路提速」的正式展開。
而在1967年,希望帝國首條平面高速公路啟用,從海崎到夜靜的時間由九小時縮短至七小時,標誌着「第一次公路提速」的正式展開。


踏入21世紀,在平面道路日益擠迫下,帝國政府開始規劃並營建數條國家級高架高速公路,以應對未來之發展,至今已有四條營建中,且有五條規劃中,完工後將使來往各一級行政區更為便利。
踏入21世紀,在平面道路日益擠迫下,以及車流過於集中的情況下,帝國政府開始規劃並營建數條國家級高架高速公路,以應對未來之發展,至今已有四條營建中,且有五條規劃中,完工後將使來往各一級行政區更為便利。
==== 鐵路 ====
==== 鐵路 ====
帝國的鐵路分別由帝國國立鐵路及私營企業,如都城特急,羽北鐵路等所營辦。自19世紀中期傳至希望帝國,並興建首條線路「大杉本線」後,經過多年發展,至今已成為各國中數一數二繁忙的鐵路系統,連接多個一級行政區。
帝國的鐵路分別由帝國國立鐵路及私營企業,如都城特急,羽北鐵路等所營辦。自19世紀中期傳至希望帝國,並興建首條線路「大杉本線」後,經過多年發展,至今已成為各國中數一數二繁忙的鐵路系統,連接多個一級行政區。
第171行: 第170行:
在海運方面,希望帝國曾為世界上海運吞吐量首名。但在航空和鐵路相繼在20世紀中期的興起後,海運因而失去帝國第一大運輸工具的地位,但至今仍是世界第四大海運吞吐量的國家,並由帝國航運、四都航運等負責營運。
在海運方面,希望帝國曾為世界上海運吞吐量首名。但在航空和鐵路相繼在20世紀中期的興起後,海運因而失去帝國第一大運輸工具的地位,但至今仍是世界第四大海運吞吐量的國家,並由帝國航運、四都航運等負責營運。


而港口之中,以首都地區的海崎港、坎斯伯里港,及三港地區的杉和港為主要港口。而在近年,為加強帝國在海運的優勢,政府亦相繼在各港口設立自由貿易港區。
而港口之中,以首都地區的海崎港、坎斯伯里港,及三港地區的杉和港為主要港口。近年,為加強帝國在海運的優勢,政府亦相繼在各港口設立自由貿易港區。
=== 產業結構 ===
=== 產業結構 ===
作為已開發國家的一員,希望帝國亦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自安顯帝的推行仿照於西方工業革命的現代化改革,包括廢除蓄奴制,以及推行土地改革等政策,均令希望帝國成為當時的一大經濟強國,更在軍事基礎本就良好的情況下,在十九世紀末成為九國列強中的一員。
時至今日,希望帝國的經濟在經過明章帝的進一步改革後,已從第一、第二產業轉變為第三產業,並在自由市場之下蓬勃發展。而當中,又以被稱為四大類的服務業、銀行業、金融業和運輸業對GDP貢獻最大,佔比超過70%,而領頭的包括黑曜石集團,千湖集團等世界企業。
而帝國長久以來經濟的發展,也使得很多城市不停發展,當中以由山川都、海崎府、四都府等鄰近地區組成的首都圈,以及由夜靜縣、杉和縣和亞奧縣為核心所組成的三港都市圈,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都市圈,眾多機構和企業,如帝國證券交易所、帝國中央銀行、黑曜石集團等,都選擇將總部設立在兩個都市圈其中之一。另外,新發展的千湖都市圈,也吸引了不少機構投資和進駐。
同時作為有着深厚和不同文化交織的國家,希望帝國的文化產業也吸引了各國不少國民前來。


=== 國營事業 ===
=== 國營事業 ===
匿名用戶